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以為,你知道我在想什麼

【一】

Ta沒那麼懂你

你是否遇到過以下情況:

你擺出“我受了傷害”的臉,以為對方會主動像你道歉,結果別人把你的表情解讀為“我完全沒有受傷”;

你回到家,妻子做了一桌的飯菜,以為埋頭大吃就是對妻子手藝的欣賞,妻子卻以為你毫無讚賞之意,而獨自生悶氣;

你故作聰明,送999朵玫瑰到TA樓下,以為對方會驚喜,對方卻因為這種唐突的行為而感到尷尬……

高估別人對自己真實想法的理解,認為別人懂自己在想什麼,也以為自己表現出來了足夠讓他人注意到的資訊。這些情況時有發生,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些都是受“透明度錯覺”的影響。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其中的奧秘吧。

【二】

什麼是透明度錯覺?

這就是透明度錯覺。透明度錯覺是一種心理錯覺,你以為別人能理解多少,和他們真正能理解多少之間常有一個巨大的落差。

透明度錯覺之所以會產生,是由於我們總能夠敏銳地察覺到自身的情緒,看任何事情都從自我出發,因而高估別人對自己真實想法的理解。

不錯,當人們真正用心的時候,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你的心理活動的。但是通常情況下,你過於高估這種程度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夏洛克,他們也有自己的內心戲,怎麼會時時刻刻觀察你的表情,又怎麼知道你在想什麼呢。

心理學家Thomas Gilovich, Victoria Medvec 和 Kenneth Savitsky,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從康奈爾找來一幫學生,分成小組,給這些學生分發一些寫著不同句子的卡片,他們可以自由選擇照著念,或者不。然後聽眾來指出說謊的學生們。

試驗過後,半數以上的說謊者覺得他們被發現了,但實際上只有1/4的人被聽出說謊,也就是說,他們高估了自己的透明度。

很多時候,當我們以為自己表現出了足夠讓他人注意到的資訊時,我們就會認為他人肯定知道自己表達的意思。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你可以試著做一個簡單的實驗:

找一首每個人都會唱的歌,比如說《世上只有媽媽好》, 然後找個人坐在你對面。此時,用你的手指在桌子上敲擊這個歌的節奏,一兩段過後,問問那個人,看Ta知不知道你在敲什麼。

事實上,這個實驗心理學家很早就做過了。實驗中,敲手指的人覺得半數以上的聽者能夠猜出他們在敲什麼,但實際上只有3%的人能猜出來。在敲擊的人心裡,他可以聽到每一個音符,甚至伴奏樂器。但是在聽者看來,他只不過在敲手指而已。

【三】

互相瞭解為什麼那麼難?

社會心理學家 Heidi Grant Halvorson研究發現,當你試圖傳遞給他人資訊時,他人接受起來,就可能變成了截然不同的解讀。1998年的一個實驗就能證明這一說法。

研究對象被要求在實驗室中進行模擬談判,每一組選擇一個特定的主題作為談判的目的,但是在談判過程中保密。結束後,乙方要說出甲方談判的目的,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理解的透明程度。

結果,只有26%的乙方回答正確,但是與此同時,超過一半的甲方認為,在談判過程中他們已經完整清晰地表達了他們的意圖。

很多時候,即使給予資訊的一方沒有把意思表達到位,他們也相信,自己的意圖都已經表達得明明白白。但事實上,對方根本沒有像他們想像的那樣理解,這也是為什麼兩個人之間的互相瞭解如此困難的重要原因。

心理學家Halverson建議:如果你希望更好達到彼此的理解,要直白、清晰、明確地表達意圖,而不是釋放模棱兩可的信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想讓人瞭解自己,首先你得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畢竟,你不說,沒人知道你在想什麼。

怎樣做才能讓表達更清晰?請點擊閱讀微課

為什麼說話無人喝彩?學學邏輯表達

【四】

愛你就能懂你嗎?

請先看下面一個案例:

一位女生朋友時常抱怨男友不懂她,舉的例子是她想吃冰淇淋,對方卻給她奶茶。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他你要吃冰淇淋呢?”

她很理所當然地說:“這是他自己應該知道的啊,我喜歡吃什麼,討厭吃什麼,他都應該記的一清二楚啊,還用我說。”

有多少人的愛情敗給了“我以為你知道”?

在情侶眼中,愛人懂自己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想當然地覺得愛你就應該懂你。但“透明度錯覺”告訴我們,再親密的人也不可能完全知道你在想什麼。

而且,“懂你”這件事,本身就是兩個人的事情,任何一方在譴責對方不懂你的時候,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給了對方懂你的機會?

有調查稱:90%男女的爭吵,都是來自溝通不暢。為什麼會溝通不暢?如何順暢溝通?請點擊

90%爭吵源於溝通,你與TA溝通如何?

因此,即使是在親密關係中,要想讓TA更懂你,不要只讓對方去猜你的想法,溝通才是最好的方法。說出來,Ta才會知道你在想什麼。

【五】

你比想像中的自信

讀者朋友們,當你在觀眾面前表達自我、展示自我,或參加大型表演與比賽等面對眾人時,你是否感覺不自在,無比的緊張呢?其實,這也和“透明度錯覺”有關。

心理學家Thomas Gilovich, Victoria Medvec 和 Kenneth Savitsky,還做了另一個實驗。

他們讓實驗者在眾人面前做演講,之後問這些人有多緊張。顯然的,他們都覺得自己失敗的不能再失敗了,但事實上,聽眾們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些。

心理學家們重複了一次這個實驗。這一次,他們給部分實驗者們解釋了這種“透明度錯覺”,告訴他們,其實聽者根本不知道他們有那麼緊張,也不會發現他們諸如忘詞,說錯話等等的錯誤。

結果,這些實驗者的演講成功率,要大大高於之前。

由於“焦點效應”的作用,人類往往會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自己的注意程度,會感覺自己好像站在聚光燈下,所有的不完美都會被別人注意到。

為什麼會有“焦點效應”?請點擊閱讀微課

我原以為,你在偷偷看我

由於我們以為別人都在注意著自己,而我們又總能敏銳地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這樣,在面對眾人時,就會以為別人都在注意自己,都知道自己很緊張,於是我們就試著去掩飾自己的緊張,試著彌補。然後又覺得這種彌補就是欲蓋彌彰,於是就更加緊張。

讀完本微課,理解了“透明度錯覺”後,當你站在一堆觀眾面前,或是面試時。想一想“透明度錯覺”,你該知道,即使你腦袋裡想著自己緊張的要背過氣去了,自己的這種情緒也不會外泄,而你比你想像中的要自信。所以,你完全可以放鬆一些,笑一笑,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拓展閱讀】

①《我們內心的衝突》

本書實際上是教你怎麼去理智地看待自己內心的問題,對於情緒問題,想要完全靠書解決是不大可能的。精讀君認為,閱讀一些能讓你更瞭解內心問題的書籍,比起那些膚淺的甚至毫不負責任毫無邏輯的心靈雞湯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②《情緒急救》

溫奇這本實用而溫柔的書,對人們的情緒創傷提出自我治療之策,並且及時防止各種或大或小的不良情緒發展到不可收拾的田地,就像一位貼心的私人心理醫生所做的那樣。

③《當下的力量》

你或許生活在對未來的焦慮中,你或許無法擺脫過去留給你的痛苦,你和你的伴侶或許總是糾纏在無盡相互傷害,怎樣解決這些永遠困擾我們生活的煩惱,獲得心靈的寧靜和幸福呢?你也許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④《零極限》

人際糾紛、職場困擾、情感傷痛、靈感匱乏……如有以上問題或症狀,正是您閱讀此書的最佳時機。作者在介紹方法的同時,更加入許多同修的真實案例,生動解讀夏威夷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方法與獨特療效。這是一本通過恢復個體內在平衡,從而將生活調整至和諧狀態的心靈讀物。

⑤《情緒的解析》

你兢兢業業卻總不能升職,你是忍氣吞聲還是據理力爭或者乾脆炒老闆魷魚?一時衝動和愛人吵架,你能不能先冷靜下來,還是各不相讓以致感情破裂?這些情緒的解決方法,你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情商》的作者丹尼爾•高曼這樣評價:“本書繪製了一幅誘人的、完整的、全面的情緒世界地圖,是你絕好的嚮導。”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