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鬥惡龍》執行製作人三宅有在談到《勇者鬥惡龍》並不像《最終幻想》在西方市場受到跟日本本土市場同等的歡迎程度時,對於歷史問題發表了一些有點猛烈的言論。
在EDGE近期的一次訪談中,三宅有表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對於奇幻RPG系列在西方受歡迎,其它作品卻不太受歡迎的現實有一些想法。
“其中一個關於現狀的結論就是歷史時機的遺留問題。”他說。
“在FC主機的時代,《勇者鬥惡龍》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手一卡的遊戲作品。但到了PS主機的年代,家喻戶曉的遊戲變成了《最終幻想7》。後來慢慢地就分成了兩派:日本玩《勇者鬥惡龍》,海外玩《最終幻想》。”
“事實上,如果我們當年不把《勇者鬥惡龍》的全部宣傳都投入到日本本土的話,時至今日可能不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當時我們確實沒有做好。”
這個“我們”說的就是當年的艾尼克斯,後來在2003年與史克威爾合併,讓《勇者鬥惡龍》和《最終幻想》成為了一個大家庭。在合併之前,艾尼克斯專注國內市場。美版DQ在FC時代的名字是“Dragon Warrior”,名稱的不統一導致後續品牌的認知度也隨之下降。
三宅有表示,在兩大發行商合併之後,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在《勇者鬥惡龍8》上“投入了很多努力”,經常會考慮到日本市場之外的玩家。
“比如,我們使用了多種語言配音。也對功能表設計有了很多想法。”他說。
“但我們不想改變《勇者鬥惡龍》的核心遊戲要素。這款遊戲有了一定的海外銷量,但跟《最終幻想》的銷量級別還是沒法比。”
三宅有還認為《勇者鬥惡龍》的傳統動畫風格在西方人眼裡偏向低幼化,但其實遊戲內容是面向成人的。
他補充道,玩家對作品的興趣是在提升的,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也正在不斷地在西方推廣《勇者鬥惡龍:建造者》和《勇者鬥惡龍:英雄》,“為《勇者鬥惡龍11》松鬆土”。
《勇者鬥惡龍11》將登陸3DS、PS4和Switch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