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中國人這麼喜歡買房?有人說是因為丈母娘逼得;也有人說是因為現在的投資管道少,手裡有點閒錢,還不如買房升值;再有就是中國人沒有租房過一輩子的想法,租的永遠不是自己的,哪怕背負幾十年的貸款,傾盡全家人的財富,也要買一套房子。
其實以上說法都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也不都完全正確。其實不單是中國,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也會考慮投資房地產,只不過因為有房產稅、遺產稅等因素制約,不如中國這麼火熱罷了。
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買房。
孟子曰:“有恆產者有恒心,無恆產者無恒心。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何為恆產?其實說白了就是私人財產,切切實實屬於自己的,任何人不得侵犯。
從夏朝開始,中國步入了奴隸社會,私產也合法化。衡量一個人財富的標準,無非就是其佔有的土地、金銀財寶、奴隸數量以及房子等。其實,這是的房子是和土地綁定在一起的。
夏商周之後,春秋戰國,七雄爭霸,秦始皇滅掉六國,統一華夏,第一個封建王朝誕生了。封建社會與奴隸社會相比,個人財富裡少了奴隸。當然實際上,從秦朝到清朝,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都有家奴的存在,尤其是元清,但是這不等同于常規意義上的奴隸。封建社會的一大特徵就是地主階級的崛起。
何為地主?地主就是指那些擁有土地,而不參加勞動的人。封建社會裡最大的地主為皇帝,擁有全國土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皇帝之下,根據級別之類的劃分,從大地主下劃到小地主,最後劃到級別最低的農民手裡。低級別的向上級定期交稅。沒土地的雇傭農工直接受地主使喚,為他們幹活。
由於封建社會重農抑商,而農業的發展必須要依附於土地,所以個人財富想要不斷積累,必然要擴大對土地的佔有。而中國就這麼大,土地總量是一定的,而個人對財富佔有的欲望是無窮的。個人對財富的佔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財富換成金銀珠寶,埋在地下或者帶到棺材裡;二是買地,成為地主。碰到英明的皇帝,會通過各種政策抑制土地兼併,緩解社會矛盾。但是一旦皇帝昏庸,上行下效,土地兼併就愈演愈烈。最終,大量土地集中到少數地主的手中,農民沒了土地,只能依附于地主當佃工。而地主對於農民的剝削是慘無人道的。當農民吃穿都成問題,遇到災荒,實在過不去了,於是揭竿而起,反了。
一個朝代替換另外一個朝代之後,往往會對土地重新劃分,實現耕者有其田,休養生息。隨著時間推移,人口不斷增加,土地再次集中,通過暴力革命,封建王朝又完成了更換,如此迴圈下去(實際加上封建王朝的更換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土地兼併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新中國成立之後,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土地不再私有。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一部分先富了起來。有錢了,就需要將錢換成恆產。既然作為最重要恆產之一的土地不能私有,那麼作為土地附加物的房子便成了最好的選擇。也許有人會問,恆產包括很多種,比如前面說的金銀財寶、文物古玩,還有像股票、智慧財產權等,為啥非要選擇房子呢?對於普通人而言,前者大多不懂,後者又不靠譜,而房子是實實在在的,就擺在那裡。
所以,要是有了錢,我也買房子。
看房買房,築家易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