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購房者到售樓處首先都會被現場工作人員引導到沙盤圖前,先通過沙盤圖講解再到實地觀摩樣板間。殊不知,你眼前這片光鮮亮麗的沙盤圖看起來很亮眼,其實它的背後卻隱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小編這就為您分析其中的虛實,讓您一睹其真容!
貓膩一:調低樓高、調大樓間距
調低樓高、調大樓間距,其實已經是不成文的基本規矩了;還有社區道路,也比實際圖紙放寬2釐米,由於我們一般人觀看模型是俯瞰的角度,而觀看現場是平視或仰視角度。因此,沙盤上的設計往往比實際社區規劃稀疏很多,同時也會給人高綠化率的感覺。
貓膩二:消失的不利因素
沙盤是要嚴格按照實際圖紙製作的。可有些設備設施,就算圖紙上有,他們也會主動忽視。垃圾房、變電站、高壓電線、地下車庫出入口、水泵室等肯定都不會出現在沙盤上。
貓膩三:曖昧的距離
配套設施的安放,也是沙盤製作的一個貓膩點。這些區域安放有講究,不能離得太遠,但也不能太近。最好是三個手掌的距離,這樣一眼掃過,這些區域就會有在同一板塊的視覺差。如果樓盤周邊有學校,也一定會被安放在樓盤最近的距離,讓人產生教育配套齊全的錯覺。
貓膩四:寬敞明亮的戶型
還有一些戶型沙盤,也有講究。一般做戶型沙盤,窗戶都會放寬些,顯得窗明几淨。有些戶型差的,就會縮短走廊長度,放寬進深,特別是一些南北通透的套型,雖然實際上窗外是北側房屋的通道,但只要經過一番改造,再弄點綠化上去,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貓膩五:不確定的規劃
有些樓盤還沒通過的規劃,或者一期通過,二期還沒有的,都會先做到沙盤上,儘量顯示最完美的樓盤狀態。最後這些規劃設計能不能實現,就要靠購房者自己去和售房人員確定了。
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要被嚇好幾跳的節奏啊!當然,除了知道這些貓膩以外,有些問題您在購房之前也千萬不要錯過!
問題一:沙盤與現樓不一樣,誰來負責?
“本模型僅供參考,以實際為主。”細心的購房者走訪多個樓盤售樓部,就會發現此類提示語句出現在每個沙盤上。而樓盤的戶型圖、效果圖上,同樣印有“實際交付結果以雙方訂立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為准”等文字。樓盤置業顧問解釋,即便是相同戶型單位,它們的樓棟、樓層、單元的不同,也會導致局部結構、尺寸、面積上的偏差。
問題二:沙盤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要求,開發商使用模型時,必須注明“模型”或“效果圖”等字樣,這條規定的潛臺詞是:沙盤模型僅供參考。據瞭解,只要沙盤上面出現“僅供參考”的字眼,開發商就足以免責。也有過靠沙盤拍照做證據打贏官司的,但有一定難度,需要結合其他證據,如售房書面廣告等。
問題三:購房者可以從沙盤上瞭解到哪些資訊?
沙盤是社區的縮影。在沙盤上,社區密度是否過大、建築與景觀的搭配是否協調、內交通的分佈是否合理、公共設施的分佈是否人性化、社區與周邊環境的關係等都一目了然,而這些對以後的居住品質影響很大,也是購房者在不同樓盤之間比較應考慮的關鍵因素。多樓盤都是分期開發,因此在總攬全域之後,應重點關注意向購買的樓棟及其周邊的情況。樓棟朝向決定了房屋的採光、通風、窗外景觀等,這些因素同樣也是選房的衡量標準。
問題四:沙盤上的社區交通規劃怎麼看?
社區內的交通分為人車分流和人車混行兩類,內交通的合理性對於居住的安全和環境的靜謐性是比較關鍵的,這也是在看房中容易忽略的問題。購房者有必要在購房前詢問一下社區在內交通上有什麼措施,如何規劃社區內的車行、人流等。
問題五:沙盤上的不明建築物如何辨別?
沙盤中常會看到一些用有機玻璃做成的透明小方塊,它們可能是社區內的公共設施,也可能是待規劃中的建築物。這些不明建築物,極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變成現實的時候,給居住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比如承諾是帶規劃的綠地實際成為了一座高樓。因此,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並把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寫入合同中,對開發商產生一種約束力。
看房買房,築家易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