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家店從無名小攤到排隊地標,40年鑄成一段傳奇

—— 四十年的味道 ——

從溧水到南京

從小攤到小店

從青年到老年

四十年如一

芳 婆

是的,芳婆就是史芳婆的名字。

“老婆婆癱瘓,我來南京照顧她。”史芳婆從溧水來到南京,每天挑著擔子賣蒸兒糕。上午在三茅宮,下午在石鼓路。後來老人去世了,但小姑子還沒成家,芳婆決定留下。

正逢改革開放,早點攤的生意就一直堅持了下來。89年,史芳婆終於有了自己的小門面,在老三茅宮。糕點也從最初的蒸兒糕演變成了茶糕。

92年,店面被拆了,分了王府大街的小店,一做就做到了現在。史芳婆說,今年剛好是第40個年頭。

茶 糕

“元老”產品,也是招牌之一。

剛出鍋的茶糕,白嫩可愛,咬下去鬆軟,嚼起來又不失韌勁。米粉的自然甜味加上薄薄的砂糖味,清淡香甜。

▲大米粉摻著少量糯米粉,手動過篩。

▲一層米粉,一層白砂糖,再一層米粉。用工具掃平。

▲分割後撒上青紅絲,上鍋蒸4分鐘就好啦。

一袋米粉30斤不到,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用掉12袋米粉。

匠 心

“除了小元宵是機器做的,其他我們都是手作。”

13年關門修整,將原本在後門的後廚移到了二樓。

芳婆在江寧有個小廠,自產自銷。小元宵吃起來軟糯彈牙,老少皆宜。

後廚裡擺著熬好的赤豆和自製的酒釀,每一鍋都現賣現熬。下面要買沒了,這邊才會開始熬煮。所有的產品都是這樣。

後廚的師傅說赤豆元宵裡並沒有用藕粉,是用做麵筋的面水熬的。每一部分都是親自製作,難怪在別家吃不到這樣的味道。

每個做老鹵蛋的雞蛋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個頭都差不多。後廚師傅說老鹵只有芳婆知道,秘制配方。鹵蛋入味,鮮香鹹甜口,就是南京人好的那一口。

95年的時候,臺灣八寶粥進超市,芳婆的老客買來給芳婆嘗嘗,希望芳婆也能做起來。芳婆經過反復的改良試驗,做出了南京人的八寶粥。

現在做烏飯的很少見了,大多都是紫米的。因為做烏飯真的是一個大工程。先要將烏飯葉打碎,泡水,至少要泡6、7個小時。濾出碎葉後泡米,再上鍋蒸。

芳婆家的烏飯從89年開始做,一直堅持到了現在。烏飯只有早上才有,最早9點就賣完了。

可以說,芳婆家每一樣都是招牌,因為每一步都是用心做,每一樣都不平凡。

堅 守

“還會擴大店面嗎?”

“相比以前的小攤子,這個店已經很大了。”芳婆笑著說。

“會一直做下去嗎?”

“走一步算一步,只要我還能做的動。”

這一方小店,所有的員工都是芳婆的親戚朋友。小店全年無休。從前都是5點起來準備,隨著生意越來越好,起得也越來越早。

操作間在二樓,師傅們總會拎著一大桶沉甸甸的、滾燙的食物,在狹小的樓梯間之間來回穿梭,“來來讓一下,燙啊”每天就這樣來來回回、上上下下。

要吃什麼直接在視窗說,這邊立刻就備餐收錢。一碗一碗的得自己拿到桌上,位子也得提前占好。在芳婆吃飯,拼的就是個眼疾手快。

你是排隊的還是插隊的阿姨們心裡跟明鏡一樣。有人反映阿姨們的脾氣不大好,但是每天超長時間的待機、高強度的工作,情緒什麼的都在情在理。

食 客

芳婆如今幾乎成為了王府大街上的著名地標,連外地人都會把芳婆納入必去地點之一。

但芳婆沒有做過什麼宣傳的,這裡還是老客居多。“我們不要宣傳,就踏踏實實做好這個小店就滿足了。”

或從前住在附近,或吃著芳婆長大。來吃的老年人居多,如今年輕人也不少。一方面是小孩子們都長大了,另一方面現在資訊的流傳,芳婆的名聲也傳出去了。

這位沙師傅,聽說我們來採訪芳婆,特別熱情地講述他的情懷。“開了多少年,就吃了多少年。”“原料、用心!別家是比不來的!”

接地氣的美味、超高的性價比,深受南京人民的喜愛。店門口永遠都是長長的隊伍,店內永遠都是坐滿了的座位。

芳婆,是一個人,也是一家小店。店如其人,淳樸、實在、平凡而又不簡單。樣樣都是招牌,點什麼都不會出錯。

40年,芳婆與她的店一起,見證了南京的變遷,陪伴了一代新老南京人。提到王府大街,人們總會津津樂道,那裡有個芳婆……

芳婆糕團店

▼ 王府大街50號

6:30-19:00

人均11元

標籤:糕團店 酒釀元宵 史芳婆 烏飯團 老鹵蛋

----------END----------

本文由飛豬簽約自媒體 南京頭條 為您推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