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一口方言的老人來到子女生活的城市幫忙帶孩子,可能是如今再常見不過的情形了。
調查表明,我國小於兩歲半的兒童,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達到60-70%,3歲以後也有約40%。因此,孩子學說話最主要的模仿對象,就是說著各種方言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這件事在很多家庭中不能避免的,但這樣又是方言又是普通話,正在學說話的寶寶能聽懂嗎?會不會混亂?影響寶寶的說話能力?
▼語言環境對寶寶語言的發展確實很重要
儘管從出生起,寶寶就具備了學習和掌握語言的基本潛能,但最終的語言發展水準取決於周圍環境的影響。如城市裡的寶寶由於所處的環境需要用普通話去與人交流溝通,故普通話發展普遍較好。而農村裡的寶寶,有些地方甚至是學校,教師上課都用方言,更別提在家裡了,所以普通話發展明顯比城市緩慢。但這不能作為媽媽們完全遮罩方言的原因,楊冪家的小糯米在上周的綜藝節目中首曝光,小小年紀就展現了驚人的語言天賦,複雜的家庭環境讓她普通話、粵語、英語自由切換,奶聲奶氣在電話另一頭喊著:“媽咪,I love you。”講真,即便聽到京腔也不會意外(楊冪北京人)。
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更經常見到的是:寶寶在在幼稚園用普通話交流,在家裡用本地方言和父母交流,還能用老家方言和外婆說話。不僅能在這三種語言之間靈活自如地轉換,而且還經常學外婆說方言,當做一種好玩的遊戲。
事實說明,複雜的語言環境並不會影響寶寶說話能力的發展。
幾年前,也有很多專家說:多語言環境會讓孩子感到困惑,更容易混淆,會增加語言學習的困難,導致寶寶說話晚。但隨著近十幾年的研究發現,雙語(多語)學習並不會影響寶寶語言發展的速度。不同寶寶語言發育速度不同,本身就存在個體差異。並不會因為語言環境複雜導致語言發育減緩或滯後。甚至有研究還發現:雙語言環境的孩子也比單語言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在社交理解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所以,當方言無法避免時爸爸媽媽們也不用憂愁,寶寶天生具備識別不同語言的能力,在同時學習多種語言時,也能夠理解和明白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別看年紀小,聰明著呢!
當然,除了“說話晚”這個擔憂,以下兩個問題,也是父母會疑慮的地方:
▼寶寶說話帶口音,是因為方言的原因嗎?
說實在的,別埋怨老人家的方言,是父母自己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如果爸媽們用普通話和孩子的交流足夠,老人的方言口音是不會有主導型影響的。教孩子學說話絕不僅僅是老人的事情,父母工作再忙,也需要及時做好輔助。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忽視,耽誤了孩子在語言敏感期內的學習,回頭又反過來責怪無辜的老人。
▼受方言影響,寶寶容易“n,l不分”?
(我們以最常見的 n,l 不分為例)
那說明,父母 n,l 也不分。
①如果家中老人 n,l 不分,爸媽也是 n,l 不分的“普通話”。那麼寶寶長大音素識別能力減弱以後,很可能出現 n,l 不分的情況,因為語言環境的長期影響,寶寶可能只學會了 l 和 n 之中的一種發音。
②如果家中老人 n,l 不分,但爸媽是 n,l 分得清的“標準普通話”。那麼寶寶從小就會具備識別這兩種發音的能力,以後就不太會出現 n,l 不分的情況。
所以,爸媽們真的不用擔心老人帶孩子時用方言跟孩子互動,或者教孩子說方言,這些都不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的。其實爸媽們不妨想想自己,小時候跟家裡人說方言,跟學校的老師講普通話,現在也能在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無障礙切換,真的不用擔心啦。
*歡迎訂閱,分享。如有相關育兒問題,請聯繫旺旺:hulucai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