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尋找非歐幾何裡的三角,福倫達 10mm 的一些話題

取這個名字第一感覺就是非常的裝 13,但這個題目表達正是最接近我想法的。它的靈感源於一次電影拍攝中與導演的談話——“所謂 28、35、50 毫米的鏡頭,就是一個扁平的視覺,拍下所有的事物都會變得非常的平凡。你看到的大師不都是使用這些焦距鏡頭拍攝的嗎”、“廣角鏡頭我會在很大的場景裡面使用,但是超廣角的表現太誇張,有時候更是華而不實,過度誇張,絕大多數的人在用過之後都會回到我說的那些鏡頭上。”

一次簡單的對話卻讓我和小夥伴都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但是不知從腦門何處彪出的一句話讓我開始了這次徹夜的思考:

“他說得很對,但我不會放棄。”

就像在歐氏幾何內的三角形,它的內角和總是 180 度。但在非歐幾何的框架裡,就可以不是 180 度。這突然讓我看到了堅持使用多年的動力,或者說是意義的所在。因為我在這麼多年的使用時間內,我都是按照這個環境、氛圍下去體驗的。

這樣框架下焦距這個因素顯得沒太多的特色,構圖、曝光、傳播這鐵打的三角影響著 20 世紀的眾多大師,我很榮幸生於這個充滿傳奇的年代,即便我還沒能見證它們。

無論是哪種鏡頭,它們都是為內容服務,它需要更多的形式。這幾年我逐漸發現了超廣角失去了我所認知的攝影環境的包容度,這樣的環境加上並不豐富的認識使得我不能將器材充分的發揮,更不用說得到“有美感,有內容,有深度”的三有照片了。不過同時,我感覺到裡面蘊藏著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反映到使用上也應該有別於“標準”焦距的鏡頭。異於一般環境的“三角關係”也應該得到全新的詮釋。

接下來就是獻醜時間,使用同一鏡頭機身拍攝:

獻醜完成,繼續聊。

看完這些不算好的照片以後,或許一些超廣角使用者和剛使用的我都會有著相同的感覺——很難控制,進入鏡頭的東西太多了。在攝影的經典理論裡我們能看到“做減法”的哲學,但現實世界更多的是不容易做減法,真正能實現這樣境界的需要更長時間的鍛煉,我並不想否認他們的觀點,畢竟我是從這樣的知識體系走過來的。

聊聊這次拍攝用的器材,Voigtlander HELIAR-HYPER WIDE 10mm F5.6。首先它是一支前所未有的超廣角鏡頭,其次它是一枚用於 E 卡口系統的副廠產品。如果它是一支用於徠卡 M 口的鏡頭我不會選擇它,就因為它的指標在一般人看來是“變態”級別的產品,我在選擇時非常謹慎地選擇了 E 卡口版本。

身邊的朋友都給了我一個外號“超廣狂人”,無論褒義貶義,我不在意。就像所有攝影愛好者一樣,我也會有自己習慣的器材。坦白說自己的照片並沒有跳出框框條條,但並不影響我去思考,希望可以幫到在超廣角使用過程中感到困惑的朋友。寫到最後想起了導演給我說到的話,作為自己拍照的一個信條也未嘗不可——“拍照這事兒,最後剩下的不是照片,而是審美。”

文中如有不足懇請批評指正,最後安利自己的個人相冊。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