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著急!5歲後才能判定寶寶是否口吃

有些父母一聽到寶寶說話磕磕巴巴的,就緊張得不行,擔心寶寶“口吃”,急於糾正或刻意訓練,想讓其口齒重新流暢起來,結果卻適得其反。

一、寶寶為何會“口吃”

一般情況下,寶寶的言語發展要經歷一個腦、嘴協調以及學習表達的過程。5歲前是寶寶言語發展的起步階段,思維迅速發展,但掌握的詞彙量很少,表達能力有限,說的技能明顯趕不上思維的速度。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要選適當的詞彙,這對他們來說,是有些困難的。因此,他們在“找合適詞彙的過程”中,就可能出現猶豫、結巴、吭哧、停頓和重複的現象。

另外,若父母對寶寶說話的要求過嚴過急,或是周圍的人對其說話方式指指點點開玩笑,致使寶寶說話時十分緊張,害怕說錯,時間久了也會形成“口吃”。

二、5歲後才是鑒別真性口吃的分水嶺

寶寶5歲前的“口吃”只是一種現象,是兒童常見的一種語言障礙,而不真的是“口吃”症狀,更不屬於病理範圍。一般情況下,在五歲之前會逐漸減少,不治自愈,不必擔心。一直到5歲後,才是鑒別真性“口吃”的分水嶺。“口吃”的後果不言而喻,家長如發現寶寶5歲後仍然“口吃”,務必立即帶寶寶就醫。若不及時進行矯正,可能會持續到成年。

三、糾正寶寶“口吃”的幾點建議

寶寶若出現“口吃”現象,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加以糾正:

1、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聽寶寶說話

寶寶若有“口吃”現象,家長千萬不要譏笑、斥責、打罵或懲罰孩子,哪怕是無意識地要求孩子不要“口吃”也是錯誤的。作為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聽寶寶在講什麼,而不是聽他“話說得怎麼樣”;對他講話的內容做出反應,而不是對他的“口吃”做出反應;要鼓勵寶寶敢於張口,且不要著急催促他快點說完,而應讓他慢慢找到自己想使用的詞彙,說出自己的想法。另外,中途不要隨意或粗暴地打斷他的講話。

2、可適當地完整重複一遍孩子所說的話

孩子說完話後,根據情況,父母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話重複孩子表達的意思,這樣做既表示自己理解了孩子說的內容,也是在教給孩子怎樣正確的表達。切記一點,千萬不要讓孩子像改錯似地自己重複,這樣會導致孩子內心緊張,不敢開口,加重口吃現象。

(90後辣媽一枚,誠心結識三觀一致的辣媽們,共同探索健康育兒之道,下期見)

3、適當地進行語言訓練

根據孩子言語表達的情況,可以教他朗誦歌謠,念“順口溜”、“繞口令”,給孩子講笑話、講故事。孩子在玩耍時是最放鬆的,可以邊玩邊說,這也能有效地緩解口吃現象。另外,進行語言訓練時,要注意在寶寶臉部肌肉放鬆時練習發音,讓其放慢說話速度,延長說話時間,進行反復訓練。

4、減緩寶寶心理壓力

一個人僅僅是“說不好”並不是問題,而一旦認定自己“說不好”,就有可能真的不敢張口,也就真的“說不好”了。所以,父母要想辦法減少寶寶的心理壓力。開朗、大膽、自信的孩子即便“口吃”,因為其注意力不集中在內心感受上,一般都能較快地得到改善。

5、家長要以身作則

寶寶最初的語言學習主要靠模仿,這就要求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本身要有很好的語言表達習慣,減少寶寶“口吃”機率。另外,家長要保證每天至少花30分鐘的時間和寶寶聊天,做到語速緩慢、語言簡單、輕鬆愉快。外出玩耍時,也儘量避免寶寶與口吃兒童的接觸,以免相互影響。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