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寶寶都曾遭受便秘之苦,有的寶寶排便很困難,尤其是6個月以上的寶寶,因為這個時候輔食慢慢增多。曾有媽媽形容,守著寶寶等他大便“就好像在接生一樣”。也有的寶寶排便間隔時間很長,三四天甚至更多天一次。對於如何解決寶寶便秘問題,網友寶媽們看法不一,大家看看:
@“忽遠忽近的溫柔”:
幾天沒拉大便。是吃奶粉?還是母乳?也有可能攢肚子了,奶粉有可能上火了,可以沖淡一點。
@“洋媽媽”:
寶媽教你一個辦法很管用,拿香皂切的和小指頭那麼長和筷子頭一樣粗,然後溫水燙下香皂軟化一點塞進寶寶屁眼裡,要全部塞進去一會,香皂就會出來,大便也會一起出來的。大寶那時候老便秘塞兩天就好了。
@“菠菜”:
我女兒攢肚時,最多8天才拉一次,但是拉出來的很軟,可是當時也很著急啊,就用了次肥皂頭,然後就拉的很軟,以後放心了也沒再用了。
哈哈~真是眾說紛紜,不過寶寶到底是不是便秘,還是要學會自測一下。寶寶什麼樣的狀態才算是便秘呢?
先來對照一下下面的小測試(注:以下描述主要針對六個月以上的寶寶):
• 1天1次大便,排便時間、地點相對固定,大便呈黃色條狀軟便;
• 1-2天1次大便,長期保持這樣的規律,排便順暢,大便呈黃色條狀軟便。
如果寶寶是這樣的狀態,表示還不錯哦,繼續保持。
• 一兩天或者兩三天排便一次,不是很規律,排便時有點困難。
• 寶寶平時也沒什麼不舒服,狀態還可以。
• 便便時而是黃色,時而是褐色或者顏色發黑。
套用一句流行的話,寶寶這樣不算便秘,但是在走向便秘的路上,需引起足夠重視。
• 排便困難,便便幹、硬、粗,掉到盆裡當當響;
• 排便時疼痛,很用力,寶寶哭鬧,不敢使勁,反復很多次才能便出來,大便呈褐色或者偏黑;
• 排便費時費力,大便呈條狀,細看是一個個球狀大便粘連在一起;
• 排便時寶寶哭鬧,便便週邊出現血絲;
• 寶寶經常3天以上不排便,屁很臭,情緒經常煩躁,食欲也不好。
出現這些情況,就屬於便秘了。
在時間上,我們要允許他們有個體的差異,
只要排便是規律的,寶寶排便順利,就算兩三天一次也不屬於便秘的範疇。
可一旦寶寶超過3天才排一次便,肯定就得重視了。還有,如果每次排便很困難,大便幹硬,即使頻率很高,也屬於便秘。
重點來了,我們說說,6個月以上的寶寶發生便秘,該腫麼破!
1. 增加膳食纖維,合理搭配飲食
母乳餵養的寶寶,建議繼續母乳餵養,因為母乳中的低聚糖等成分較少引起便秘。但是媽媽飲食要注意適量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證足夠的蔬菜、水果的攝入,同時控制飲食油、鹽的攝入,避免吃辛辣以及調味過重的食物。如果母乳餵養的寶寶出現便秘,更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並非飲食因素。
對於6個月以上的嬰兒,水果特別是西梅和梨,一般都可以幫助解決便秘的問題。
對於已添加輔食的寶寶,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多添加一些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西梅、杏、李子、葡萄乾、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如綠葉蔬菜、大豆、西蘭花),以及全麥麥片和麵包等。
2. 腹部按摩
給容易便秘的寶寶進行腹部按摩,可以對預防便秘起到輔助作用,具體手法:手平放在寶寶臍部,用手指輕柔按摩,以順時針方向推動,可以起到加快腸道蠕動,緩解便秘的作用。
記得一定是順時針,因為逆時針是止瀉的~~~~可參照一下步驟:
首先,
先讓寶寶以舒服的姿勢平躺下來,一手貼在寶寶肋骨下方的上腹部往下滑到雙腿,另一手也以相同的手法輪流滑,並視寶寶的接受程度,慢慢增加力道。
其次,
雙手拇指放在肚臍兩側,由中心向外平行分推開來,力道要慢、緩、柔、圓,以緩解寶寶的脹氣和便秘問題。
第三步:圈圈按摩
接著
,在寶寶的腹部上方,緩緩的以順時針方向滑動,畫出半圓;左手以同樣的手法畫出全圓,雙手輪流交替,連續做數回。
第四步:“L”和“U”字按摩
右手掌貼放在寶寶的左腹上方,向下滑動至胯下,好像是寫出英文字母“I”;接著,以相同手法,由寶寶的右腹上方平行滑到左腹上方,由滑到下方,好像是寫出一個倒的“L”;最後,同樣以相同手法,由寶寶的右腹下方往上滑到上方,再滑到左下腹,好像是寫出一個倒的“U”,如此的連續動作,可幫助寶寶排氣與放鬆,可視寶寶的接受程度進行數回。
第五步:“ㄇ”字按摩
此外,也可以時常照著圖的箭頭方向,好像手指走路,依序替寶寶按壓腸子,路徑很像一個大的“ㄇ”字,有助寶寶的腸胃蠕動。
3. 適量的運動
運動量不夠也會容易導致便秘。因此應該保證寶寶每天有適當活動量,小寶寶可以爬、扶走,會走的寶寶可以每天適量的運動。
4、寶寶沒有你想像中辣麼缺鈣!切忌麻木補鈣。
在國內,還有一種人為造成寶寶便秘的現象不容忽視:補鈣過多造成的便秘。鈣劑口服進入胃腸道,通常吸收率很低,大部分的鈣會通過糞便形式排出體外。鈣劑通過腸道時容易與腸道食物殘渣中的草酸、脂肪等結合成質地較硬的不溶解物質,這樣大便就變得幹硬。發育正常的寶寶,每日從飲食中攝取的鈣量就足夠了,不需要額外補充,只需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就行。要改善由於補鈣造成的便秘,方法很簡單:停止補鈣!
5、多喝溫水,最好少量多次地喂寶寶喝,忌吃寒食。
實秘的寶寶,可給予一些清火的食物如香蕉、火龍果等,控制吃飯量,多喝水,多吃粗糧及粗纖維的蔬菜。還可給予一些輔助療法幫助排便,如開塞露,自製的蜂條等,這些都可促進排便,並且減輕大便乾燥帶來的痛苦。奶粉最好相對稀釋一下,或者減少分量。
6、訓練良好的排便習慣
排便是條件反射性運動,小兒經過訓練能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主要是定點、限時、規律排便。一般3個月以上可以開始訓練,宜在清晨餵奶後進行。養成習慣後儘量不要隨意改動時間。對於3-7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還處在生長發育期間,腹肌和盆骨肌還沒發育完全,反射排便的功能還不成熟。當他們有便意的時候,往往不會馬上去廁所,需要家長提醒後才去。所以,家長要固定一個時間給寶寶排便,一般定在早飯後1h。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上廁所,時間儘量控制在10min,長期堅持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此外,上廁所前喝一杯溫開水或蜂蜜水會有助於排便。(注意:1歲前的寶寶不宜喝蜂蜜水)
如果已經聯合採用了上述的方法,如高纖維飲食、腹部按摩、培養排便習慣等,都不能使孩子正常排便,則應該及時諮詢兒科醫生,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藥物治療,或進行進一步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