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乳製品越吃越缺鈣?揭秘鈣流失傳言的真假

補鈣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是無可否認的了,然而,在鈣製品大行其道的同時,骨質疏鬆的人群卻更多了,是什麼讓我們骨骼中的鈣偷偷跑掉?如今,網上流傳著很多有關“鈣流失”的說法,下面一起來看看它們到底是真是假吧!

多吃鹽會造成鈣流失?

—真的

鈉的攝入量與尿鈣排出量有很大關係。腎臟每排出2300毫克鈉(相當於6克鹽),同時就會丟掉40~60毫克的鈣。一些有關高血壓的研究也提示,鈉攝入量高,不僅是升高血壓的因素,也是促進人體鈣流失和提高腎結石風險的因素。

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平均為超過9克/天)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值(5克/天),北方有些地區甚至高達12~18克/天,而鈣的攝入量(接近400毫克)卻只有推薦值(800毫克)的一半,鈉鹽攝入過多所帶來的骨鈣流失問題實在是不可忽視,所謂“少吃鹽=多補鈣”絕非虛言。

豆製品比肉類有利骨骼健康?

—真的

在評價食物蛋白質對補鈣的貢獻時,不妨使用“鈣/蛋白質”這個指標。對於乳製品攝入較低的中國人來說,豆製品是膳食中鈣的重要來源。肉類食物雖然富含蛋白質,但鈣含量普遍很低,比如牛肉含鈣僅為23毫克/100克。

大豆製品中的黃豆含鈣高達191毫克/100克,遠遠高於肉製品。做成豆腐之後,還要加入鹵水或石膏,能增加鈣鎂元素含量。而且黃豆中含有的鎂、維生素K和大豆異黃酮,可有效提升鈣的利用率,減少鈣流失風險。

乳製品越吃越缺鈣?

—假的

對比中西方的研究結果能發現,在鈣的基礎攝入量已經很高的西方國家,乳製品的攝入量和骨密度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相關性,但就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增加來自乳製品的鈣有利於改善骨質健康。

國人如果能夠增加高效利用的乳鈣,把乳製品攝入量從0提升到每日250克(以牛奶計算),在不過度增加蛋白質和飽和脂肪攝入量的同時,對提升國人的骨質密度峰值有益無害。所謂乳製品中的蛋白質促進鈣流失,也已經被研究所否認。

*歡迎訂閱,分享。如有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米多多喜多多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