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腦海中有塊橡皮擦一樣,患了老年癡呆的人,記憶會被一點點的擦去,直到完全失去認知。這種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被稱為阿爾茨海默症,即老年癡呆。
目前我國老年癡呆患者約有1000萬。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高齡、空巢、留守老人逐漸增多,老年癡呆的發病率也日益上升,並且呈年輕化的趨勢。專家提醒,從50歲開始,就要注意和預防。
◆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陸正齊教授
老人出現這些情況,就有可能是老年癡呆
最新發佈的《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白皮書》顯示,我國每年走失老人中有72%的老人存在記憶力障礙,1/4老人經醫院確診患有老年癡呆症。社會對老年癡呆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並不高,很多老人病情嚴重了才被家屬發現,往往確診時已經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治療難度非常大。
如何在老人患病初期就能及時發現此病呢?對此,陸正齊教授指出,“早期發現對於疾病治療很關鍵,平時家屬可以注意這幾個信號:第一經常丟三落四,很多剛發生的事情一轉眼就忘了,臨床上稱之為暫態記憶遺忘;第二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第三情緒不穩定,容易焦慮、生氣和抑鬱;第四經常性睡眠不好。”
老年癡呆是種病,不同于普通的衰老健忘
每個人都會有偶爾忘事的時候,隨著年齡增大,老了記不住事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對於“老糊塗”的健忘和老年癡呆引起的健忘,該如何區分呢?陸教授特別指出:“沒有時間規律性的健忘,是大腦功能退化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而癡呆引起的健忘則會從近期記憶的丟失到後期的全面性遺忘,這是神經損傷的表現,臨床上應儘早識別。”他進一步補充,“如果經常性忘記近期發生的重要事情,並且情況越來越嚴重,比如開火之後忘了下一步要做什麼,也忘記自己開了火......這通常是一個病理性的症狀,需要家屬高度關注,儘早帶老人去醫院排查是否患有早期的老年癡呆症。”
別忽視老年癡呆的三大典型症狀
陸教授介紹稱,老年癡呆的症狀表現,臨床上叫做“ABC”三大症狀——
● “A”指的是日常生活能力的受損(ADL),比如做飯、買菜、洗衣服這種基本的事情不會做了;
● “B”指的是行為(Behavior),精神行為異常,比如失眠、焦慮、抑鬱、幻想等等;
● “C”主要是指認知功能(Cognition)。
而認知功能下降又有六種表現:
第一早期的記憶問題,指剛剛發生的事情轉眼就忘;
第二語言功能障礙,理解能力下降,詞彙越來越少,描述東西不清楚,跟家屬溝通出現問題;
第三注意力不集中;
第四情感障礙,會出現一些緊張、焦慮、抑鬱等;
第五睡眠障礙,腦子裡產生的“垃圾”(引起癡呆的Aβ澱粉樣蛋白)都要靠晚上睡眠把它清理掉,如果睡眠不好,就會加重病人病情;
第六視空間障礙,病人即使去到熟悉的地方也容易走失;這些症狀呢,都在高度提醒這個老人可能患上老年癡呆。
三分鐘教你識別家裡老人是否患有老年癡呆
當發現家裡老人出現“不對勁”的時候,要怎麼判斷他有沒有患上老年癡呆呢?陸正齊教授特別指出,只需要做兩個小測試,問些問題,觀察有沒有四個典型的表現就能發現。
首先是“一分鐘測試記憶力”:告訴老人五種不同類別的物品,比如動物中的貓,植物中的竹子,交通工具中的火車,蔬菜中的大白菜,水果中的蘋果,讓老人家記住,一分鐘之後再提問;在中間這一分鐘,同步進行“畫鐘試驗”,叫老人家畫個十點十分的鐘,看他能不能畫對。畫完鐘之後,再來問他,剛才講的五樣東西,能不能想起來。
老年癡呆的日常表現還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 “尾語症”:老人在說話的時候喜歡加“啊、呀、誒”等語氣詞;
● “轉頭症”:當老人想不起來要說什麼,會把頭轉向旁邊求助;
● “說假話”:對於一些沒發生過的事情,老人會不自覺說假話來逃避問題;
● “微笑症”:當老人想不起來或者不知如何作答時,通過微笑把自己偽裝起來。
最後陸教授提醒:“通過以上的測試法,發現老人家五個東西能記住四個,一般問題不大,如果五個明顯只能記得兩個,畫鐘時,把時針分針弄錯了,也畫的不夠圓,四個日常表現也依次出現的時候,就應該儘早把老人送到醫院,去尋求神經科醫生的建議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