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底層謀生的蕭條:那些被機器奪去工作的失業者們

56歲的Sherry Johnson 原本在佐治亞州 Marietta 的一家當地報業公司,她負責將紙張投喂進機器並碼放印好的報紙。也是在這個崗位上,她第一次被機器奪走了工作。後來,她又目睹了機器慢慢學會了她在車間的工作(負責呼吸機生產線的一個環節),以及機器如何學會盤點庫存、製作報表。

“這確實讓我很生氣,這樣我們還怎麼謀生?”Sherry表示抗議。她隨後報名了 Goodwill 的電腦培訓課,不過看上去已經有點晚了。她說:“二、三十歲出頭的人比我們更熟練電腦,因為我們長大的時候還沒有這些東西。”她現在靠著殘疾補助和國家的住房保障政策在田納西州勉強度日。

新任總統Donald Trump 許諾通過嚴格限制外貿、離岸外包和移民政策緊縮以安撫Sherry 這樣的工人們,讓他們重新找回工作。但經濟學家們都知道,更大的威脅並不是來自中國的移民,而是——自動化。

在哈佛大學研究勞動力與技術變革的經濟學教授 Lawrence Katz 對此表示:“從長遠來看,顯然自動化因素(對就業產生的影響)更大,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因素。”

但在美國大選期間,沒有一位候選人談到了關於自動化的問題。因為科技可不像中國或墨西哥,打擊後者常常被作為爭取選票的手段,但誰也阻擋不了科技。而且許多美國本土的科技公司,正在為這個國家的方方面面創造價值和利益。

Trump 在上週三對一批頂級科技公司的領導人許諾說:“我們希望你們將那些驚人的創新繼續發展下去,你們有什麼需要我們都會盡可能地支援。”

Andrew F. Puzder(Trump 親自挑選的勞工部部長、CKE 餐飲公司CEO)在3月的一次採訪中讚美機器人:比人類在某些方面好很多,它們總是彬彬有禮,幫助提升銷售,無需休假,不會遲到,不會摔倒,也不會有年齡、性別或種族的問題。”

根據經濟學者的研究(援引自MIT的 Daron Acemoglu 和David Autor)發現,一部分失業問題的確是由全球化造成的,尤其是2000年以後美國與中國在的貿易擴張,導致了200萬到240萬個就業崗位的流失。

Autor 在1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在美國,進口貿易影響越大的地區通常失業率更高,相關崗位的人們未來的收入也會減少。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自動化產生的影響會比全球化更大,並且最終會消除這些工作崗位。他在一次採訪中說道:“其中一些失業是因為全球化,但更多工作機會的消失是因為我們只需要更少的工人來完成同樣的工作量了。工人基本上變成了機器的監督者。”

United Technologies 的首席執行官 Greg Hayes 同意為其 Carrier 的工廠投資1600萬美元,Trump在背後推動這一舉措的本意是:不把工廠轉移到墨西哥,而是為印第安那州爭取保留一些工作機會。Hayes則表示:“這筆錢將用於自動化。”他在接受 CNBC 採訪時說:“最終還是意味著會減少工作機會。”

拿鋼鐵行業舉例。1962年到2005年之間,這個行業一共削減了75%的勞動力,約合40萬人。但是,杜克大學的 Allan Collard-Wexler 和普林斯頓大學的 Jan De Loecker 去年在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上發表的研究卻發現,鋼鐵行業每年的產量並沒有下降。其中的原因是一種微型鋼廠(

minimill

)的新技術。在排除了管理提升、

中西部的失業情況、國際貿易等影響因素之後,新技術給就業帶來的影響力依然巨大。

來自 Ball State University 的另一個研究認為,大約有13%的製造業失業與貿易有關,剩下的更大原因則是自動化提高了生產力。研究還表明,服裝製造受到貿易的打擊最大,電腦和電子製造業則受技術進步影響最大。

以往來看,自動化的結果總體來講還算樂觀:在取代了一部分工作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的工作。但是有些專家開始擔心,眼下的狀況可能有所不同。即使經濟發展進步,對於大部分工人,特別是沒有大學學位、做體力勞動的人來說,工作和薪水很難保持原有水準。

Acemoglu 在5月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即使是最好的情況,自動化還是會替代第一代工人,因為他們大部分缺乏完成新的、更複雜任務所需要的技能。

供職於Evansvill 公司的Robert Stilwell 35歲了,他就是上述工人中的一位。他高中沒畢業就在工廠上班,生產修理汽車的工具,並且把工具包裝好裝車。在失業後,他找到了一個便利店收銀的職位,收入比原來大大降低。Stilwell 說:“我曾經有著很好的工作,我也很喜歡我的同事們。但是我卻被機器代替了,不得不離開。”

55歲的 Dennis Kriebel 的上一份工作是鋁材成型加工廠的領班。十年間,他都在那裡衝壓出汽車和卡車的部件,但是後來他就被機器搶走了工作。他說:“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可以通過程式設計讓機器人來完成,機器每天可以生產出700噸金屬。世界真的變了。”後來,Kriebel 很難再找到工作了,因為工廠裡的很多新工作都需要技術。但是他連一台電腦都沒有,他也不想要。

勞動力經濟學家們說,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被機器人替代的工人更好地完成過渡期,包括再培訓計畫、更有力的工會、增加公共部門工作、更高的最低工資保障、更大力度的勞動所得稅減免,以及為下一代提供更多的大學學習機會。白宮在上週四發佈了一份關於自動化和經濟的報告,呼籲增加從少兒到成人的教育機會,幫助人們完成職業轉變的過渡,提高失業保險等方式提升社會保障。但Trump只對其中很少的幾項政策點頭。

曾在 Bill Clinton 總統任期內擔任勞工部首席經濟學家的 Katz 說:“政府只是允許自動化進入市場,卻沒有任何其他支持手段,而把失業歸結為移民和貿易是簡單粗暴的。科技才是最長期的影響因素。”

自動化帶來的改變不僅僅影響體力勞動者,電腦也在學習做一些白領和服務業的工作。根據麥肯錫7月份的報告,現有技術可以將目前45%的雇傭人力活動進行自動化。需要創造力的工作、人員管理的工作或看護類工作被替代的風險最小。

田納西州的 Sherry 說她目前最喜歡的而且報酬最高的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動物收容所照顧小狗,每小時能獲得8.65美元的酬勞。這也是最難被機器替代的工作了。她說:“我希望電腦幹不了這個,除非它們喜歡給小狗換髒了的紙墊,並且給予它們愛與關注。”

 via 

nytimes

,雷鋒網編譯。

未經雷鋒網授權,不得轉載雷鋒網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