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蘋果公司前CEO史蒂夫 · 約伯斯因胰腺癌病逝。
今年5月,《時代》雜誌報導稱,蘋果對醫療領域的重視以及Apple Watch手錶的誕生,起源於約伯斯與癌症的持久鬥爭。
在治療過程中,約伯斯發現,美國的醫療體系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他希望所有蘋果用戶都能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紐約時報也報導稱,約伯斯病逝前,對用於監控他治療效果及健康的系統深感失望。因此,用技術手段改進醫療體系的缺陷,提高用戶的健康水準也成了蘋果公司的目標。
與此同時,關於蘋果開發可穿戴設備的謠言也始於2011年。當時的消息稱,蘋果會推出一款新設備,它可能是iPod的變種,擁有曲面屏,可佩戴在用戶手腕上,並整合了Siri。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2015年Apple Watch正式發佈,這是一款蘋果有史以來最貼近人體的設備。
2011年到2014年,對於一個或多個產品從立項到開發完成應該是足夠的。自約伯斯病逝以來,蘋果的醫療健康專案發展速度加快,並在2014年逐漸迎來井噴。從軟體到硬體再到人才,蘋果所做的事稱不上顛覆,便確實讓我們看到了醫療這一傳統領域變革的可能。
例如,2014年發佈的HealthKit使開發者能開發醫療監測軟體,之後發佈的ResearchKit有助於進行大規模醫療研究。
軟體:循序漸進的三大“Kit”
最先登場的HealthKit
2014年6月的年度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推出了一個新的移動應用平臺,而彼時蘋果在醫療上的動作還不頻繁,據稱能記錄健康資料的Apple Watch,仍被謠傳為iWatch。
這一新的平臺可以收集和分析使用者的健康資料,並結合接入協力廠商設備的方式,瞭解使用者的心率、卡路里消耗、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據。它就是HealthKit。
或許更重要的是,HealthKit還定義了一種資料分享標準。蘋果給人的印象是封閉的,但同iOS 8一起,HealthKit自一開始就是開放的。蘋果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稱:“現有健康應用的資料都是孤立片面的,用戶無法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全面的瞭解。”蘋果希望用自己的健康平臺,將所有健康資料統一起來。
而HealthKit結合Health應用,則能成為個人化的資料收集中心,任何能監控個人生物計量資訊的協力廠商設備在經過認證後,都能接入這一平臺。美國醫院之間,現在可以實現區域醫療,達到資料共用,統一資料介面,進行相互間的資料訪問。但蘋果的心顯然更大,它希望醫療領域更全面的資訊共用。
2015年初,有600多個開發商將HealthKit整合到了自家的健康應用中,其中包括了醫療機構梅奧診所,可穿戴設備品牌耐克Fuelband和三星Gear Fitd等,而用戶也能通過Health應用查看這些資料。
如果有一個HealthKit必須首先發佈的原因,那就是它是蘋果其它醫療健康專案的基礎,是硬體所收集到的資料的載體,又是其它服務的資料來源。
不辱使命的ResearchKit
對於可穿戴設備的一大詬病是,資料不精確且沒什麼用。很多手環、手錶用戶的一大感受是,除了在朋友圈曬圖爭排名,走了多少步到底代表什麼呢?專業的事就交給專業的人,蘋果於是再進一步,推出了面向醫療研究的ResearchKit平臺。
雷鋒網曾報導,ResearchKit可以讓研究人員利用了iPhone自身的感測器功能,跟蹤、測量並記錄病人資料,從而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即時接受病人產生的客觀資料,並為醫學研究所用。
Researchkit有三類別模組,分別是“情況調查”、“知情同意”和“活動任務”,並可在三者之上衍生出個性化的應用模組。最大的亮點是活動任務模組,它通過半控制方式,請病人參與並完成具體動作後,由iPhone的感測器自動收集資料,再傳回研究人員。
對於ResearchKit的初衷,蘋果COO Jeff Williams曾經表示,是因為現在的醫學研究有幾個缺點:一是參加實驗的志願者難招募,而這又是走向臨床必需的;二是調查資料偏主觀;三是不頻發資料收集困難;四是單向溝通。
蘋果的想法也很簡單:已經售出7億多台設備,每一台都可能成為資料獲取中心,記錄使用者的健康資料。如果讓這一龐大的群體參與到醫學研究中,會發生什麼呢?
ResearchKit就是一個超級研究招募和資料收集管道。一個有意思的資料是,根據彭博社報導,在ResearchKit(連同最初的5個應用)正式發佈後不到24小時,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覺醒來發現,有近11000人通過蘋果平臺註冊了他們的心血管研究,這讓他們十分震驚。
發佈之初,蘋果還同時公佈了與全球權威機構合作研發的ResearchKit首批五項app應用,雷鋒網對此有過詳細介紹。這裡就包括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合作的,針對帕金森的mPower應用。
在健康界的一篇文章中,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陳彪表示,對mpower所在ResearchKit平臺而言,其預期效果是非常好的,“它真正啟動了移動醫療,這讓大家真正意義上知道了什麼是移動醫療,這之前的很多移動醫療都僅僅在關注方便,沒有核心角色醫生參與的移動醫療沒有觸動行業的‘痛點’。”
ResearchKit毫無疑問是成功的。
更進一步的CareKit
今年3月的春季發佈會上,蘋果正式發佈Carekit。它與ResearchKit類似,開發者都可以基於此,開發自己的健康應用,但前者還可以用於治療過程,更像是後者的延伸。
同樣是Williams在發佈會上表示,CareKit作為一個新的開源軟體框架,不僅能作為醫學研究人員的工具,也可以被患者所用,記錄自己的治療過程。醫生可以在需要服用藥物或運動時發出提醒,而患者也可以隨時隨地更新自己的狀況。蘋果對它的描述是,“幫助你更好地掌握並管理自己的病情”。
蘋果還在發佈會上展示了CareKit的一個應用程式範例,它可以説明帕金森患者追蹤每日需要服用的藥物。同樣,iPhone與Apple Watch的資料可以被患者和醫生所用,幫助調整治療計畫。
從資料平臺,到資料獲取與分析,再到對患者做出干預,蘋果驗證了其軟體平臺在醫療中的實用性。雖然它們還不能完全用於治療,但價值已經體現出來了。蘋果現任CEO蒂姆 · 庫克曾說過,對於健康領域,最開始關注的是社會福利,然後想到了服務醫學研究,這又讓他們進一步思考對患者的照顧,以及更多。從HealthKit到ResearchKit再到CareKit,遵循的就是這一思路。
蘋果希望利用其健康產品改進的一個領域,是患者和醫療機構之間的資訊鴻溝。許多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無法及時到醫療機構進行各種檢查,現有健身追蹤器不足以完成這樣的任務,因此蘋果希望以硬體及軟體,成為它在重塑醫療領域方面邁出的第一步。這三個Kit,完成的則是軟體端。
Divya Nag
領導者:一位元90後
對於蘋果的三大軟體平臺,Divya Nag是不得不提的幕後功臣,她可以說是約伯斯願望的實現者。
就連經歷,Nag也與約伯斯有相似之處。2011年,她從斯坦福大學輟學,創立了藥物篩選生物技術公司Stem Cell Theranostics。當時她想解決的是醫學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即多數類型的人類細胞,如心臟或肝臟細胞,當保存在培養皿中時,很快就會死亡。這使得測試新藥變得風險大,成本高且耗時,畢竟開始臨床試驗的90%藥物,對市場來說都不安全或是無效的。
Theranostics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來,幫助進行試驗性藥物測試。這些細胞非常像胚胎幹細胞,但它們可以從皮膚細胞等處創造出來。創業不久,Theranostics就獲得了加州再生醫學研究所的2000萬美元融資。
那一年,Nag年僅20歲,是斯坦福的大二學生。
她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說到,“我們的技術很有希望,我也熱衷於此,其他東西對我來說沒有意義。很顯然,這就是我想做的事。”
2014年,Nag拿下了福布斯“30 under 30
”的科技醫療成就科技獎,並在當年加入蘋果“特殊項目”部門。
在蘋果,Nag領導團隊創建了ResearchKit與CareKit,它們允許醫生和研究人員創建應用程式,從自閉症到糖尿病,研究人員都可以通過手機收集數以萬計的患者的資料,而不限於可以親臨研究場所的人。
你也許認為Nag年輕,不足領導蘋果的醫療計畫。但她顯然不是尋常人。Theranostics所用技術是在斯坦福幹細胞實驗室開發,所以專利並不屬於她個人。說服技術轉讓辦公室的人授予獨佔專利,可沒那麼簡單,因為他們認為把專利賣給大型製藥公司輕鬆得多。最終,她想盡一切辦法,花了9個月時間才終於獲得獨佔專利。
另外,她同時是斯坦福大學及斯坦福醫院官方醫療創新加速器StartX Med專案的發起人,該專案基於多年在醫療科學的成就,為醫療技術領域提供孵化環境。或許是創業的艱辛,讓她想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幫助。
通過運作StartX醫學項目,已經有95家醫療公司獲得了StartX Med的幫助,累計融資超過4億美元,其中她也幫助超過35家醫療技術公司制定了戰略路線圖,並獲得FDA批准。她還籌款100多億美金開展斯坦福醫院、MD Anderson等公司與初創公司的合作,並與前十家頂級的製藥公司,如Merck、Genentech和強生,維持緊密的合作關係。
2016年,Nag入選Fastcompany“2016年最具創意商業人物”獎。
硬體:不止於Apple Watch
相比軟體平臺,蘋果在醫療健康硬體上並不突出,如果不算iPhone(它可以收集一部分資料),就只剩下Apple Watch了。
對於Apple Watch無需多言。自2014年9月公佈,到2015年3月正式發佈,再到今年9月的第二代,Apple Watch獲得的評價並不高,也存在多數可穿戴設備的通病。市場研究機構IDC在9月的資料顯示,第二季度全球範圍內蘋果手錶銷量僅為160萬塊,同比去年同期的360萬塊下滑了超過55%。
但蘋果仍進行著穩步的升級。第二代手錶包括了更快的處理器、更亮的螢幕、更加靈敏精確的感測器,以及新的手錶材質……
此前雷鋒網報導,美國安泰保險金融集團今年秋天開始將和蘋果進行合作,安泰公司將近5萬名員工將有資格免費獲得Apple Watch,而且就連與安泰進行合作的企業顧客也有補貼購買的福利。這樣做的目的,除了提升銷量,還有可能是通過運動手環瞭解員工的健康狀況,以削減保險費。
若要用於更嚴肅的生命體重資料監測,甚至將資料用於醫療保險,Apple Watch還遠遠不夠。這也是為何頻頻傳出蘋果在開發其它硬體的原因。
彭博社報導,蘋果最新的動向表明,它不僅要做軟體平臺,還有可能在開發經過FDA認證的感測器,並進一步提供先進的臨床決策支援,甚至是電子健康病例(EHR)。其實早在2013年,蘋果就曾與FDA會面,討論過推出無需監管的實用產品,更不論那些捕風捉影的專利產品報導了。
不論是打算開發自己的FDA認證產品,還是以平臺的方式提供服務,與學術醫療中心的合作都必不可少,而這一步已經在ResearchKit上完成。
蘋果的目的,或許是想從資料監控和收集更進一步,提供診斷服務,將HealthKit變成改善診斷的工具。為此,蘋果與一些大型健康系統有合作,並聘用了健康領域的專家。據公開信息統計,蘋果現在健康領域的專家,以及有深厚醫療背景的人士有至少98名,其中22名是醫療設備專家,17名是醫療感測器專家,從人員上看,新型硬體產品對它來說不算難事。團隊中還有10名成員擁有EHR背景,這說明蘋果很可能在設計更好的病例軟體。
這些醫療項目成員中,較引人注目的是Yoky Matsuoka。她於今天5月被蘋果挖走,此前曾是Nest技術副總裁,以及Google X的聯合創始人,在X她負責所有醫療相關的專案。Matsuoka的研究領域涉及神經科學和機器人,她的一個目標是創造更真實的假肢。也許,她會成為下一個Nag。
健康:一個大問題
約伯斯的病逝對庫克個人的影響無需置疑(他曾志願為幫主捐獻肝臟,但幫主挽拒了),甚至這也可能是醫療項目啟動的動機,但上升到公司行為,則更多會是出於經濟利益。
美國目前醫療行業的市值約2.9億美元,而庫克也曾說過,健康是一個大問題,“是時候讓它更簡單”,用新的視角來看待了,並表示,“當你審視現有的解決方案,就會發現很多都是想獲得保險公司的報銷補償,而非從患者的角度進行考慮。如果著眼點不再是尋求補償,那相比(醫療行業)之下,智慧手機市場就顯得很小了”。
蘋果的關注點,一直是為消費者開發簡單易用的工具和設備,現在這種設計原則開始涉及醫療健康領域。弄清蘋果的最終目標是一件困難的事,目前來說,它的關注點都是在個人健康,即記錄日常活動,分享資訊。所有這些功能都將用戶放在中心位置,對健康情況有自主控制。
但無論如何,對於蘋果這樣的公司,外界對它的期待不僅是某項服務的提供者,更應該是改革的先鋒。現在看來,蘋果做得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