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吳恩達 NIPS 2016:利用深度學習開發人工智慧應用的基本要點(含唯一的中文版PPT)

雷鋒網按:為了方便讀者學習和收藏,雷鋒網特地把吳恩達教授在NIPS 2016大會中的PPT做為中文版,由三川和亞峰聯合編譯並製作。

今日,在第 30 屆神經資訊處理系統大會(NIPS 2016)中,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教授發表演講:《利用深度學習開發人工智慧應用的基本要點(Nuts and Bolts of Building Applications using Deep Learning)》。

此外,吳恩達教授曾在今年 9 月 24/25 日也發表過同為《Nuts and Bolts of Applying Deep Learning》的演講(1小時20分鐘),以下是 YouTube 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1ka6a13S9I

一、深度學習為何崛起

吳恩達在開場提到:深度學習為何這麼火?

答案很簡單:

第一是因為規模正在推動深度學習的進步。

從傳統演算法到小型神經網路、中型神經網路最後演化為現在的大型神經網路。

第二:端到端學習的崛起

從下圖中的上半部分可以看出,傳統端到端學習是把實體資料表達成數位資料,輸出數位值作為結果。如退昂識別最後以整數標籤輸出為結果。

現在的端對端學習更為直接純粹

,如機器翻譯:輸入英語文本,輸出法語文本;語音辨識:輸入音訊,輸出文本。但端對端學習需要大量的訓練集。

吳恩達先講述了常見的深度學習模型,然後再著分析端到端學習的具體應用。

二、主要的深度學習模型

普通神經網路

順序模型 (1D 順序) RNN, GRU, LSTM, CTC, 注意力模型

圖像模型 2D 和 3D 卷積神經網路

先進/未來 技術:無監督學習(稀疏編碼 ICA, SFA,)增強學習

三、端到端學習應用案例

語音辨識

傳統模型

:語音→運算特徵—(人工設計的 MFCC 特徵)→音素識別器—(音素識別)→最終識別器→輸出。

端到端學習

:音訊→學習演算法→轉錄結果;在給定了足夠的有標注資料(音訊、轉錄結果)時,這種方法的效果會很好。

自動駕駛

傳統模型:

攝像頭圖像→檢測汽車+檢測行人→路徑規劃→方向控制。

端到端學習:

攝像頭圖像→學習演算法→方向控制。

自動駕駛對安全有極高要求,因此需要極高的精確度。採取純粹的端到端學習十分有挑戰性。只在有足夠(x,y)的資料,來學習足夠複雜的函數的情況下,端到端學習才有效果。

四、機器學習策略

你經常有很多改進 AI 系統的主意,應該怎麼做?好的戰略能避免浪費數月精力做無用的事。

以語音辨識為例,可以把原語音資料分割成:

60% 訓練集(訓練模型)

20% 開發集(開發過程中用於調參、驗證等步驟的資料集)

20% 測試集(測試時所使用的資料集)

這裡面普及幾個概念:

人類水準的誤差與訓練集的誤差之間的差距是可避免的偏差,這部分誤差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學習/模型調整優化來避免。

訓練集和開發集之間的差距稱為方差,其因為跑了不同的資料從而導致誤差率變化。

上述兩種偏差合在一起,就是偏差-方差權衡(bias-variance trade-off)。

機器學習的基本方案

自動資料合成示例

不同訓練、測試集的分佈

假設你想要為一個汽車後視鏡產品,開發語音辨識系統。你有 5000 小時的普通語音資料,還有 10 小時的車內資料。你怎麼對資料分組呢?這是一個不恰當的方式:

不同訓練和測試集分配

更好的方式

:讓開發和測試集來自同樣的分配機制。

五、機器學習新方案

普通人類、偏差、方差分析

人類的表現水準

當機器學習在處理某項任務上比人類表現還差時,你經常會看到最快的進步。

機器學習超越人後,很快就會靠近貝葉斯最優誤差線。

可以依靠人類的直覺:(i)人類提供加標籤的資料。(ii)進行錯誤分析,來理解人是怎麼對樣本正確處理的(iii)預估偏差/方差。比如,一項圖像識別任務的訓練誤差 8%, 開發誤差 10%,你應該怎麼處理?

六、人工智慧產品管理

新的監督DL演算法的存在,意味著對使用 DL開發應用的團隊合作,我們在重新思考工作流程。

產品經理能説明 AI 團隊,優先進行最出成果的機器學習任務。

比如,對於汽車噪音、咖啡館的談話聲、低頻寬音訊、帶口音的語音,你是應該提高語音效果呢,還是改善延遲,縮小二進位,還是做別的什麼?

今天的人工智慧能做什麼呢?這裡給產品經理一些啟發:

如果一個普通人完成一項智力任務只需不到一秒的思考時間,我們很可能現在,或者不遠的將來,用 AI 把該任務自動化。

對於我們觀察到的具體的、重複性的事件(比如用戶點擊廣告;快遞花費的時間),我們可以合理地預測下一個事件的結果(用戶是否點擊下一個此類廣告)。

產品經理和研究員、工程師該如何分工

七、吳恩達新書推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