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陶瓷上的魚紋飾 | 乾貨

元代魚藻紋盆

中國古代陶瓷裝飾圖案中,魚紋比較常見,而且豐富多彩。

張道一先生在《敦煌藝術中的動物形象》一文中指出“人類生活的歷史,越是回溯到遙遠的過去,就越是同動物有著密切的關係,這關係既表現在實際利害上,也表現在意識形態上”。

石器時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瓷上,就有拙樸的魚紋圖案;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公社時期的仰紹文化彩陶上,魚紋更為普遍。這說明自古以來,人類與魚有著密切的關係,魚紋出現在陶瓷上,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提煉,反映出人類的漁獵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需求的心境。

明宣德藍釉魚藻紋碗

古陶瓷上的魚紋裝飾,全國窯場的產品中普遍存在。景德鎮自宋代以來就是制瓷業的重鎮,影青、青花、五彩、粉彩等瓷器,採用刻、劃、貼、印和繪畫等技法,魚紋飾更是喜聞樂見的題材。宋元時期影青瓷的碗、盤等器物,有許多在裡心刻劃魚紋;元代的青花瓷多見魚藻紋,魚多為鱖魚,其中也有在碗、盤裡心貼塑魚紋的,別具特色;明代之後則多為鯉魚,表達的是人們企盼“鯉魚跳龍門”的吉祥心理。

明成化孔雀藍釉魚藻紋盤

元、明、清瓷器中魚藻紋飾更為普遍,多用青花、釉裡紅、五彩表現單尾或雙尾魚紋,鯖、鰱、鯉、鱖或鯖、鰉、鯉、鯽四魚與水草組成的寓意紋飾。

明宣德藍釉魚藻紋盤,以晶瑩豔麗的寶石藍色彩釉托起潔白如玉的魚藻,清麗動人。

明成化孔雀藍釉魚藻紋盤,以翠色釉襯托黑色藻,則顯得含蓄深沉。

清代寫意青花釉裡紅魚紋盤,簡筆揮就、姿態優美、栩栩如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清 青花釉裡紅魚紋盤

陶瓷紋飾,歷來有許多利用諧音表達吉祥的用語,魚紋飾便是其中較多者。鯉魚,“鯉”與“利”諧音,“魚”與“餘”、“玉”諧音,把鯉魚與其他各種紋飾相結合,便創造出許多寓意豐富、形式優美的詞彙來。常見的瓷畫有漁翁捕得大鯉魚時表情歡快,即“漁翁得利”,金魚在水中嬉戲追逐則為“金玉滿堂”,鯰魚遊弋在水中是“年年有餘”,牡丹花配鯉魚叫做“富貴有餘”等等。

宋 汝窯天青釉雙魚紋橢圓洗 現藏于大英博物館

汝窯天青釉雙魚紋橢圓洗

清涼寺出土 約 1086 ~1125 年

高:2.9 釐米 直徑:14.5 釐米

此洗內底釉下刻兩條遊魚,象徵著富貴有餘。釉色精美,藍中帶灰綠,且密佈細碎開片。

民間喜歡把漢字同音的吉祥物聯繫起來表達,“魚”與“餘”同音,故將“魚”寓意“餘”,期望年年有餘,歷朝歷代民間都有生產描繪魚紋的陶瓷器、魚形陶瓷或青銅器,人們以之寄託“年年有餘”的理想和希望。人們崇拜魚是一種自然現象。崇拜的外表特徵之一是有崇拜物件,原始宗教崇拜十分廣泛,基本分為自然、生殖和圖騰崇拜三類。

汝窯天青釉雙魚紋橢圓洗底部

自然崇拜

原始人在自然崇拜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對動植物的崇拜。對古人來說,最先感受到的是自然的存在及其巨大威力,自然物、自然力也就成為最早的崇拜對象。先民的生活與動植物密不可分,因此他們對動植物既信賴又畏懼,把動植物當神膜拜是很自然的事。古代半坡人因為住在水邊,以捕獵為生,魚很早就進入原始人的思維生活之中了,於是他們把魚神化為自己崇拜的符號,在他們的生活器具上到處都有魚紋,魚紋在當時也就具有特別的意義了。

生殖崇拜

魚腹多子,繁殖力強,又富有吉祥的含義。古人對自身的繁衍是很重視的,而魚恰是生殖力繁盛的象徵,於是人們選擇魚作為崇拜物件,從而寄託對種族繁衍的渴望。我國母系社會時期的仰紹文化遺址,諸如西安半坡、臨潼薑寨等處出土的陶器上都繪有魚紋或變形魚紋,在仰紹文化的半坡彩陶紋飾中,魚紋是主要的裝飾圖案,是最早的傳統裝飾題材。

圖騰崇拜

與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相比,圖騰崇拜是較高級的宗教形式。“圖騰”是美洲印第安部落的語言,表示氏族符號或標誌。圖騰崇拜是精神生活和原始信仰寄託的象徵,在原始人看來,動物、植物有著人類所沒有的本領和能力,這使先人們對人以外的某些生物產生了崇拜或恐懼的心理,所以把它們作為自己氏族的圖騰符號加以崇拜,並作為本氏族的標誌,由此也便產生了圖騰崇拜。魚紋作為圖騰崇拜物、魚紋圖騰在陶器上作為紋飾的應用,不僅客觀地存在過,而且在宗教、藝術和習俗等方面留有深刻的痕跡,表現出魚圖騰藝術的生命力,如人面魚 紋就含有“寓人於魚”或“魚生人”之意等。半坡彩陶上的魚紋可能就是圖騰崇拜的符號。魚類擺脫了單純自然的生物屬性,融入人類精 神生活中,從而產生了陰陽轉合的魚鳥圖、金榜題名的魚龍圖、求瑞消災的魚獸圖、吉祥如意的魚物圖等象徵意義,魚紋作為一種符號已被人們認可崇拜,說明了魚紋所具有的心理功能。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