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網網友真心英雄200000 問:
雷克薩斯為什麼不國產?
牛車網網友tmh1944 答:
我們從雷克薩斯進入中國那年說起。2005年,豐田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薩斯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進入中國的首個年頭銷量喜人,賣出超過5000輛車,第二年更是翻倍達到1.2萬輛。那時的雷克薩斯在銷量上幾乎賓士、寶馬、奧迪並駕齊驅。
可隨著德意志三駕馬車陸續國產化搶佔國內市場,雷克薩斯與這三個品牌的差距逐漸被拉大。去年的國內市場,奧迪銷售了57.1萬輛,寶馬46.4萬輛,賓士37.3萬輛,而雷克薩斯則為8.7萬輛。
今年雖然雷克薩斯的銷量繼續保持增長,但國內市場的競爭顯然更加激烈了,截止到今年11月底,凱迪拉克在國內的總銷量突破10萬台,與此同時,富豪、謳歌、英菲尼迪等其它位於豪華品牌第二梯隊的車企也都沒有閑著,它們紛紛在今年推出旗下的重磅合資車型,以加快產品國產化的步伐,同時為自己爭取銷量,創造利潤。國產無疑是件雙贏的事情,可為什麼雷克薩斯就是如此執著呢?
在2012年,時任雷克薩斯中國執行副總裁野崎松壽曾表示“銷量不足10萬輛,雷克薩斯國產沒有意義” 。可截至到今年12月,雷克薩斯在國內的銷量終於突破了十萬台,但雷克薩斯方面仍未給出未來雷克薩斯是否會國產的正面回應。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雷克薩斯始終不國產,究竟是什麼原因?
(1)價格本身存在優勢
雷克薩斯中國副總經理朱江曾表示,“國產化是每個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手段之一,但是成功與否,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我們的價格體系已經做到比競爭對手的國產車價格還要低,我們是不是還有國產的必要?”我們以雷克薩斯ES為例,目前該車的入門價格為29.8萬元,再看其競爭對手奧迪A4L位29.98萬元,寶馬3系為28.8萬元。與國產的對手相比,價格上幾乎相差無幾。
目前雷克薩斯在國內銷售的眾多車型都來產自於日本的九州工廠,而從日本九州工廠運往上海僅需2天,這其中的運輸和時間成本其實並不高。但對於遠在歐洲或者北美的這些豪華汽車品牌來說,運輸便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它們選擇國產能省下不少錢,但對於雷克薩斯來說似乎沒有太大必要,相信這也是雷克薩斯可以把價格控制在這一水準的一大原因。
(2)國產品質難以把控
擔心國產後品質出現問題,這的確是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雷克薩斯品牌一直強調所謂“匠心”精神,雷克薩斯認為,只有同時擁有先進的加工設備和高水準的工匠才能製造出高品質的汽車,這點在其九州工廠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九州工廠的工人平均工齡為9.5年,也就是說,每輛出產的雷克薩斯都蘊含著工人近十年的組裝經驗。經驗最豐富的工人在最後的檢測環節甚至帶著手套都可以感覺到不到1毫米的瑕疵。
此外,國內零部件供應商的品質以及可靠性似乎也都沒讓雷克薩斯達到滿意的程度。用國產來複製一個達不到水準的雷克薩斯,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名利雙失,既然如此,它們寧可保守地堅持進口。
(3)擔心國產後利潤被壓縮
歸根結底,如果國產後錢賺得還沒以前多的話為什麼還要國產呢?以進口身份進入國內的雷克薩斯都有著較高的單車利潤,如果國產,它們的利潤空間勢必被壓縮。
國產後,也許雷克薩斯的銷量會大大增加,假如銷量增加了一倍,利潤卻沒有增加到期望水準怎麼辦,當然銷量增加一倍只是一個樂觀的假設,所以,這其中的風險也是雷克薩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4)擔心合資削弱控制權
今年12月7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公告,對《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在汽車合資方面規定,中方股比不低於50%,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含兩家)以下生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也許雷克薩斯正是擔心合資後對品牌的控制力有所下降。但是反觀合資已久賺得盆滿缽滿的奧迪,到現在不也是好好的嗎?
劍走偏鋒的雷克薩斯在始終堅持國產的背後或許還有許多更深層次的原因等待我們去挖掘,但在當下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適應市場才是王道,至於未來的雷克薩斯國產還是進口,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