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 PC 也好平板也罷,無外乎就是往“便攜”與“生產力”兩個關鍵字的方向發展,不管是要主張生產力的 iPad Pro 還是二合一的微軟 Surface Book 都是如此。而 ThinkPad New S1 似乎也是在這種產品追求背景下的一款產品。
這款主打便攜的產品,不僅配備了一塊 1080p 的 360 度翻轉的觸控式螢幕幕,還增加了一枝手寫觸控筆。今天鳳鳳就來跟大家談談這款產品的“這支筆”。恰逢這段時間在寫論文,所以免不了要閱讀很多文獻並進行一些標記,所以這支筆在這個時候出現還算是幫了一個忙。
在談筆之前還是先談一下外觀,ThinkPad New S1 A/C/D 三面均採用了銀色鋁合金材質。在 A 面依舊是我們熟悉的 ThinkPad 的 LOGO,亮起的小紅點是所有的情懷還嚮往。不過當打開電腦看到 B 面的時候似乎又有點夢想破滅的感覺。12.5 英寸的螢幕被放在可以放得下 13.3 英寸螢幕的機身裡面,在這個追求窄邊框視覺震撼的大背景下,這樣的屏占比讓人感覺不適應,可能是為了能在平板模式下帶來更優秀的操作體驗吧。C 面鍵盤依舊擁有ThinkPad標誌性的小紅點,科技發展到今天,這顆小紅點承載的更多是對國外的懷念和對科技的想像,所以才能夠稱為經典。C 面還加入了一顆按壓式指紋識別模組。整個 C 面的鍵盤配置或許是為了延續設計做工有點粗獷,缺乏一種精緻感。C 面的觸控板雖然不大,可以實現全域按壓,不過靠近下方的位置更好按壓一些,右下角則室右鍵。
近幾年一直在講平板 PC 二合一這一概念,而在產品形態上則往往有兩種方案,一種是螢幕可 360 度旋轉的翻轉屏,另外一種是機身和鍵盤可以自由拆卸,ThinkPad New S1 採用的是第一種方法。New S1 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是採用了一個機械結構,在螢幕旋轉超過 180 度時位於 C 面的橡膠墊和鍵盤框架會慢慢升起,避免平板模式下鍵盤誤觸。不過轉軸的阻尼偏大,無法一隻手來完成電腦的開合。
New S1 配備的是一支最高 2048 級的手寫觸控筆。在機身左側有專為放手寫筆而準備的凹槽,沒有採用磁吸的方式,而抽取筆的過程非常輕鬆,幾乎沒有阻力或者抽取插入時的回饋,結果就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沒有安全感,擔心筆會不知道什麼時候從電腦裡滑落,實際體驗上還上非常牢固的,曾經嘗試抱著電腦連著大跳了幾次手寫筆都沒有脫離,品質與設計都信的過,只是它缺的是能夠給人帶來一種心理暗示的細節。
類似缺乏互動細節的設計還表現在開機鍵上,手機的開機是在你長按開機鍵後會有震動和視覺上的回饋,而 New S1 什麼都沒有,也許是為了防止與音量鍵混淆而導致誤操作,所以位於側面的開機鍵做的很平,在使用時需要用力按壓。不過當你用力壓住開機鍵超過十秒手有點疼的時候卻發現電腦絲毫沒有反應,等你鬆開手查看時發現電腦開機了。是的,當你一直按住開機鍵不鬆開時電腦是無法開機的,你如果只是按一下電腦也無法開機,你需要按住兩秒左右然後在沒得到任何震動或者螢幕顯示的情況下自覺地鬆開手才能夠開機。光在開機這件事情上就讓我體驗特別差。
為了方便平板模式下進行音量的調節,所以 New S1 還加入了音量鍵,靠近下方電源鍵的是音量+,等把螢幕轉過去之後它就變成了上方。
再說回到觸控筆,New S1 的觸控筆採用了內置電池的設計,在筆頭上有兩個金屬觸點用來為觸控筆充電。充電過程非常簡單,插在電腦裡不使用的過程中就為觸控筆充滿電了,這一點可以讓你忽略掉它也需要充電這件事。隨用隨取,一次充電只需要十五秒就可完成,充滿電可以使用一百分鐘。在電池的電量可以通過 ThinkPad Pen Battery Notifier 進行查看,可以設置低電量提醒,也可以設置為不提醒,電量剩餘量查看只需要用筆尖觸控到軟體的指定位置便可以查看。因為金屬觸點位於筆的一側,所以為了防止用戶在使用過程把筆插錯,New S1 在手寫筆末端做了一個圓角的梯形設計,如果方向不對是不能完全插進去的。
這支觸控手寫筆上手的第一感覺是輕盈,輕到以至於會覺得它缺乏一種質感,這對於如果要用手寫筆來長時間畫畫的人應該是一個優點,可以避免長時間使用過程的勞累。也許是受限於電腦內部結構空間,所以這支筆其實做的又細又短,如果長時間使用可能會有些酸痛,自己測了一下這支筆的粗度大概是 6.5mm 左右,而長度是 11.2cm。
前面已經說過為了防止在盲插筆的時候插錯,所以在手寫筆的末端做了不規則形狀的處理。手寫筆上另外還有兩顆物理按鍵,這兩顆物理按鍵的功能可以在 Wacom 筆軟體裡面進行設置。按鍵是平於筆表面的,按壓的手感適中,不需要使用太大的力度去按壓,而且位置剛好在正常握筆時拇指的位置,所以使用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除此之外還可以對壓力感應度進行設置。
接著再來說一說這支筆在使用過程中的體驗,因為一些應用沒有適配,所以在使用觸屏的情況下它絕大多數是實現滑鼠的功能,實現手指無法實現的精確定位。但在像對待繪畫這種精細操作的事情上它的優勢便顯現出來。首先,筆尖在距離螢幕大概 0.5cm 時即可識別手寫筆,此時螢幕上會顯示游標,可實現一些資訊的預覽還定位,進行操作或者打開檔需要按兩下螢幕打開。
在一些應用上可以直接使用手寫筆進行標注,這與直接在紙上的操作過程是一樣的。例如可以直接在 Word 和 Excel 裡進行勾畫批註等,在一定情況下確實增加操作速度。最近在一直在寫論文,不免要進行很多次的修改,在跟老闆討論論文的時候我就直接抱著電腦去找她,她覺得哪個地方不行就可以直接用手寫筆在電腦上標注出來,等回來的時候再慢慢修改即可。這裡要說明一下,在 Word 文檔裡面只支持 .docx 格式的勾畫標注,而 2003 版的 .doc 格式下是不可以使用的。在可進行文字輸入的軟體裡只要用手寫筆點擊一下螢幕即可呼出輸入文字的手寫板,還是挺方便的。除此之外還支援PPT的直接手寫。
平時需要閱讀一些文獻,電腦在對一些內容標注或者勾畫的時候很不方便,我們一般喜歡列印出紙質的文獻進行閱讀。在 Drawboard PDF 軟體下使用手寫筆要比用手更加準確和快速。而且有不同的顏色和標注可以選擇,還可以增加文本高亮。可以說在使用了手寫筆之後能夠省一部分紙了。不過在大家經常用的 Adobe Reader 裡是不可以直接勾畫,手寫筆又變成了滑鼠。
還有一個很方便的軟體是 Sticky notes,就是桌邊便簽,可以直接通過手寫筆手寫便簽,更接近真實便簽的體驗。在圖片流覽裡也可以識別手寫筆,在使用手寫筆點擊一下螢幕之後便可以用手寫筆在照片上進行塗鴉。
對於這支手寫筆在繪畫上的體驗,因為並不太會畫,所以就分別在 Photoshop / Ai / 畫圖裡面隨便畫了一通,首先用手寫筆繪畫就是要比滑鼠穩定舒服,其次是回應流暢度上也就是跟手問題上表現不錯,既有指哪打哪的感覺,並沒有那種特別粘手的感覺。不過在這些軟體裡手寫筆均不能使用壓感,既不論你用多大力顯示的就是設置項裡畫筆的粗細。在像 Word 這些應用裡做標記時即可識別力度的大小,小力畫筆細而大力則筆跡粗。其實我總覺得在螢幕上畫畫還是缺乏那種在紙上筆尖摩擦紙張那種沙沙作畫的質感。
Photoshop 等軟體擁有防誤觸功能,既接觸面積過大就不會識別,所以不用擔心會在繪畫時手掌會造成困擾。像 Word 這類可以直接勾畫標記的軟體則會智慧識別手寫筆,只有用手寫筆才能夠直接寫寫畫畫。
最近這段時間正好是忙碌的時期,隨身背著各項資料和文獻,晝出夜歸往返於宿舍與實驗室之間,之前那台老舊的電腦早已被我嫌棄的丟棄在宿舍的抽屜裡,剩下這一台陪伴我的這段日子可以說出了很大一部分力,1.36kg 的重量談不上輕,厚度也不算超薄,但都在接受範圍內,所以對於每日攜帶出門也算是輕鬆。而手寫筆的加入方便了我對一些文件的閱讀處理。寫完這篇體驗文的時候也恰好是我的論文改第二遍的時候,趁著腦袋不清晰,就著重介紹了一下方便我閱讀文獻的這支筆,而對於外觀和性能只能是簡言簡語了。此時電腦的桌面依舊被各種資料文獻資料給堆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