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中國】每年的CES展會都不乏重磅手機產品,正在如火如荼舉行的CES 2017也是看點十足。昨日,一向喜歡飆硬體的華碩,推出一款全新的產品——ZenFone AR。該機是全球首款同時支持Google Tango(AR)和Daydream(VR)的機型,簡單地說,利用華碩ZenFone AR可以體驗新奇和未來感的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實境)體驗。
眾所周知,要想有良好的AR和VR體驗,強悍的硬體基礎必不可少,而這一點在手機上更甚。所以,華碩ZenFone AR搭載了高通驍龍821處理器,同時配備了史無前例的8GB運存,這使得該機成為全球第一台8GB運存的智慧機。
手機上體驗AR對硬體要求非常高
所以,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來了,8GB運存的手機已經亮相,我們的手機到底需要多大的運存呢?
6GB運存還未普及
智慧手機硬體發展的同時,運存增長的步伐也沒有落下。幾年前運存以“MB”為單位,如今以“GB”為單位;CES 2015上才出現4GB運存手機,CES 2017上已經有8GB運存手機亮相…如此驚人的速度,幾乎讓使用者的手機到手就成為落伍的貨。
上圖是2015年全年和2016年上半年各運存容量手機的數量對比圖,可以看到2016年上半年,2GB運存及以下的手機數量急劇減少,而4GB運存手機的增長速度很快,這時已經出現了6GB運存手機。目前為止,像華為、小米、OPPO和努比亞等主流手機廠商都已經推出6GB運存機型。但是,由於產能問題,6GB運存手機的發貨量還不夠大,普及就更談不上了。而說到普及,2017年千元機標配4GB運存應該是趨勢。
8GB運存比6GB運存強多少
理論上來說,運存越大,手機的跑分越高,運行速度也更快,但這都是基於一定的條件之上。而在普通使用者的使用過程中,真的需要調動8GB運存嗎?要想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知道智慧機的運存回收機制。
以安卓手機為例,Android系統本身內置了一套名為Low Memory Killer(LMK)管理機制,當手機記憶體出現不足時,系統就會為了手機的正常運行而砍掉一些進程,從而達到自動調節系統運行效率的目的。那麼系統會砍掉哪些進程呢?Android系統通過oom_adj來表示進程的重要性,並根據運行記憶體使用狀況自行關閉一些重要性較低(oom_adj數值較大)的進程,比如當記憶體小於22M時,結束oom_adj大於14的進程。
因此,運存的大小實際上可以用來表示安卓手機同時開應用的數量天花板。比如,6GB運存手機可以同時開啟30個應用而不卡頓,而8GB運存手機則可以開45個。當然,這個數位只是我虛構的,真實情況下,一部4GB運存的手機便可以同時開啟多達52個應用。可是,普通用戶使用時根本達不到這樣的數量。所以,可以預見的一點是,8GB運存手機與6GB運存手機在平時的使用過程中幾乎感受不到性能上的差距(在其他硬體一致的情況下),唯一的好處是可以更加任性地開應用。
運存越來越大是趨勢
儘管從目前來看,8GB運存的手機並不能產生革命性的體驗,但不代表以後不需要。
智慧手機快速發展數年後,已經來到一個瓶頸期,廠商們都在黑暗中探索未來手機的樣子。小米推出了全面屏概念的MIX,榮耀推出了搭載智慧系統的Magic,華碩ZenFone AR則是對手機與AR/VR結合的嘗試。總之,智慧手機在未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極有可能成為整個未來物聯網的核心硬體。而當我們需要用手機來做更多的事時,本身就是對手機性能的考驗,作為智慧機的重要元器件,運存容量越來越大是必然趨勢,10GB?16GB?沒有什麼不可能。
使用習慣差,運存再大都不夠用
回到現實中來,許多智慧手機用戶一邊追求運存的最大化,一邊又保持著糟糕的使用習慣。
很多使用安卓手機的用戶有這樣的經歷:新買的手機不管怎麼用都順暢無比,但是用一段時間後就出現了卡頓的現象。這種卡頓問題,除了手機應用對ROM和RAM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外,沒有形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也是重要原因。
我在這裡教大家幾招。首先,一定要按需要裝應用,不必要的應用立馬卸載掉,以免偷占記憶體和偷跑流量,另外應用的來源也要正規,儘量在手機自帶的應用商店下載;其次,要定期對應用進行管理,瞭解哪些程式會開機自啟動,長期佔據後臺,不常用的應用在使用完後便清理掉進程,還有垃圾檔的定期清理也是必要的操作;最後,如果你的手機到了需要刷機的地步,我建議優先進行手機還原的操作(記得備份),如果喜歡協力廠商ROM,也要選擇精簡度高的,別為了美觀而放棄流暢性。
總結
“性能過剩”的言論不知道在手機圈盛行了多久,然而放到現在來看依然像是無稽之談。雖然我並不提倡性能至上的觀點,但手機性能向上發展是不可阻止的趨勢,並且隨著智慧手機給未來生活帶來更多可能性,手機需要更強的硬體來支撐。或許未來有一天,智慧手機的性能將不再成為體驗的重要基礎,也不需要多麼誇張的運存容量。但現在看來,這一天似乎還遠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