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行>正文

中國九大最臭美食,最後一個隔著螢幕都聞到了味

從《舌尖上的中國》就可以看出咱大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其實《舌尖上的中國》裡紀錄的不過是鳳毛麟角而已。

今日我們要說的是另類臭美食,就說發酵吧,我們中國人在食材發酵方面似乎有著數不清的創意,各種聞著臭吃著香的美食也因此層出不窮,雖有厭者大搖其頭,卻更有愛者大快朵頤。

★臭腐乳★

臭腐乳的誕生是王致和的功勞,落榜的他無心做豆腐生意,就把豆腐切成小塊放在缸中用鹽醃著,多日後發現豆腐變成了青色、散發陣陣臭味,吃起來卻臭中帶香、耐人尋味,於是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臭豆腐。還曾被慈禧太后賜名“青方”,列為禦膳小菜。

★黴千張★

被宮廷譽為“奇菜”的黴千張是紹興市上虞松廈鎮的著名特產,風味獨特,可油炸,可清蒸,它以鮮潔、清香(臭)、素淡而聞名,是豆製品中的佳品。黃豆浸脹後磨成漿汁,用文火燒熟,以鹽鹵打花後,倒在土粗布上壓幹水分,做成薄、勻、燥的“千層衣”,疊齊切成小條,下面墊上乾淨的秈稻稻草,上面壓一塊豆板,放在較暖的地方黴化後即可食用。

★臭豆腐★

臭豆腐主要有兩個產地,一為長沙,一為紹興,兩者的製作及味道差異很大。長沙的臭豆腐將豆腐在放有冬筍、香菇、曲酒、瀏陽豆豉的鹵水中浸透,待其表面生出白毛顏色變灰臭氣撲鼻後,再用油鍋炸至顏色變黑表面膨脹後撈出,澆上蒜汁、辣椒、香油,即成芳香鬆脆、外焦裡嫩的臭豆腐。

紹興的臭豆腐的製作過程類似,但用料不同,乃是將豆腐浸入臭莧菜梗的鹵汁中醃制而成,可蒸可炸,炸出來的臭豆腐金黃誘人。

各地還有用臭豆腐搭配其他食材製作美味的習俗,比如廣東和南京的臭豆腐肥腸鍋仔口感鮮香過癮,也是有口皆碑的美食。

★臭莧菜梗★

上面說了,臭莧菜梗對於製作紹興臭豆腐極其重要,據說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叫一個歷史悠久!別看圖片上這梗長得跟甘蔗似的,其實它與我們春天食用的是同一品種,只是經過“瘋長”之後而成。

把莧菜梗小段小段切開在水中浸泡一天再晾乾,而後抹上一定比例的食用堿,過上兩天后,把冷鹽開水倒進盆裡繼續醃制,次日即可上桌了。天然發酵而成的臭莧菜梗相對味道沒那麼濃郁,味道都在墨綠色的鹵汁中,吸吮起來微臭之餘竟有股清甜味道。

用臭莧菜的鹵汁還可以漬出其他許多蔬菜,如臭毛豆、臭冬瓜、臭南瓜、臭絲瓜等等,都是寧紹農家春夏用餐時的獨特風味菜。

★徽州毛豆腐★

毛豆腐也叫黴豆腐,徽州名菜,其誕生的故事多與明太祖朱元璋的經歷有關,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豆腐切塊後發酵長出寸許白毛,就是毛豆腐了,一般吃法是油煎成兩面略焦再紅燒,也可以油炸、火焙或清蒸。而古徽州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向街頭走街串巷的貨郎買上一份毛豆腐,澆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著油鍋邊吃邊聊,既鮮美可口,又獨具風味。

★臭鱖魚★

臭鱖魚同樣是徽菜中的代表作,又稱桶鮮魚,醃鮮魚,醃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鱖魚用淡鹽水醃漬經六七天后,會發出似臭非臭氣味,將其放入油鍋略煎,配以豬肉片、筍片,小火紅燒至湯汁濃縮,即成。這魚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擁有大量粉絲。(不過偷偷說一句,我是真心受不了臭鱖魚的味兒_(:з)∠)_)

★豆汁兒★

說到“臭美食”,還是不能漏了豆汁兒。豆汁兒曾經也是宮廷禦膳,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剩餘殘渣進行發酵而成,據說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豆汁兒色澤灰綠,豆汁濃醇,愛喝的人說它味酸且微甜,不愛喝的人則說像泔水,酸臭。我倒是喝過,沒太排斥但也不喜歡,心想北京人口味可真夠獨特的……

★臭麵筋★

臭麵筋是武漢和南京兩地的特色菜,聞上去奇臭無比,吃起來味道鮮美異常,是一道不明於世的民間菜。武漢臭麵筋配辣椒炒或者燒臘魚,鹹、香、辣,很是下飯。南京人多用臭麵筋來調味,佐粥或炒菜都是極好的。

★螺螄粉★

其實準確地來說,螺螄粉臭臭的味道,跟粉本身沒有關係,而是其中放的酸筍在“作怪”。酸筍在南方較為常見,其中又以廣西為甚。八桂之地的一些地方風味小吃,都少不了酸筍的陪襯,除柳州螺螄粉外,南寧老友面、桂林米粉、侗族風味酸辣湯等都有它的身影。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