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開元
當爸爸不容易,當個好爸爸更不易。然而,什麼才是好爸爸呢?好爸爸的標準又如何?解讀好爸爸的特殊品質,讓每位爸爸從中獲取養分,為己所用,成為風格獨具、最讓孩子驕傲的好爸爸。
【陪孩子一起認識世界】
1·、一起玩玩具
良好的親子關係,首先來自於陪伴。參與寶貝的生活,和他一起玩玩具、吃飯、遊戲、說話。每天,至少每星期,抽出時間陪孩子。如果你有幾個孩子,應該安排好和每個孩子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和每個孩子建立起具有特定意義的關係。如果你和孩子有約定,如週末逛公園,但週末天氣差無法去,向他解釋,並給他安排類似的活動,如室內遊樂場。總之,別讓孩子失望,或覺得爸爸說話不算數。
*推薦:爸爸陪孩子一起搭建積木,在快樂中益智。德國Hape80粒創意積木,男孩女孩都很適合,益智玩具家庭必備。啟蒙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採用高品質的環保材料和德國製造工藝標準,寶寶最棒的玩樂小夥伴。
2、見證重要時刻
孩子在成長中會經歷許多重要時刻,比如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說話、第一天上幼稚園等。在這種時候,如果孩子不僅有媽咪,還有爸爸陪在身邊給他們鼓勵,他們會永遠記住那些幸福時刻。
陪孩子第一次上幼稚園,第一次上小學,背起小書包每個重要的時刻,都有爸爸陪伴↓↓
3、傳授“純爺們兒”的本領
媽咪爸爸角色的天然差異,讓爸爸們可以驕傲地培養孩子的一些“純爺們兒”技能
如騎自行車,扔高高,游泳,讓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路上,有好奇和驚喜,正好和媽咪相對保守和安全的育兒策略形成互補。
*推薦:爸爸陪孩子一起練習騎車,孩子更勇敢。安全,簡單,方便,車把車座都可以調高低!
4、帶孩子旅行。爸爸帶孩子旅遊,興趣點、關注點會和媽咪不一樣,孩子也會瞭解到,每個人對外在事物的眼光都是不同的。這會説明孩子以更全面的視角看待世界。
*推薦:和孩子一起拉著行李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溺愛,體罰,要不得】
1、適當獎勵。
孩子做好一件事時,家長要給予適當獎勵。比如孩子幫助了小夥伴,你可以帶他去吃一頓好吃的,或者擁抱他,關鍵是讓孩子知道,你很欣賞他們的好行為。但獎賞不要過度,而且最好避免大量的物質獎勵,以免孩子將做好事變成得到物質獎賞的方式。孩子在家裡做了些掃地這樣的零活時不必給予獎勵,否則孩子會覺得他們是在給父母打工。
*推薦:準備一些獎勵貼紙,寶寶在做了好的事情時,送給他,他會非常開心。
2、適當懲罰
孩子犯錯時,給予適當的懲罰,才算是獎罰分明。但這不是說體罰或訓斥孩子,而是要讓孩子知道他們犯了什麼錯,以及一個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你和你的妻子在懲罰孩子時要態度一致,這樣孩子就知道,犯錯誤時沒有保護傘,也就不會形成爸爸媽咪一個好、一個不好的想法。
*推薦:uncle wood兒童思過貼,西式教育法,小朋友亂發脾氣時爸爸可以讓他用這個反省一下下哦。
3、要嚴父,也要慈父
讓孩子知道你的“紀律嚴明”,對,但讓孩子敢於親近你、喜歡你,這同樣重要。要想當一個好爸爸,就要既能讓孩子記住教訓,又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
天氣涼了,爸爸給孩子穿上溫暖的小娃子,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 ↓↓
【當爸爸,改善自己的修為】
1、身教的重要
想讓孩子怎樣做,你就先怎樣做,孩子就不會覺得你只是說得好聽,正所謂身教勝於言教。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抽煙、喝酒,你就不要在他們面前做這些事。如果你想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就得讓孩子看到你友好待人。
2、尊重孩子的媽咪
要成為孩子的好榜樣,你就應該尊重孩子的媽咪。要讓孩子看到你是多麼愛她、願意幫她並且喜歡有她的陪伴。如果你們離婚了,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一句她的壞話,以免影響孩子將來的婚姻觀。
經常送媽媽一些禮物,如一條漂亮的項鍊,說一些稱讚媽媽的話,讓孩子體會家庭帶來的幸福感 ↓↓
3、勇於認錯
不要害怕認錯,孩子看到你的缺點會明白一個道理:人無完人。如果你有了錯誤,比如忘了接孩子或者發了脾氣,那就向孩子道歉,表明你知道自己犯了錯。勇於認錯會比一個“永遠沒錯”的爸爸更能贏得孩子的尊敬。
4、常做家務
如果你希望孩子愛家,你自己就要顧家、多做家務。看到你熱情地幫媽咪,孩子也樂意參加勞動。
例如爸爸經常幫媽媽洗衣服,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哦 ↓↓
*推薦:藍月亮洗衣液套裝。中性溫和配方,保護衣物原色和纖維,讓衣物持久鮮豔如新、柔軟順滑。
【理解,孩子受用一生的財富】
1、銘記孩子不是第二個你
父母總想為孩子安排一條理想的人生路,或者實現無法實現的願望。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你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好,可你一廂情願的安排卻會損害了孩子的獨立能力,也會讓孩子不敢再和你談自己的人生理想。
2、新時代,用新方法
孩子和你成長的時代不同,現在,網路上什麼東西都有,要想成為好爸爸,你就要給孩子適當的指導,讓孩子知道是非對錯,而不是一味制止孩子上網。
3、承認他的不完美
別怕孩子會犯錯,也不要急於糾正每一次孩子嘗試的機會。犯錯可以幫孩子獲得經驗,否則他們就學不到東西。孩子犯錯時,你應該適當批評,但是也要和孩子具體談談他們的哪個想法出現了問題,讓他們以自己的眼光看待錯誤,別急於斥責,貼標籤。
[本文版權歸我方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媽寶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