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正拍抽球是網球基本擊球技術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個。要想成為高水準的球員,就必須打造強大的底線正拍抽球。
我強調兩點:一是握拍,二是重心腳,握拍決定了你的動作。最近,在雜誌上看到,澳大利亞著名的大滿貫冠軍羅德.拉維爾說:所有的技術分析,最終都會濃縮為握拍。足見握拍的重要性。
我教底線正拍抽球所使用的是東方式正拍握拍法。這種握拍法的優點是:不論落地球是高是低,都揮擊自如,因而在草地上,紅土地上或硬地上都可使用。
我所說的重心腳,以右手握拍為例,當拉拍時,身體的重心是落在右腳。即右腳是重心腳,正拍抽球的力量是來自右腳。
我教正拍抽球有三個步驟:(以右手握拍為例)
第一步:學會定點定位單個擊球,目標是球拍打中球。
所謂定點,就是定點放球,定位就是固定站位。學員的站位是固定的,教練放球的落點和高度也是固定的。要注意放球的高度,要讓球從地面彈起的高度正好在膝關節至髖關節之間,在這個高度的球是最容易打了,我取名曰:標準高度。
為了能打中球,在第一步裡,免去引拍(拉拍)的動作,只從“前揮”開始揮拍擊球。“前揮”的要求是:握把的底牌對著前方的球,腕關節微微背屈、拍面大約45°朝地面,拍頭在球的下方,拍頭的高度在手腕之下,整個手臂包括握拍,都是放鬆的,只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球拍即可。由於拍頭在球的下方,當揮拍擊球時,才能形成由低到高的揮動軌跡,產生上旋的效果。球拍觸球時要求拍面垂直於地面,拍頭略低於手腕,肘關節微屈。球擊出後,球拍隨球前行,與此同時前臂內旋把拍頭拉起,球拍停在左肩上方,要求拍面朝外(左),拍把的底牌朝前,左手接住球拍 ,右手即時放鬆。完成擊球動作。學員的眼睛始終注視球,不能往後看球拍,教練要手把手的幫助學員感覺球拍的位置、拍面的角度、球拍與身體的距離,教練必須 確認學員的手臂處於放鬆狀態。
兩腿可前、後站成側身位或半開放,後腳(右腳)平行於網,前腳腳尖對著網柱。身體重心放在後腳,後腳必須屈膝,同時,左手要抬起指向擊球區,以利於轉肩和平衡。
教練放球的點要準確,為此,要在地面上用粉筆劃上標誌點。在右發球區內,在網與發球線之間劃一平行線,平行於網,在中線與單打邊線之間再劃一直線,垂直於平行線,前腳站在平行線後,兩腳腳尖不能越過垂直線。兩腳間距約比肩寬大一些。在平行線前大約10公分,離垂直線70cm處,劃上大圓點,作為放球的落點。我設定這個點的位置,是要求能打出一個斜線球,讓學員從第一次打球就能體驗到打斜線的點,知道何謂擊球點,擊球點與擊球線路的關係。
當上述各項(手、腳、拍)都準備好之後,就可開始發令放球了。教練員面對學員,右手握球伸右手臂對準地上的球點,喊口令“1”就放球,球觸地喊“2”球彈起後,將落不落時喊“3”。當學員聽到了“3”時,立刻揮拍擊球。由於擊球點已設定好,應能打出斜線球。
在放球擊球練習前,教練必須作講解和示範動作。教練示範後,我要求學員做空揮動作10次左右。教練面對學員,伸直手臂放球,目的有二:便於觀察學員的動作,又可避免被球拍打到。
擊球動作的關鍵動作是蹬腿(後腳)擺動重心揮拍擊球,擊球後重心落在前腳,在此過程要注意保持身體的平衡。眼要跟球前行至落點,初學網球,切忌猛抽。學好動作,能控制球,才可逐漸加力。
每次擊球後,就要糾正學員的動作,並空揮數次,以測試是否理解,並促進動作定型。所以,是逐次逐個的重複正確的動作,這是建立正確動作定型必經的過程,是條件反射學說所指明的動作形成的理論。
前揮的揮拍擊球的揮動軌跡是由低向高向前的直線運動。
大約是1979年9月,中國網協邀請了美國職業教練團來華講學,其中一位就是當年世界三大名教頭之一的維克•布萊登。他講底線正拍抽球的引拍動作軌跡,是一個弧形曲線,取名為布萊登曲線,曲線的底部就是前揮的起點,從前揮的起點至觸球點的軌跡是一條直線,是為前揮。把球擊出的動作是隨球動作。我們在電視和圖片上看到的正拍抽球的引拍動作,只看到球拍是停在弧形的頂端,拍頭正好指向天空。實際上,球拍並非停在此處,抽球動作是要繼續向下揮的,揮至球的下方之後,才開始變成直線擊向球,形成上旋抽球。如果由球拍指向天之處直接揮向球,則由於球拍的位置高於球,而形成了向下擊球的動作,形成了下旋球,而不是上旋抽球了。這是初學者常見的一個錯誤。
用東方式握拍法也可以打出很漂亮的正拍削球。年齡大的人,由於本身力量減弱,要把球拍由低處揮向高處,是有困難的,此時改用正拍削球,球拍由高處向低處把球削出,確是很好的選擇。
第二步:學會定點,定位連續擊球。
學會了定點,定位擊球,也就說明學員已學會了擺動重心(右腳的屈膝蹬地)揮拍擊球和隨揮動作。在此基礎上要想連續擊球,就必須學會引拍的動作。
前述引拍是布萊登曲線,對初學者來說,學習弧形引拍有一定困難,往往變成由上至下的削球。因此,我採用直線引拍,即當隨揮結束,球拍仍停留在左肩上時,就喊出口令“1”,立即作引拍動作(向下、後)到達前揮的位置。隨著口令“1”,球離開教練的手,當球觸地時,喊出口令“2”,當球觸地,彈起來,將落不落的臨界點時,發出口令“3”,聽到“3”,學員立即揮拍擊球。擊球後眼睛隨球至落點,球落地後,學員的視線立即轉至教練員手中的球,教練員看到學員的目光後,立即喊出口令“1”,就開始作第二次擊球。這樣隨著口令“1”、“2”和“3”,學員就可以連續擊球了。
連續擊球的任務有二:一是學會引拍,二是強化利用重心的擺動擊球。因擊球以後,身體重心由後腳轉至前腳,隨球動作則結束在左肩上,當發出口令“1”時,不但要作引拍動作,同時身體重心要跟著回至後腳,達到前揮的狀態(也是引拍結束的狀態)。這樣,隨著口令“1”、“2”、”3”的連續呼喊,身體重心也在左、右腳之間連續擺動。
第二步的設計是非常關鍵的,其目的,就是要為第三步作準備,第二步學會了手的動作(從引拍到隨球動作)以及腳步重心的移動,重要的是手與腳的配合,明確了引拍時,身體重心是在右腳(右手執拍)。為此,我給學員的輔助練習是:以平時的走路為樣本,走路時的手、腳配合是:左腳與右手是同時出的,右腳則配合左手出的,這是習慣的、協調的、自然的腳步,例如由立正狀態,聽到口令“走”時,左腳與右手是同時出的,即重心落在左腳時,右手是前擺的,當重心落在右腳時,左手前擺,右手後擺。如此看來,當右腳落地時,右手正好在後擺的位置,此時把右手掌當成拍面,就可以在平時的,正常的走路狀態下,實現手腳的配合和重心擺動擊球的要求了。名之曰:訓練生活化。這就是出右腳的同時向後引拍。
第三步:學會移動擊球。
這一步的難點是如何才能使腳步準確到位。為此,必須教會學員用碎步調整步點,就例如在急行跳遠中,最後一步必須準確踏在起跳板後,才可起跳,如踏過起跳板就犯規了。我要求最後一步是右腳屈膝到位,然後膝關節伸直蹬地,擺動重心,同時揮拍擊球。這個動作,在第二步中已經學會了,第三步就是要解決右腳準確到位。教法如下:
先學向前跑,後學向邊線跑。
1. 學員站在“T”點,正面對網,屈膝彎腰,持拍在胸前,拍頭朝前上方。兩腳平行站立,略比肩寬,非常放鬆,兩腳後跟是虛的,身體重心平均放在兩前腳掌。
2. 在“T”點斜前方約2米、3米、4米處放一個球作為標誌。由教練測定出2米球、3米球、4米球的步點,並用粉筆標記清楚。(擊斜線)
3. 教練用慢速度,示範移動擊2米球、3米球、4米球。教練也可走過去擊球,擊後,重心轉到左腳,左腳移動方向要與球的方向一致。(要求打斜線)。
4. 學員依照教練的講介和示範,練習腳步移動。
由於設想球是擊向學員的正拍方向,所以,處於準備姿勢的學員,首先第一個動作把重心移向右腳,然後就可以抬起左腳起跑。反之,如果球在反拍方向,首先第一動作是把重心移向左腳,抬起右腳起跑。這是規律。
學員先從2米開始,然後3米,再4米,每次動作必須正確。然後倒過來從4米開始,接著3米,再2米。這樣往返為一次,經過10次左右就可以放球了。
5. 放球打,由2米開始。放球之前先把地上的球拿掉,要用粉筆在球的位置上畫個記號,以便教練放的球(能)准點。教練放球的手法是直線向上拋,以使學員有足夠的時間跑上去擊球。當發出口令“1”時,教練就拋球,學員起跑,球觸地時,喊口令“2”,當喊口令“2”時,學員右腳正好到位並同時已完成引拍動作。當球從觸地彈起至將落不落時,發出口令“3”,學員就蹬腿擺動重心並揮拍擊球,打出斜線球。(如前述,事前教練要設計好步點和擊球點)。
6. 第5點練習動作自如後,就要改變教練的放球手法了。改為手拋球,此時教練要把握好球的落點,使球能彈跳到先前的擊球點附近。口令仍然是“1”:球離教練的手,學員起跑;“2”:球觸地,學員右腳到位,同時完成了引拍,口令“3”是擊球。
7. 第6點練習,動作較好,能順利正確的打到球後,就可以進入到隔網送球以及與教練對抽了。隔網送球視學員情況可用球拍送或是先用手送。
以上七點,學員仍然是在發球區內練習。
我除了採用上述三個步驟的教法外,我還曾經使用送球架的教法,教初學者。送球架是我的父親教給我的,他曾在二沙島廣東省隊的訓練中使用過。送球架的優點是能很快的學會移動擊球。由送球架送出的球的落點,始終是不變的,這就為初學者學習移動擊球,提供了方便條件。在群體教學方面,送球架的作用,更為突出。我曾在東莞建設小學的兩片藍球場上,同時進行200個小學生打網球,網球天地雜誌記者現場觀看並作過報導。一片網球場擺上三個送球架,每個球架給10名學員輪流擊球練習,一個球場就可容納30名學生同時練習。練習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成本卻是非常低的。
送球架不僅能練習落地球,正、反拍擊球,也可練習攔網技術。
送球架也可以兩個或三個組合起來,練習組合戰術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