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雄穆俊逸——說說戴民輝的書法藝術

我與民輝相識於90年代,屈指已20餘年。我們是因書法相識、相交,也因書法成為同道益友。

記得那是1995年初秋的一天,我的蘇州朋友馮雷來南京,因我曾在蘇州當兵,又因民輝是蘇州人,所以我們幾個年齡相仿又與與蘇州有緣的書法愛好者聚集到了一起,當時還有薛龍春、李雙陽等幾位書友。那時我們是年輕正茂,酒酣耳熱之餘,放論筆墨書學之見,煞是盡興。民輝好學內斂,他是召集人,更多是盡主人之意,讓我們又好好地交往交心了一次,但從他不多的言談中,也能深深察覺出他對書法的敏銳與悟性。民輝出身吳門書香門弟,自小喜愛學習書法,並經行家指點,其時已學書20餘載。民輝習書兼及隸書、行書、草書,後又涉獵魏碑、篆書,而又以隸書、行草更為精妍。他的書法創作路子正、基礎扎實,隸書由張遷、乙瑛碑啟蒙,承其肩架結構,後又參入了曹全碑的娟秀和衡方碑的渾穆,得以形成其後雄穆的隸書風格。其行草書以米芾體入手,承其欹側挺峻、如獅搏象氣勢,又吸收了王鐸書法的雄強和散之草聖的仙風道骨氣息,加之自身氣質與對書法的理解,至今形成俊逸脫俗的行草風格。

民輝對書法鍾愛至深,學習也勤奮不綴。他是我省一名援藏幹部,90年代後期即赴任世界屋脊拉薩對口支援,任部門負責人。在西藏的三年日子裡,他感悟高天厚土的壯闊情懷,汲取人世淨土的脫俗氣息,豐富自身書法的文化理解與創作技能。記得有次他從拉薩給我打電話,與我探討書法創作中的認知靈感,從他的交流裡,能深深體會到他的執著,他繼承傳統法度,不會不著邊際肆意脫韁;他勇於追求創新,不會拘泥於固定格式窠臼。也就是在他援藏期間,他利用回家探親的時間來我創作室,我們聊得很多、很投機,我們交流了書法學習與創作的形式與內涵,我們也暢談了人生與理想。我欣賞他的為人與性情,也欣賞他的執著和毅力,作為一名在一定崗位任職的國家公務員,應該是有很大工作責任與壓力的,但他舉重若輕,很好地處理了工作與書法學習的關係,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而在天命之年,依然勤勉不綴,而取得現今矚目的成功。

民輝書法追求傳統,從碑帖臨摹著手,追求嚴格的書法淵源,加之長期的砥礪學習和個性修煉,得以親近古人,又煥然出新。一次因參與林散之獎投稿,他拿出幾幅作品邀我點評,當時展卷鋪作,眼睛一亮,其書寫對聯的氣息,濃郁的張遷厚重、典型的禮器剛勁,加之手寫的靈性,不禁讓人拍手稱絕、回味再三,後來他也入展了這次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展;民輝又涉獵廣泛、諸體兼具,他的行草書得益于米南宮、懷素和當代散之,無論點劃、肩架、行氣、篇章、氣息,可謂精緻妍美、氣暢神滿,我在一些場合看到他的作品,都會駐足細察、品味其美。

光陰荏苒、物換星移,可民輝對書法的孜孜以求沒有變,他對傳統書法的鍾愛矢志不移,他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充滿了激情,他對書法創作的實踐別出機抒,作為多年的書法同道和摯友,我衷心期待他再出力作、再創佳績、再登新高! 管峻

戴民輝,1963年生,上海市人,研究生學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

戴民輝以柳、顏楷書為基,承其筋骨、肩架;以隸書《乙瑛碑》、《張遷碑》、《衡方碑》、《西狹頌》,及篆書《石鼓文》、《散氏盤》、《毛公鼎》,魏碑《張猛龍》、《張黑女》續之,承其古樸、渾穆;再以米南宮、王覺斯行書變之,以求奇險、勁撥。近年潛心草法,縱覽古今名家之作,精習懷素、散之法書,兼其自身之理解與心悟,書風煥然出新。尤躬赴世界屋脊西藏3年,汲天地之靈氣,悟人生之真諦,發心底之情愫,作品更加精絕、撼人。

戴民輝作品兼及真、行、草、隸、篆。書風或沉著、或飛揚,或質樸、或靈動,或娟秀、或暢達,線條蘊藉,運筆自然,結體疏秀,氣息高古。

藝術成就:

首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第三屆林散之獎

中國瘞鶴銘獎

首屆王羲之書法藝術大展

2015年全國榜書大賽三等獎

其他專項展評多次獲獎

作品多次在中國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展出。

作品欣賞

隸書王勃《登城春望》

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

戴民輝臨王鐸書

戴民輝4尺整水墨畫

戴民輝草書《三國演義開篇詞》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