成都,作為美食之都,有太多耳熟能詳的大小餐館,有各色美食紮堆的美食街。這些美食和餐館的背後,是為之付出努力的老闆、店長、廚師和每一位普普通通的員工。
有些店,一直開在不太為人所知的小街,
有些人,一直持之以恆做著好吃的東西。
像朋友一般閒聊,分享某家店和某個人的故事。
“成都伙食”特別推出“小人物,大故事”系列,一同走進餐飲人的世界,聽他們訴說美食背後的故事。
少年獨上成都,最終長成了廚房大師傅
剛剛進入暮色的五大花園人來人往,汽車、電瓶車和三輪車穿梭在大街小巷。香疊豆花莊慢慢開始上客了,老闆李冰也在忙著接客和送客。這樣的節奏,不知不覺保持了10個年頭了。
飯點時間幾乎也是滿座,李冰正在收拾桌子引客人入座
1998年,15歲的李冰從內江老家來到成都讀書,因為成績不理想,只有在一所職業高中裡學習中餐,只希望有一天可以在這個大城市裡生活下去。李冰說,回過頭來看最慶倖的是遇到了一個好老師,三年的學習為後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身邊的同學大都是成都本地的,自己來自小城市,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自卑感,所以性格也比較內向。李冰說,當初同期的幾十個同學裡,到現在都還在做餐飲的也只有5、6個人了吧。
李冰的豆花莊就在街口的位置
2000年,從學校出來實習的李冰,進入了春熙路的伊藤洋華堂製作糕點。那時伊藤洋華堂的糕點房還是自營,1塊錢一個的豆沙麵包也是一代成都人的美好回憶。
2001年,李冰進入到了綠洲大酒店繼續實習,1塊5的時薪滿打滿算一個月能有360塊錢的收入。雖然收入微薄、學藝艱辛,但既然選了這條路,也只好咬著牙走下去。高強度的工作讓李冰的手藝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並在半年後得到了一個更好的工作:在譚氏官府菜做廚工。
李冰正在為客人結帳
這家成都曾經數一數二的精品中餐館,彙集了北京飯店和廣州中國大酒店的廚師精英,李冰說當時面試他的師傅讓他當場展示一下刀工並被當場錄用。
在這裡,以精品手工菜見長的官府菜要求極高,廚工李冰裡裡外外的事沒少幹。6年時間,經過一層層的評級,李冰成長為了一個主管川式/粵式涼菜和燒味的師傅。工資從最初的850元/月到了2000元/月,更重要的是手藝與眼界都得到了昇華。
年輕時的李冰
“七年之癢”就像一個套路,不聲不響地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李冰也同樣遇到了。從2001年開始進入廚房工作,已然7年時間了,廚師的工作似乎到了一個瓶頸的階段,高不成低不就的時候想到了不如自己出來闖一闖。他說從綠洲大酒店出來時就有這樣的念頭了,而6年時間過去了,才終於實現。
為了闖出一片天,10年來堅守一間豆花莊
但現實是殘酷的,闖蕩江湖並沒有想得那麼容易。為了不斷糧,迷茫的李冰又只好到一些餐廳做打工。直到在成都做小生意的姑媽提出將自家的街鋪做餐飲,李冰才終於穩定了下來。這間位於沙堰西二街街口的鋪面曾經開過理髮店,也賣過冷啖杯, 而李冰接手時已經是一家豆花店了。
葷豆花
李冰說,在廚房這麼多年,會做很多吃的,尤其擅長鹵菜、拌菜,以及燒鵝和烤乳豬。可當自己決定創業的時候卻又感覺什麼都做不好一樣。與其想做什麼,倒不如先做著再說。眼下這間現成的豆花店可以當做一次試水。
五大花園是成都的富人區,周圍全是在建和待建的樓盤,一片欣欣向榮。2008年,李冰接過豆花店就繼續幹了起來。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月淨利20000多元,李冰第一反應是原來開館子可以這麼掙錢。
但是對李冰來說,豆花並不是他所擅長的菜品。最初請來了一個做得一手好豆花的大姐來指點,李冰也熟練地掌握了製作的流程。而味道,卻是自己日復一日地試驗和摸索出來的。
自製豆花
李冰的葷豆花一直都是親民的路線,2008年人均消費20元,而現在也不過35元左右。從開始到現在每個月都能保證盈利,但逐年上漲的成本還是讓生意有些吃緊。最少的一天只有600多元的營業額,最高則有6500元之多,平均下來能穩定在2500元左右一天。店裡的服務員也都是跟著他一起很多年的,是非常放心的夥伴。
從農村來到城市,從廚房到開店,李冰總是把自己當做客人,去檢查品質和口味有沒有出現問題。李冰說,現在有很多做餐飲的,可怕到明知道吃了對人不好,可是連他們自己也在吃。自己的鋪子雖然不大,也不是什麼精品佳餚,但新鮮和乾淨是起碼要保證的。
..洗澡泡菜和精選排骨..
這麼多年來李冰都守著這間鋪面,淡季也好,旺季也罷,每一天都做好廚房內外的工作,迎接每一個光臨的客人,來這裡消費的客人也大都成了他的回頭客。
期間也有不少人上門提出合作,或者建議他把店鋪開到更繁華的市中心,但都被李冰拒絕了。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過高的成本帶來的風險超出了相應的回報。而李冰更願意把錢用於提升菜品的品質以及員工的薪資待遇,但與此同時他也在做減法。例如:由以前的專供配送,改為自行採購以節約成本。
李冰也一直堅持手工記帳,像這樣的小本子不知道被他用掉了多少,沒有接入網路與科技,也沒有所謂的大資料終端,但就是這份勤勉與踏實,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書寫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沒有收銀機,全靠本子手工記帳
李冰說,自己這個小本生意,不知不覺就做到了第十個年頭。回想當初15歲剛來成都的時候,像做夢一般。就像旁人也不知道這個安家於天府新區,每天開著BMW往來于城南和城西的年輕人,靠著自己的雙手收穫了成功。當初偏遠的農村少年,如今不僅在成都站穩了腳跟,也在這裡紮了根。父母妻兒如今都在成都生活,而老家,很少再回去了。
至於未來,李冰說不想辜負了這麼多年學來的手藝,希望未來可以有一家更好的店,不僅能施展自己的才華,也可以傳達一種正確的餐飲人的價值觀。所謂的成家立業,不正是李冰的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