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大疆傳媒CEO喬岩:電影,紀錄片,真人秀,分別該如何航拍?

編者按:大疆傳媒為大疆子公司,為國內一線院線電影、紀錄片等客戶提供航拍整體解決方案,同時擁有《最美中國》等獨立航拍IP欄目。本文作者大疆傳媒CEO喬岩,從航拍的角度,講述電影、紀錄片以及真人秀在細節、要求、設備、製作流程上的千差萬別。

大疆Matrice 600 (M600)

截止到寫這篇稿子,我和我的航拍團隊,已經參與了將近20多部電影和廣告的拍攝。

經常有人問我,你覺得電影、電視、真人秀航拍哪個最難?有哪些鏡頭最常用?

呃~ 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就好比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在糾結文章的名字應該叫做《航拍器材論》《航拍鏡頭解析》,還是應該叫做《如何得到好鏡頭》,想來想去,賞析哪些鏡頭,基本上都沒有鳥用。

在外人看起來,電影、電視都屬於影視行業,但細節、要求、設備、製作流程上卻千差萬別。

對於客戶來說:航拍,你應該“尋找”這樣的團隊。

對於航拍團隊來說:航拍,你應該“組建”這樣的團隊。

電影飛手:“精准”比藝術細胞更重要

先說電影,我們常常告訴我的電視客戶,比如紀錄片客戶“我們團隊主要業務是電影”。言下之意是:一、我們很貴;二、我們很飛手專業;三、大哥別砍價。

接著我們會報幾部正在院線上映的電影,客戶不明覺厲。

但事實情況卻是:對紀錄片而言,電影航拍團隊不適合你!同樣,對於紀錄片來說,電影團隊也不滿足你的需求。

原因:大部分情況下電影的航拍鏡頭分為兩大類型。大約10%是交代環境的大景鏡頭。90%帶戲的故事情節。

對於帶戲的情節,電影需要更精准的航拍。所以職業航模出身的飛手也許更適合做電影的飛手,他們能夠熟練和精確的控制飛行器,在恰到好處的時間,抵達恰到好處的位置。

“你,從那堆電線中穿過去,然後跟隨他穿過小巷子,在門口停下來,接著我抓住飛機,跟隨上樓……再從窗戶飛出去……”

至於構圖和飛行路線?別擔心,內容和調度上的有導演來把握。構圖上有攝影指導,不是說飛手不需要燒腦想創意,更多的時候你需要執行,注意細節、注意安全。

航模飛手最大的缺點是這一類的飛手需要能聽懂導演話,尤其是把“這種感覺你懂嗎?”轉化為:當那個女的走到這個位置的時候,我就飛高點、她轉身就低點、上車就慢點讓她超過你……同時雲台手構圖放在,畫左、畫右、跟上主體、熱點環繞……

所以建議雲台手找一個專業的攝影師,可以幫你設置電影機,知道楨率、色溫、ND、曝光補償等等基本資訊。

設備:沒有最好,只有“被堅持”

航拍,什麼時候會用掛電影機?我的答案是:導演和攝影指導堅持要用的時候。

導演和攝影指導什麼時候會堅持?

1、電影中CG動畫比較多,需要更高品質素材,或需要高品質RAW格式,有利於後期調色。普通編碼素材大多只有60或100mb的碼流,經過CG處理後往往面目全非。

2、重要的戲份,需要用航拍來完成。就是航拍的不是空鏡,而是故事劇情。為了保證觀眾不會因為畫面質感的差異太大,讓人跳脫情緒。往往會要求使用相同的機器。

3、寬容度要求比較高的環境。電影機擁有更好的寬容度,比如RED Epic dragon寬容度大約16.5檔,遠高於一般單反的12檔。從室內到室外,大光比的情況下更有優勢。

4、需要高品質鏡頭,或特殊鏡頭質感的時候。同樣是蔡司的電影鏡頭組,使用CP2,UP,MP出來的銳度、質感也相差很遠,如果使用變形寬螢幕鏡頭,感覺會更不一樣。其實我相信電影機身未來會越來越小型化,只是光學鏡頭就不知道啥時候能跟得上節奏了。

5、有情懷的攝影師,往往會在微單的4K與電影機的2K中選擇電影機的2K。即便從技術參數上也許看起來差距不大,但是攝影師和導演也不敢冒險試錯。

6、預算夠的情況。預算多少算夠?在中國,5年前用的起10萬一天比利時航拍團隊的人,今天同樣能接受的了3萬~5萬一天的航拍。這樣的人能有多少?從今天電影繁榮和投資額上來看,不算多,也不能算少。因為總來的來說,多數電影裡的航拍都是少數幾個鏡頭,拍攝三天差不多就結束了。比起載人直升機平均5萬元一航時,一天要燒20萬,實在是優勢明顯。

大飛機航拍:不能沒有,不能全是

Inspire 1 X5R會替代大飛機掛電影機嗎?我不這麼想,總會有人堅持用電影機追求更特別的鏡頭。總會有人堅持花費10倍的價格尋求0.5倍的差異。

我相信無人機航拍,大飛機和小飛行器會共存。

從業務的角度,就算我不常用大飛機,我也更願意購買一台鎮宅,下面掛個電影機,這樣顯得更加專業。

好比頂級的戶外店裡總有一件登珠峰的羽絨服,或者海報上都是在登頂雪上、跋涉沙漠。防風、防水、透氣、防寒,你在城市裡可能永遠用不上,你買的永遠是一件和普通運動服差不多材質的戶外裝,不過這件衣服比普通運動服要貴。

另一種情況,如果飛行器下面掛著一台40萬的攝影機,你也不敢用他穿個橋洞,飛個屋簷,飆個500米高,這時候要求品質再高,還是安全第一。用Inspire 1 X5R是更好的選擇,後期調整空間很大,操作靈活,能飛行更多時間。

如果航拍畫面只是用於幾個快速的剪輯畫面,對沖個汽車、切個快閃啥的,Phatom 4也不差,安全靠譜,鑽個窗戶足夠了。

紀錄片航拍:不是攝影師出身的導演不是好飛手

同樣是航拍,電影和紀錄片飛手具備的素質則不同。

紀錄片飛手,最好是電視編導,或者攝影師。他們需要更多的思考,以及藝術細胞更好的人才能完成的好這個工作。

別驚訝,聽我慢慢道來。

電視紀錄片比電影的預算,實在是少的可憐。人員配置上,分工也不會那麼詳細。往往一個紀錄片團隊,少則3人,多則8人左右。

導演現場要做很多事情,航拍是錦上添花,沒有航拍的時候照樣拍攝。有了航拍,解決的大多是交代環境的空鏡。

電視,預算少,量很多。一個周播節目,30分鐘,淨時長往往在24~26分鐘,大多需要3~5天拍攝完成。除去往返路上的時間,多則三天用來拍攝。所以大家都是分頭行動,導演告訴航拍團隊:去擼點空鏡。究竟哪些空鏡好用?全憑航拍團隊的導演意識。拍攝完成,導演沒時間逐個檢查鏡頭。到了剪輯才發現拍的鏡頭不好用,他們不會找自己的問題,而是你進了他的黑名單而你全然不知。

那麼導演意識從來哪裡來?如果你自己會剪輯片子,自然明白哪些鏡頭好用、好看。也會知道拍攝的時候使用不同的景別,後期好剪輯。

這是跨界,讓紀錄片編導學飛飛機其實更簡單。

當然,我們在紀錄片的世界裡也能邂逅有預算和追求的紀錄片團隊,也設計幾個調度鏡頭,這算導演有追求,可遇不可求。

不看畫面的飛手,成不了好飛手

不看飛機的雲台手,成不了好雲台

仔細品下,這話沒毛病。

好的航拍鏡頭是飛出來的,而不是雲台手構圖出來的。這麼理解這句話,如果飛行器不在恰當的位置、時機,與被拍攝主體沒有保持合適的距離,雲台手才有好的構圖。

同樣,攝像機提供的視角有限,雲台手經常抬頭看看飛行器,看看周圍的環境,才可以得到更好的線路與創意。

真人秀:“拍到”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再說說真人秀。

真人秀的航拍,目的是為了“拍到”。拍到的同時,聲音別影響地面攝像機,別穿幫。航拍團隊可以自己選擇時機,或者等導演安排。

有眼力見和被罵得比較多的團隊往往能完成的更出色,這就是所謂的經驗。

總結:

對於客戶來說:好的航拍團隊,是能為你提供解決方案的團隊,可以幫你梳理需求。直接告訴你哪些能做到,哪些做不到。

對於航拍團隊來說:在有限的人員、設備配置上,找到平衡點。不主觀放大,不刻意回避,不鋌而走險,但要為百分之一而努力。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