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密有間,疏而不遠

【一】

這是為什麼?

①劉若英與其丈夫在婚前,一年見不到幾次面,為什麼還能步入婚姻殿堂?

劉若英在40幾歲終於迎來了愛情。在婚姻中,夫妻也是經常大半個月相互見不到面,彼此感情卻一直有增無減。劉若英在書中透露,她從2歲起就有自己的房間,即便進入婚姻狀態,她也擁有自己獨立的書房和獨自看電影的權利。

②為什麼戴高樂規定,他的下屬工作年限都不超過兩年?

在戴高樂擔任總統的十年歲月中,他的秘書處、辦公廳與私人參謀部等顧問及智囊機構中任何人的工作年限都不超過兩年。他總是這樣對剛上任的辦公廳主任說:“我只能用你兩年。就像人們無法把參謀部的工作當作自己的職業一樣,你也不能把辦公廳主任當作自己的職業。”

③為什麼沒有人能忍受陌生人緊挨著自己?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剛開門的大閱覽室中,當裡面僅有一位讀者的時候,心理學家便進去坐在Ta身旁,來測試他們的反應。

因為被測試者不知道這是在做實驗,所以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遠離到別的地方坐下,還有人非常乾脆明確地說:“你想幹什麼?”

這個實驗一共進行了整整80個人,結果都相同:在一個僅有兩位讀者的空曠閱覽室中,任何一個被測試者都無法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著自己坐下。

請先思考,再看下面分析。

【二】

答案在這裡

上述現象就是著名的“刺蝟法則”,即:

“刺蝟法則”來源於西方的一則寓言:

在寒冷的冬天裡,兩隻刺蝟要相依取暖,一開始由於距離太近,各自的刺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後來它們調整了姿勢,相互之間拉開了適當的距離,不但互相之間能夠取暖,而且很好地保護了對方。

心理學家總結得出:

人與人之間其實就像是相互取暖的刺蝟,只有適度的距離才能更加和諧地相處,不被彼此刺傷。就像俗話說的“距離產生美”。保持距離感,設置的是物理距離或心理距離,而不是感情距離。

“距離”沒有固定的數字,它因人、因場合而異,掌握了距離這一門學問,就能更好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刺蝟法則”教導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像刺蝟一樣保持適當的距離。因為每個人的觀念、文化、知識、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必然會影響到自身的處世態度和交際方式。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過於親密,這時的個性差異就會明顯起來、突出起來,就免不了會發生碰撞、摩擦。因此保持適當的距離,會減少不必要的摩擦,使彼此少受傷害。

案例①:劉若英與其丈夫感情有增無減,與他們在婚姻中仍然保持適當的距離分不開。劉若英曾表示,她和丈夫這樣的距離剛剛好,因為她不僅可以將單身生活打理得很好,也能通過唱歌、寫作、演戲等豐富的方式充實和提升自我。

案例②:戴高樂對自己的規定這樣解釋道:

第一,他覺得調動很正常,而固定才不正常。第二,他不想讓這些人成為自己“離不開的人”。惟有調動,相互之間才能夠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夠確保顧問與參謀的思維、決斷具有新鮮感及充滿朝氣。

戴高樂曾說:“僕人眼裡無英雄。”這也說明了人在和他人的交往過程中應該留有一定的餘地——相應的心理距離,否則偉大也會變得平凡。“保持一定的距離”,長久以來一直被戴高樂奉為座右銘,就是這句話使他和顧問、智囊及參謀們之間的關係既和諧又恰到好處。

案例③:這個測試實際上是一個人際距離的問題,很明顯這個實驗給出了結論:沒有人能容忍他人闖入自己的空間。任何一個人,都需要一個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它猶如一個無形的“氣球”為自己劃分了一定的“領域”,而當這個“領域”被他人觸犯時,人便會覺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開始惱怒。

如果兩個氣球靠得太緊,互相擠壓,最後的結果必然是爆炸。這也就是為什麼兩個本來關係親密的人,越是形影不離就越容易爆發爭吵。

【三】

你要這樣用

①當你與親朋相處時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

兩個人因為彼此投緣而一見如故、相見恨晚,雙方成了親密無間的好朋友。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態度從尊重、容忍發展成要求。慢慢地,當要求不被滿足、當摩擦不斷升級,挑剔和批評就會出現,到最後連朋友都做不成。

《論語》裡有一句話,可以解釋上述現象:“朋友數,斯疏矣”,意思是與朋友相交太頻繁瑣碎,反而會遭到疏遠。

其實,人就像冬天的刺蝟,太近了刺人,遠了又覺得孤獨和寒冷。“在親密無間中保持距離。”這也許是對距離最好的詮釋了。就算是關係最親密的夫妻,相處的時候也需要有些距離,要有屬於個人的空間。

距離是一種美,也是一種保護。感情容易滋養人心,也會輕易傷害人心,不管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還是海誓山盟的愛情,都可能在不經意間刺痛對方。消弭掉“無間”,保持一種不遠不近的距離,這樣才可以久遠。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高品質的友誼是什麼樣的?請點擊查看微課

怎樣才能找到知己,做一輩子的好友?

②當你從事管理時

“刺蝟法則”運用到管理中,就是領導者若要搞好工作,就應該與員工保持親密關係,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係,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係。

通用電氣公司的前總裁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刺蝟法則的實踐,尤其在對待中高層管理者上更是做到了有禮有節。在工作場合和待遇問題上,斯通從不吝嗇對管理者們的關愛,但在業餘時間,他從不要求管理人員到家做客,也從不接受他們的邀請。正是這種保持適度距離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項業務能夠芝麻開花節節高。

斯通認為,與員工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不會使你高高在上,也不會使你與員工互相混淆身份。這是管理的一種最佳狀態。也就是說,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就要做得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

③當你在教育孩子時

“刺蝟法則”運用到教育中就是: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日常相處過程中,只有兩者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A、學校的教育

有人把教師和學生形象地比作“剪刀的兩葉”,只有分分合合,剪刀才能更有效地工作,體現在師生關係上,那就是若即若離。教師與學生距離過遠,彼此間就得不到充分的溝通、理解和信任。而距離過近,又必然會因為干預過多而導致學生心理緊張,產生過大的壓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人性,對孩子深沉的愛,兼有父母親昵的溫存、睿智的嚴厲和嚴格的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

B、家庭的教育

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我們有些家長變成了“小皇帝”的傭人,使孩子成為家庭中的“支配者”。大人處處圍著孩子轉,什麼事情都依順孩子,甚至孩子提出無理要求,也採取遷就縱容的態度。

從心理角度看,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特殊的心理地位,決定了家長與孩子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距離。與其像兩隻刺蝟“緊挨在一塊,反而無法睡得安寧”,倒不如保持一種“親密有間”的關係。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愛而不寵,養而不嬌,對孩子做到嚴格管教,精心培養才是真正的愛。

你與孩子有保持適當的距離嗎?怎樣才是好的教育?請點擊閱讀微課

10個現在or將來要瞭解的子女教育問題

【四】

記住這些話

關於“刺蝟法則”,他們這樣說:

弘一大師: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梁實秋:“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防止過分的親呢。

亞瑟•叔本華: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人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過活。

【拓展閱讀】

①《螢火蟲小巷》

作者簡直是個寫作兼說故事的高手,永遠有辦法讓讀者與角色們融為一體。螢火蟲小巷裡沒有螢火蟲,只有閃亮亮的夢想,還有我們瘋狂、笑淚交織卻比星星永恆的友情。——《西雅圖時報》

②《兄弟連》

《兄弟連》這部作品,視角非常獨特,它以二戰期間美軍101空降師506團E連為主角,通過這只部隊的組建、訓練、參戰,敘述了這只連隊在二戰中的主要戰史。

③《查無此人》

短短40分鐘,認真讀完。當翻到“查無此人“頁面時。猶如一扇厚厚的鐵門!哐當!關上了所有未來。不得不仔細再次推敲一封封書信,閉上眼設身處地地幻想,惶恐、絕望、渴求……紙上依稀浮現。真實的書信,黑色的郵戳,如此真實的反應,對二位主人公的心裡變化確實感到震撼,對那個時代感到震撼。——豆瓣讀友:斯琪

④《夏洛的網》

我們要感激E•B•懷特,不僅因其文字堪稱完美;不僅因其眼光敏銳,樂觀幽默;更因其多年來給予讀者,不論老少,無盡的歡樂。——美國國家圖書委員會

⑤《流金歲月》

與其說這是一部所謂的愛情故事,倒不如說這是一部女性的友情故事。也許每個女性心中都有一個蔣南孫,同時亦有一個朱鎖鎖。男人來了,又去了,但是倘若生命中真的遇到了個把心靈相通的閨蜜,就會總也有踏實的感覺。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