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准媽媽都知道順產對自己和寶寶都有很多好處,所以,多數准媽媽都會在孕晚期默默的下定決心,我要順產!我要順產!但是,並不是所有准媽媽都可以順利自然分娩,當醫生告訴你“你這種情況,要做好剖宮產的準備”時,准媽媽也不要太糾結,到底是自然分娩還是選擇剖宮產,這事真不是你能決定的。那麼,什麼情況下必剖呢?必須進行剖宮產的7種情況,快來看看你中招了沒?
1胎位異常
胎兒的頭先娩出是最理想,也是最正常的。但是有的時候胎兒往往處於一個自然分娩很困難的位置,如胎兒是臀位(腳或臀部先露)或橫位(側躺在子宮內)。有些臀位的胎兒也有可能成功地自然分娩,但大多臀位和橫位的胎兒需剖腹產。
2有重大疾病的孕婦
准媽媽本身有重大疾病的,如出血、先天性皰疹、糖尿病、妊娠高血壓或妊娠子癇。經過醫生對準媽媽評估後,判斷無法進行自然分娩的,常常建議剖宮產。
3多胎
如果准媽媽懷的是雙胞胎甚至多胞胎,而胎位合適經陰☆禁☆道成功分娩的可以選擇自然分娩。但如果是三胞胎或以上的,醫生都會要求准媽媽最好進行剖腹產。
4骨盆狹窄或胎頭與骨盆腔不對稱
准媽媽如果有骨盆結構上的異常,比如小兒麻痹患者、有骨盆骨折病史、身材過於嬌小或侏儒症患者,由於骨盆出口異常無法讓胎兒順利通過,故應該採取剖宮產。
胎頭與骨盆腔不對稱是相對性的,也就是說即使准媽媽本身的骨盆腔無異常也不狹窄,但因為胎兒的頭太大,無法順利通過產道,也必須實行剖宮產。
5胎兒太大
有些胎兒發育太大,如果在產科醫生的評估下,胎兒的體重有可能等於或超過4千克的,通過自然分娩的方式很難順利分娩,這種情況下,醫生會建議選擇剖腹產,以避免難產的可能。
6胎兒窘迫
胎兒窘迫可以發生在妊娠的各個時期,到孕後期由於陣痛的緊張及分娩的壓迫就更容易出現。胎兒窘迫的原因很多,例如臍帶繞頸、胎盤功能不良、吸入胎便,或是產婦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子癇前症等併發症。
部分的胎兒窘迫可通過胎兒監視器看到胎兒心跳不好,或是在超聲波下顯示胎兒血流有不良變化,如果經過醫師緊急處理後仍未改善,則應該施行剖宮產,防止生命危險的發生。
7有剖腹產史
這是目前最常見需要剖腹產的症狀。一般來說,一次剖腹產會增加1%的子宮破裂機會。若是直式的子宮剖開方式,則子宮破裂的機會則會增加4倍左右,因此,多數婦產科醫師會建議有過一次剖腹產經歷的准媽媽二胎還是選擇剖腹產。
剖宮產後第一天,新媽媽注意事項
1躺著的姿勢:
新媽媽產後平臥6小時以後就可以用枕頭了,這時最好採用側臥位,可以將被子或毯子墊在背後,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這樣能夠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痛,舒服一些。
2止痛的辦法:
麻藥勁過了以後,大多數新媽媽會感覺腹部傷口疼痛,這時可以請醫生開些處方藥,或使用陣痛泵緩解痛苦。
3儘快進食:
剖宮產6小時後可以飲用一些排氣類的湯,如蘿蔔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肚脹,同時也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
但是,一些容易發酵產氣多的食物,如糖類、黃豆、豆漿、澱粉類食物,應該少吃或不吃,以防腹脹更加嚴重。
4儘早活動:
此時新媽媽特別需要注意保暖,因為產後惡露,要勤換衛生巾保持清潔;12小時後,新媽媽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可以改變體位,翻翻身、動動腿。
術後知覺恢復後,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後應該練習翻身、坐起,並下床慢慢活動,條件允許還應該下地走一走,運動能夠促進血液迴圈,使傷口癒合更加迅速,並能增強胃腸蠕動,儘早排氣,還可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