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怎樣精准猜對玻璃罐裡有多少顆糖果?
請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在玻璃罐子中放滿糖果(超過目測能力的數量),然後讓人來猜玻璃罐中的糖果數量。
你認為有什麼方法能精准地猜對呢?
科學家是這麼做的:
他們請一群人分別來猜測糖果的數量。隨後,記錄每個人的個人答案、群體的平均數與真實正確數位之間的關係。
在2007年哥倫比亞商學院展開的實驗中,73個學生參與了實驗,群體猜測的平均數為1115顆,與真實數字1116僅差1顆。
然而,73個人的個人答案其實天差地別,離這個真實數字都相差很遠。也就是說,在這個實驗中,人群中湧出的群體智慧遠遠超過了個人智慧。
你想到這種方法了嗎?
另外,科學家也做過相應的反向實驗,即在人們給出自己的答案之前允許人們互相交流意見。多次實驗表明:“群體智慧”的光環消失了,正確率明顯大幅度降低。
糖果實驗中,增強溝通導致群體智慧降低並非溝通問題。而往往是因為,一旦人群中允許相互交流,那麼就一定會有“意見領袖”冒出來,用他們強大的推理能力和無敵的口才,引導和說服他人,使每個人的自主判斷在不知不覺中被“洗腦”,而差異性則隨之降低了。
由此可見,保持群體中的差異性,是群體智慧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一旦喪失了差異性,群體的智慧也就隨之降低或消失了。
【二】
為什麼“雜牌軍”破譯了德軍密碼?
二戰期間,納粹軍庫有一台重要的機器——恩尼格瑪密碼機。它可以説明德軍在對手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協調作戰、彼此聯繫。德軍設的密碼十分複雜,以至於破譯密碼的概率只有1.5萬萬萬億分之一。
然而,英國還是成功地破解了密碼。他們成功的關鍵因素就在於,英國情報局召集了一個多樣化的破譯小組。其成員包括了數學家、工程師、作家、語言學家、古典學家、哲學家等等。
很多人都對這支“雜牌軍”心存疑慮,甚至邱吉爾對此都覺得不可思議,他曾說:“我是跟你們說過,要想盡一切辦法招賢納士,但我們沒想到你們這麼不會變通。”
曾是該小組成員的埃特裡回憶道:“我們從不否決任何新的解決方案,小組成員聚在一起,共同分享自己的智慧,毫不吝嗇的表現他們的差異性”。
正是差異性及多樣性,讓這群“雜牌軍”成功破譯了德軍密碼,最後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
為什麼雷曼兄弟公司會破產?
雷曼兄弟公司,創立自1850年,是全球性且多元化的投資銀行,在破產前,系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2008年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宣佈破產。
雷曼兄弟公司的前員工曾在《哈佛商業評論》上透露,在雷曼兄弟公司,異議被視為斷送職業生涯的罪魁禍首。
有一項針對199間銀行的研究顯示,最具創新精神的團隊是其成員接受過良好教育,但都在專攻不同領域的團隊。而創造出最好產品、程式和服務的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都擁有一個資深、才能多樣化的領導團隊。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時,1美元資產的負債高達30美元。如果雷曼兄弟公司能保持公司的差異性,多傾聽不同意見,也許銀行的領導層,在承擔債務和使用新型會計方法抬高資產價格時,就會三思而後行。
【四】
你是否成為了“窄播者”?
其實,差異性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想要做出明智的決策,也必須確保自己處在一個具有差異性的圈子中。
調查顯示,在社交網站上,每5個用戶就有1個用戶遮罩某個“朋友”發的資訊,就因為他們不喜歡這位元朋友所發的內容。
假如你的朋友圈剩下的都是與你相似的人,那麼你可能只會通過那些和我們相似的人的視角來觀察世界,你就會在無意中變成“窄播者”。
“窄播”可能只會讓我們聽到我們喜歡的、願意相信的東西,我們也永遠不會發現自己的小圈子以外的世界。
當我們的朋友和我們自己太過相像時,我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將注意力放在一類資訊中。這樣就會導致我們無法接觸到那些潛在的新觀點和新思維,無法體會到多樣性、差異性帶來的好處。
【五】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據相關調查顯示:
在美國的專業服務公司中,約有80%的職員坦承,他們會在面試時使用“機場測試”。即,他們會問自己:“在暴風雪來臨時,如果我和這種人被困在機場,我會介意嗎?” 也就是說,這些人都傾向於和那些與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共事。
在投資銀行裡,執行官更喜歡向那些和他們擁有相同國籍的人徵求看法,即使這些人不是最佳人選,甚至這些人的行為有可能帶來不好的後果。
在大學校園中同樣能看到這一現象。
我們通過老鄉會、各類社團協會等等方式,選擇那些和我們有相似性的人當朋友,組成自己的小圈子。儘管在大學裡,我們會比以前遇到更多不同類型的人,但是很多人仍然會選擇那些與自己相似的人交往。
那麼,我們為什麼總是傾向於“同質性”,喜歡選擇與自己相似的人交往呢?
【六】
什麼是羊群效應?
1968年,紐約的兩位心理學家拉塔內和達利,做了這樣一項實驗:
受訪者被領到採訪室,填寫調查問卷。一批人是單獨進行,另一批人則是與另外兩人同行——這兩個人是演員,受訪者並不知情。
在受訪者做調查問卷時,房間的通風口會斷斷續續地冒出白煙。而這兩批人的反應截然不同。
那些單獨做調查的人,反應極其理性。他們會走到通風口,感受煙霧的溫度,猜測那到底是什麼。75%的人會通知管理人員,然後離開房間。
而在另一組人中,兩個演員根據指示,盯著煙霧看了一會兒,聳了聳肩,並不言語,接著填寫問卷。即使真正的受試者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他們也只是回答“我不知道”。
在這種情況下,10個受試者中只有1個人反應了煙霧的問題,其他9個人還是坐在那裡,一邊咳嗽一邊揉著眼睛,試圖看清問卷上的題目。
實際上,這個實驗就是“羊群效應”的表現。
羊群效應,是指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於真實的或想像的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
上面這個實驗中,煙霧已經對受訪者產生了不良影響,但是周圍群體的力量,卻使他們的理性判斷失去了作用。
也正是因為“羊群效應”的作用,使得我們在交朋友時,也總喜歡選擇與自己相似的人。
【七】
怎樣獲得多樣性?
千篇一律往往會導致嚴重的錯誤。那麼,我們該如何獲得多樣性,以避免陷入這樣的危險中呢?
作家諾瑞茲給出了以下4點建議:
1、在工作和自己的圈子裡,主動徵求異議和相反的意見。
2、改組社交圈,主動結識一些與自己不同的人,可以和不同年齡、性別、膚色和觀點的人做朋友。
3、有意識地去尋找多樣化的資訊,在社交媒體中,關注那些與我們有著不同興趣和觀點的人。
4、在工作中,要有意識地建立多樣化的團隊。
總而言之,不管在工作、生活或者網路中,我們都應該為自己創造出一個可以讓各種想法及觀點碰撞的環境,使自己多接觸一些不同的觀點。
聽到與自己相異的觀點,甚至是相反的觀點,即便你認為對方觀點完全錯誤,也不要急於辯駁。而應該換位思考,對方為什麼會這麼想,出發點是什麼,是什麼樣的視角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會從這種觀點碰撞中收穫更多。
【拓展閱讀】
如何刷出你的最強大腦,你可以參閱以下書目:
①《學會提問》
該書被評為批判性思維領域“聖經”之作!(豆瓣評分8.5)
②《思考,快與慢》
該書受到著名經濟學專家巴曙松與知名地產商任志強的推薦。(豆瓣評分8.3)
③《你的燈亮著嗎?》
這本書沒有教人如何解決問題,也沒有大談深奧的方法論。相反,書中用了很多精心設計的幽默事例,啟發讀者去思考其中隱含的真實問題或機遇,很容易理解。(豆瓣評分8.2 )
④《金字塔原理》
該書常年名列各國暢銷書排行榜前茅。(豆瓣評分8.1)
⑤別做正常的傻瓜
這本書基於獲得諾貝爾獎的行為決策學,又基於作者10餘年的管理教學經驗,幫你揭示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熟視無睹的決策誤區,並教你如何糾正。(豆瓣評分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