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顯示器領域,16:9 與 16:10 的鬥爭還未結束,戰場上又加入了一名新的選手 —— 21:9 螢幕比例顯示器。這類顯示器因有著超寬的顯示比例而被人稱為「帶魚屏」,同時因擁有著和電影相同的 21:9 螢幕比例,也被人稱為觀影利器。當然,也有人持反對意見,稱 21:9 比例的顯示器,僅限於特定的使用場景會有優勢,如看電影等;對於其他使用場景來說則是十分痛苦。
螢幕尺寸:34 英寸
解析度:3440×1440,21:9 比例
圖元:0.231mm(110ppi)
螢幕對比度:3000:1
螢幕亮度:300cd/㎡
螢幕曲率:1800R
螢幕刷新率:75Hz
面板:WLED / VA
信號輸入/出:DP(1.2),HDMI(2.0)×3,耳機孔
特色:Qi 無線充電、雙 8 瓦立體揚聲器、Eye Care 護眼技術
從螢幕面板左上方的貼紙上,一些基本參數已經展現出來。華碩 MX34VQ 曲面顯示器屬於 Designo Curve 系列,這一系列從名稱上可以看出屬於主打設計感的系列。除此之外,型號中的數字 34 也代表了其螢幕尺寸為 34 英寸,解析度為 UWQHD 即 3440×1440 圖元,螢幕比例為 21:9,可視角度為 178 度,對比度達到 3000:1,屬於螢幕窄邊框設計。
功能方面,華碩 MX34VQ 曲面顯示器擁有華碩的 Eye Care 護眼技術,包括不閃屏、濾藍光技術及防眩光螢幕三個部分,也因此其為霧面屏。其底座也不是簡單的底座,而是支援 Qi 協定無線充電功能的底座,用於為支援無線充電的設備充電,避免桌面因各類充電器和充電線而帶來雜亂,倘若再搭配上無線滑鼠和鍵盤,那桌面的簡潔程度可想而知。
這個底座設計得也比較奇妙,形若圓盤,但中心的無線充電模組與邊框之間是透明的,僅有一條細細的斷層連接著,這塊透明的區域其實還有其他功能,這裡先賣個關子。中心的無線充電模組表面是同心圓紋路加上一個 qi 的字樣。
由於底座功能的特殊性,華碩 MX34VQ 曲面顯示器的底座是無法拆卸的,意味著我們不能採用懸掛的方式進行放置,對這點比較在意的尾巴需要注意下。對於我來說,顯示器我更傾向於放置在桌面上,而電視則希望懸掛於牆壁上,這點倒是妨礙不大。
隱藏在底座支架後方的是華碩 MX34VQ 曲面顯示器的各類介面,從左至右分別是電源介面、三個 HDMI 2.0 介面、一個 DP 1.2 介面,一個 3.5mm 音訊介面。值得一提的是,三個 HDMI 2.0 介面及一個 DP 1.2 介面都能夠很好地支援 3440×1440 解析度下 75Hz 甚至 100Hz 的刷新率。咦不對,我是不是說漏嘴了些什麼?
沿著底座往上,我們首先會看到的是正面位於螢幕底部的一條銀色邊框。對於華碩 MX34VQ 曲面顯示器來說,三面窄邊框設計使之擁有極強的視覺震撼力,不過底部的銀色邊框可能會讓你有些脫離,這也是為了與底座的色彩統一而設計的,當然如果都統一成黑色會不會更酷炫呢?這就要借助尾巴們強大的想像力了,因為華碩 MX34VQ 曲面顯示器目前僅有太空灰搭配黑色這一種配色。
不過左看右看,這也沒找到電源鍵和功能鍵呀?在哪兒呢?原來剛剛銀色邊框上的貼紙已經告知我們了,在螢幕下方。
隱藏在螢幕下方正中間的便是華碩 MX34VQ 曲面顯示器的三顆按鈕,左右兩顆屬於按一下式按鈕,而中間這顆比較厲害,是五維式按鈕,在實際對顯示器進行調節操作時這顆五維式按鈕十分高效,同時設計在中間底部也讓我的手能更輕易地觸及,而在之前,這顆按鍵比較多地被設計在左後方或右後方。
而在銀色邊框的左側,我看到了 Audio by harman / kardon 字樣,意味著這款顯示器支援 harman / kardon 的音效,當然華碩自家的 SonicMaster 音效技術也不能少,通過 SonicMaster 我們可以調節四種不同的音效模式:音樂、影片、遊戲及使用者自訂模式。
@小淼-海
來為尾巴們做解析。
從華碩 MX34VQ 曲面顯示器的側面,我們可以發現它的厚度並不薄,當然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 1800R 的曲率及內置 8 瓦的揚聲器。華碩 MX34VQ 曲面顯示器的可調節角度比較少,僅支持俯仰角 -5° 至 15° 的調節,不帶高度調節,因此使用時需要注意桌面及椅子的高度。
點亮螢幕,34 英寸大小、21:9 螢幕比例所帶來的震撼感是無疑的,特別是在觀看尾巴精選的題圖,以及一些 21:9 的電影時。不過目前,我們聽到的 21:9 螢幕比例顯示器似乎更多地來自 LG 品牌,那麼華碩的這款 MX34VQ 曲面顯示器實際的表現到底如何呢?在接下來的體驗文章中,我將會重點測試其在辦公、遊戲、觀影場景中的表現、螢幕的素質、內置揚聲器的效果、附加功能的實用性等等,甚至會嘗試在如此的解析度及刷新率下,什麼樣的電腦配置能夠暢玩單機遊戲大作。
當然,也歡迎尾巴們提供你們想瞭解的方面、所期待看到的使用場景,等等,我將一一在接下來的體驗文中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