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再自命成熟者,也會在「你的名字。」前完敗

Sir盼了三個月的電影終於上映。

《你的名字。》昨日首映,票房突破7000萬,以壓倒性優勢KO前一周稱霸電影院的《神奇動物》。

這部片在日本有多火,Sir已經不想再提。

你的名字。

君の名は。

這(ze)麼說吧,如果你朋友圈還沒被它刷屏,那麼只有3個原因。

第一你人緣太差被朋友遮罩了;第二你信用欠費被微信放進黑名單了;第三你根本沒有智慧手機沒有朋友圈(那你是怎麼看到Sir的?)。

日本年度票房冠軍、年度零差評口碑神作,豆瓣8.8。

IMDb評分8.9。

爛番茄新鮮度97%。

即便不理這些數字,光幕後陣容都讓人想沖進電影院。

妥妥的大片架勢。

作畫監督安藤雅司,吉蔔力出身,參與制作過《幽靈公主》《千與千尋》;

人物設定田中將賀(《那朵花》《龍與虎》),擅長畫出可愛又符合大眾口味的角色;

《龍與虎》

男主的聲優,神木隆之介(《哈爾的移動城堡》《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女主角聲優則是萌妹子上白石萌音(《狼的孩子雨和雪》);

還有日劇女王長澤雅美;

這年頭聲優都得長得酷似主角,容易麼?!

主題曲和配樂則來自搖滾樂隊RADWIMPS。

本來之前聽別人說配樂太多,很影響觀感,Sir也就信了。因為Sir是最討厭“MV型電影”的人。

可輪到Sir進影院自己看,沒錯,原聲曲目是特別多……片頭有,片尾有,中間還有。

但不懂日語的Sir,居然每首歌、每句詞,都聽到了心裡去,因為——

插入的地方太合適,呼應的情緒太準確,擊中的位置剛剛好。

不得不服本片駕馭情緒的功力。

當然,對一部電影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內容。對內容來說,靈魂是導演。

導演呢,新海誠(你看了吧?昨天表妹已經和他聊了一整篇愛情:「你的名字。」導演親口對我說,他很汙)。

一言以蔽之,這部作品,非常新海誠。

他之前作品中反復出現的所有元素,都再次出現。

列車軌道。

如夢似幻的光暈。

看了之後男人沉默、女人流淚的天空雲層。

最重要,還有恆久不變的少男少女那些事兒。

他們的事大概是這樣的。

日本鄉下糸守鎮的女高中生三葉,某天醒來,發現自己和住在東京的少年瀧,互換了身體。

女變男,男變女。

而且這互換身體,也不是一勞永逸——

說不準哪天就換了,說不準哪天又換回來了。

但有一天,瀧醒來以後發現,再也沒有變回三葉。

打電話給三葉也沒人接。

……一定是出了什麼大事。

於是他從東京出發,踏上尋找三葉的旅途。

結果竟然發現——

一直跟自己互換身體的三葉,竟然生活在三年前……

停。

心心相印的少男少女們總是因為“不在一起”而“不能在一起”。

這種故事情節,符合新海誠一貫的調性。

《秒速5釐米》,貴樹和明裡青梅竹馬,因為搬家轉校所以不能在一起。

《星之聲》中,美加子和阿升,不在一個星球所以不能在一起。接收一封郵件,都需要八年。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佐由理和浩紀,不在一個維度所以不能在一起。一個陷入長久的睡眠,在夢中遊蕩,一個在現實。

到了《你的名字。》,瀧和三葉,不僅不在一個地方,甚至不在同一個時空。

納尼?“不在一起”的終極疊加版!

但,看過的觀眾表示:之前笑他是日本動畫界的王家衛,現在,快要追趕上宮崎駿了。

簡單地說,《你的名字。》,非典型新海誠作品。

哇哇大哭,有;哈哈大笑,更多。

表妹去北京採訪他時,新海誠羞澀地親口承認:

相比於把大家逗笑,自己好像更擅長把人弄哭。

雖然,他的本意並非如此。

《你的名字。》中,他終於反轉了自己,影片笑點比哭點多。

變身後兩主角在大螢幕揉奶摸蛋什麼的也是夠了……

男生瀧發現自己變成女人,第一反應——

摸胸。

各種角度摸。

就算嘴裡說著“這樣好像有點對不起她”……

照樣摸得不亦樂乎。

妹妹神吐槽:你是有多喜歡自己的胸!

Sir要是變成美女,肯定不會這樣膚淺(沒變就說沒變的話)。

而三葉發現自己變成男生以後,第一反應也是摸……

摸完羞得滿臉通紅,好評。

光讓你笑還不夠,這次新海誠還改掉了最大的“毛病”——

故事水。

豆瓣上被頂最高評論是:

這部片深刻地告訴我們,一個有好劇本的誠哥有多可怕

而從前只會單線講述少男少女苦戀而不得故事的誠哥,這次居然能玩轉一個複雜的穿越故事!

而且,幾乎找不到Bug。

從第一分鐘起,就埋下了密密麻麻的鋪墊、伏筆。

某個一閃而過的細節、一個平凡的物品,都可能別有深意。

攝影展上的作品

看完一遍後再回頭,你才恍然大悟——

哦,原來之後的反轉,早在一開始就有線索了!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很多觀眾會去電影院三刷五刷的原因。

比如,為什麼會互換身體?

影片中沒直接說,但從奶奶的閒聊裡可以聽到:

我年少時也曾做過不可思議的夢

夢中的我好像變成了別人

不論是我還是你母親都經歷過

女主角在開頭也立下Flag:

受夠這種生活了,來世讓我做東京的帥哥!

能看到這樣精巧的設置,除了新海誠的進步,還得感謝製片人,東寶公司的王牌,川村元氣。

說腦洞故事,他在行。

讓日本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告白》,就由他監製。

今年上半年讓半個日本哭瞎的電影《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原著小說作者就是他。

新海誠曾說,是川村元氣教給他,什麼時候埋伏筆、什麼時候要轉折、什麼時候有高☆禁☆潮,故事才會好看。

而他之前的作品,故事不是主角,情緒才是。

熟悉新海誠的人都知道,孤獨,是他電影最常見的主題。

《言葉之庭》裡,一對年齡相差10歲的女老師和男學生,最親密的接觸,僅止於一個哭抱。

《秒速五釐米》,男女主角等了13年,只換來4分鐘的相遇。

其他時間,主角們都被外界的眼光束縛、分開。

各自被思念折磨,孤獨終老。

只有兩件事清楚明瞭

對她而言,十五歲的我只不過是個孩子

接下來,只有制鞋

能將我帶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

《言葉之庭》

「直到現在我還喜歡著你」

三年裡結識的女友在郵件裡這樣對我說

但我們之間即使有1000次郵件的交流

大概心和心連1釐米也沒有接近過

《秒速五釐米》

《你的名字。》爆紅之後,無數媒體冠譽“下一個宮崎駿”。

在Sir看來,這種說法,是出於激賞出於愛,但並不準確。

新海誠不會是下一個宮崎駿,也沒必要成為第二個宮崎駿(即使比體毛量他也不會是……)。

宮崎駿多是大開大合的人類視角,新海誠,則是個人“情緒的小起伏”。

宮崎駿擅長打造大世界,不管講述童年還是老年的故事,都有童真與欲望的碰撞,在成年人彼此的衝突和解中,體悟人生的本質;

新海誠擅長打造二人“私的世界”,用大段獨白、無法逾越的距離、無與倫比的精緻畫面,討論三件事:孤獨、遺憾和愛。

大世界與私世界,各有所長,並無優劣之分。

不過是每個創作者心之所安的不同方向罷了。

新海誠自己也無數次重複,不想當宮崎駿第二。

和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專業學生的對話中,他也說:

我自己覺得我不一定會是下一個宮崎駿。

宮崎導演的電影無論是從幼稚園到成人都可以看得很開心,我的作品裡著重表現的是少男少女的情感。我覺得動畫是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看就可以了,它可以存在於人的一段時間內,沒有(必要)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一直看同一部作品。

他說的……也不全對。

《你的名字。》絕對是少男少女不能錯過的電影。

但,它也是Sir這樣內心永遠25歲的人,不想錯過的電影。

如果說《言葉之庭》和《秒速五釐米》是太過現實的致鬱系,那《你的名字。》絕對是理想浪漫的治癒系。

那個“悶騷”的誠哥,你找不到了。

這是第一次,在新海誠作品裡,男女主角敢於抵抗上天註定的宿命,爭取自己的幸福。

這也是《你的名字。》最“不新海誠”的地方——

誠哥變自信了。

我終於有了能從高處俯瞰整個故事、控制整個劇情的能力了,我感到從身體中湧出了自信。

作品也變燃了。

我們看到女主角喊著對方名字、不顧一切的“日劇跑”。

努力後終於被改變的宿命。

比起《秒速五釐米》的虐心結局,這次新海誠終於放過了觀眾,也突破了自己。

Sir的好幾個朋友,有男有女,看完都哭成狗。

表妹去刷了兩遍,據她觀察,電影院裡的情侶們,看完片後手牽得更緊了。

但一個人去看的Sir,更願意相信另一種網友說法——

《你的名字。》是一部給所有單身狗的精神鴉☆禁☆片。

因為這部電影的很多情緒,Sir覺得單身狗最懂。甜蜜合拍的情侶,反而未必還記得。

比如,那些地鐵裡錯過的瞬間。

那種被眾人嘲笑的囧。

那次擦肩而過的憾。

那樣欲言又止的羞澀。

雖然是少男少女的畫面,很多幀都擊中了大城市單身男女的現實處境。

而《你的名字。》在Sir看來,不僅是愛情故事,更想告訴年輕人:

衝破常識,你才能_____(此處你想填啥填啥)

因為Sir發現,貌似它就是個小清純愛情片,但新海誠細心佈置的一些線索,攜帶了一些衝破常識的暗示。

什麼常識?

要得體,不要和陌生人說莫名其妙的話,是常識;

要好好工作,別總想著換個活法,是常識;

別相信一見鍾情,是常識;

別老問自己是誰,是常識;

魔法和奇跡不會發生在你身上,是常識……

最大的常識是片名——你的名字。

兩人的名字,日記裡的“我是誰”,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現代生活最重要的身份標識,而在本片最後,它們不再重要,兩位主人公,反而像小鎮名“糸守”一樣,相信並且相守一些玄乎的、直覺的東西,而Sir更願意稱之為,內心丟不掉的東西。

呵呵,發現沒——

本片的男女主,如果不衝破這些常識,一定一定不可能在一起。

而,對於那些由此評價這部電影幼稚的同學,Sir想表達十二萬分的……

不同意。

衝破常識的阻力,這不叫幼稚。

如果這也叫幼稚,那所謂的成熟,應該叫怯懦、麻木、隨大流嗎?

那種成熟的獎勵品,是被迫單身、兩個人將就地對付、渾渾噩噩過下去嗎?

如果跟著這種“常識”走,那很多我們豔羨的狀態,我們不敢伸手爭取的生活,很容易就都和我們“沒關係”。

跟著這種常識,你一定不會成長。

不知道你看完《你的名字。》怎麼想。

Sir猜得到,身邊肯定有人會說,這只是電影嘛……又不是真的。

真的,這種人真的特別多。

別堅持自以為是的“成熟”,它害了太多人。

新海誠電影中美到極致的風景。

“成熟”的人,看不見它。

“成熟”的人,也等不到TA。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漢尼拔不出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