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我與 R-D1s 晚到十年的邂逅

第一次看到關於 R-D1,是在十幾年(04?05?)的《大眾攝影》雜誌上,當時還是 R-D1,沒有 S。 第一眼看到她時著實驚豔了一把,一台橫空出世的數碼旁軸,古典,優雅,簡約,如同一個紳士,在一票單反之中鶴立雞群。當然,價格也是著實嚇人,再加上徠卡鏡頭,擁有她,對於當時剛畢業的我完全不敢想像。

轉眼十幾年了過去了,玩的器材越來越多,單反/單電,機身/鏡頭進進出出,但是旁軸始終不敢碰。還是那句話,要麼就別長草,長了草,遲早要剁手的。A7 的出現讓我玩起了旁軸鏡頭轉接,自打玩上旁軸鏡頭,就越來越不喜歡碰粗重的單反/單電鏡頭,接下來,上一個 M 卡口的機身成立必然的選擇。

膠片機身最好選擇了,我喜歡完全沒電也可以操作的,M6,MP,M4P,選一個就行,誰知我鬼使神差般地入了一個 BESSA R2(因為確實挺便宜的,一千多)。數碼機身其實也好挑,全幅也就 M240 ,M9, ME 等幾台,但是 M240 價格又貴又是沒什麼特色的 CMOS,M9 ME CCD 開裂問題始終是個定時炸彈,M8.2 倒是不錯,就是 IR 濾鏡問題也讓人不爽。(GXR 就不提了,GR 雖然不錯,但是 GXR A12 的 CCD 確實不咋地,顏色和 GR 差太多,還沒有內置取景器)。

就在糾結的時候,發現論壇上還有人交流 R-D1 的照片,這老東西還有人用?要知道同時代的 D70、10D 等早就進了垃圾桶或者陳列櫃的,居然還有人用這玩意拍照?於是我開始翻閱相關的帖子,結果就是再次毒發。

一個星期後一台成色不錯的 R-D1s 送到了我的面前。

十年過去,造型經典依舊。

最經典的部位,過片扳手和指標儀錶盤,雖然現在有很多相機都號稱復古,無非是保留了快門轉盤和光圈環,保留過片扳手的,唯有RD1!

指標儀錶盤更是經典,機器狀態一目了然,古典優雅和現代高效的經典結合!逼格更是上天,當然也有不解風情之人,比如我一同事,他問我:你這什麼年代的機器,這麼落後,居然還有指標,你這上面500啥意思?我扳動過片扳手說:這是上發條的,你看,這是一臺上發條供電的數碼相機,最多可以上五百下發條。

他居然信了。

快門轉盤和快門按鈕,快門轉盤提起來就可以設置 ISO,很復古經典的操作。

後背的 LCD 可以翻轉過去,事實上,RD1 完全可不看 LCD 操作,除了重播和刪除照片,但你習慣把 R-D1 當成膠片相機使用後,你會發現你根本用不到重播和刪除。

廢話不多說了,上圖。

R-D1s 上的這塊 600W 圖元的老 CCD 是大法提供的,成像是濃濃的 CCD 味,加上 EPSON 獨特的校調,味道及其獨特,怎麼說呢,有一股掃描器的味道。

色彩明快,層次豐富,和現在的 CMOS 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這台機器黃斑稍稍有點不准,好在網上有調整的教程,經過十幾分鐘的調整,黃斑準確合焦!

而我最擔心的時這塊老CCD在弱光條件下能不能勝任,事實證明我多慮了。

對於老機器來說,寬容度還不錯,高光容易跑,需要注意一些。

黃斑對焦的旁軸確實是最適合人文拍攝的工具,配合估焦預對焦,效率完全不比自動對焦的低。

慢慢更新。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