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孩子的“不乖”並不是他故意挑釁,也不是單純的情緒問題,而是身體裡的某個部分在搗亂!
孩子情緒不穩或者行為不當時,我們很容易給他貼上“不乖”的標籤,甚至反省:是不是自己哪裡做錯了,才造成孩子的問題?在責怪孩子和自我檢討前,也許我們還漏掉一步:排除“孩子身體不適,給他造成困擾”的可能性。這一點,對於表達欠佳的小寶寶來說,尤其重要。
一、過敏
身體因素對心理的影響:當孩子沒有明顯的疾病徵兆,而只是被輕微過敏困擾時,我們很容易忽略孩子難以言說的不舒服。特別是,被呼吸道過敏或者食物過敏困擾的孩子,身體表面並沒有呈現出紅腫、長疹子、腹瀉等典型症狀,而只是出現持續的煩躁、低落情緒時,父母很容易把這理解為單純的行為或情緒問題。但諸如輕微的牛奶過敏之類的問題,的確可能導致情緒的不穩定。
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持續的情緒不穩定、低迷,可以考慮孩子是否受過敏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搜索典型過敏症狀(特別是並不為普通大眾熟悉的症狀),甚至去專業機構篩查過敏源,看看去除過敏源後,孩子的狀況有沒有好轉。
二、發育過快
身體因素對心理的影響:3歲前,孩子都處於快速發育的階段。當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單方面身體發育過快,腦部控制身體協調性的部分卻沒有跟上節奏時,他就容易出現過於莽撞、沒輕沒重的行為問題。
怎麼辦?這樣的孩子需要更耐心的看護,別讓他對身邊的小朋友造成更多干擾。否則不管你的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這樣,被干擾、被傷害的孩子和父母總會有所指責。
三、發育遲緩
身體因素對心理的影響:發育遲緩有各種可能,但其中在正常範圍內,並且比較容易影響到孩子心理狀態的是:語言和身體協調性的發育遲緩。當孩子發現“自己有需求說不出來”或者“不知道怎麼應對別人的話”,他會非常著急。不光著急,後面還會緊跟著“急躁”“容易發脾氣”的情緒。
怎麼辦?涉及身體協調性的發育遲緩,原則與發育過快一樣,多留心孩子的行為。如果是語言發育遲緩,尤其雪上加霜的情況是,父母對孩子的情況判斷失誤,或者正因為孩子語言滯後,而更加拼命地鼓勵他用語言交流,期盼孩子儘早在語言上追上來,不管孩子如何受挫,依然強行訓練。我們只有忍住自己焦灼的心態,耐心再等一等,在不給孩子壓力的前提下,創造讓孩子有興趣自主練習的機會,才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發育遲緩帶來的風險。
四、生病
身體因素對心理的影響:孩子生病時,我們通常也跟著著急、擔心,這種狀態很容易讓我們忽略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生病中的孩子,相較平時,需要更多的心理營養,比如抱抱、撫慰、耐心,以及由此帶來的安全感。
怎麼辦?擁抱和適度放鬆平日規則的底線,是此時孩子最需要的。我們不必一味縱容孩子的任何要求,但在一些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則上有所退讓,還是更容易讓孩子安定下來。另外,孩子生病後,我們切忌馬後炮式的指責:“你看,我讓你穿好衣服吧。生病了吧。誰讓你不聽我的話?”指責會讓孩子背起對以往行為的內疚,以至於將來他也養成指責的習慣,而不是在問題出現後,積極想辦法解決!
【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