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索尼 A7R2 與 A7S2 如何選?

一、前言

其實以索尼ILCE-7RM2(以下簡稱A7R2)和ILCE-7SM2(以下簡稱A7S2)的定位,本來是不應該有這篇評測的。以上一代的A7R和A7S為例,一個主打高圖元高解析力高畫質,一個主打高靈敏度和視頻超采,涇渭分明,互不干涉,定位明確。

然而,如果一直這麼定位明確下去,索尼也就不是索尼了。

發佈於去年的A7R2在宣傳當中同樣主打了4k視頻拍攝和高感光度性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了自家A7S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於是大家翹首期盼A7S2能有什麼大幅度躍進,以甩開自家A7RII的水準實現差異化定位。

但是並沒有——明顯的改進只是4k內錄(這還只是跟A7R2站在了同一條水平線上)和五軸防抖,感測器還是那塊1200萬圖元的,仍然沒有相位對焦。於是A7R2的震撼和A7S2的失望形成了鮮明對比,打算購買A7R2一台機器以兼顧視頻和照片拍攝的使用者也是越來越多……

那麼,A7R2和A7S2究竟在日常使用中有多大的差異,A7R2宣稱的高感光性能和4k視頻能否接近或達到A7S2的水準(即使是接近也已經很有性價比,畢竟是以一敵二),便成了我們最關心的東西。

本篇評測也就是從這個出發點開始——本評測分為“靜態畫質篇”和“動態視頻篇”兩部分,分別針對二者的靜態和動態拍攝性能來進行考量。

二、規格參數對比/測試環境

測試機身:

索尼 A7R2

測試使用的索尼 A7R2微單,可以租賃體驗

索尼 A7S2

測試使用的索尼 A7S2微單,可以租賃體驗

轉接環:

測試使用的Metabones 四代轉接環,統一轉接佳能鏡頭測試

多機位加長快裝板:

測試使用的加長快裝板,實現兩台相機同機位測試。

其他方面的規格基本一致,包括金屬機身、T*鍍膜電子取景器等新特性。

售價方面,現在A7S2比A7R2稍微貴一點,但是都在16000元左右,屬於同一水準。

靜態畫質篇三、解析度測試

測試方法:轉接同一支尼康口蔡司Otus 55mm f/1.4 ZF.2鏡頭,光圈設為f/5.6,對解析度標板進行拍攝,讀取全畫面中最高的解析度數值。RAW(無壓縮)轉錄無損tiff,所有銳化和降噪關閉。

這個結果屬於意料之中,畢竟兩台機器分別是索尼現在全部相機產品線裡圖元數最高和最低的機器——何況a7r2還沒有光學低通濾波器。

四、寬容度測試

>>>>理論動態範圍部分

首先是我們測試的傳統專案之一——理論動態範圍指標,分為1/60s和30s快門速度兩種情況。

首先是1/60s短時間曝光的數值:

憑藉著近四倍的圖元增益,這個專案上A7R2還是可以壓A7S2一頭的。

30秒長曝:

30秒長曝的情況下4倍圖元也救不了A7R2的高密度BSI-CMOS了。很顯然在五軸防抖微單的散熱條件下,低圖元FSI-CMOS在避免長曝光熱雜訊上有先天的優勢——即使A7R2已經通過連發三個固件得到了極大的長曝性能提升。

>>>>基準感光度暗部有效圖元部分

對於不同圖元的機器從信噪比方面出發進行畫質對比一直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之前對於信噪比的評價通常使用轉移特性曲線(欠曝深度—信噪比關係),但是一來看起來不直觀,二來對於不同圖元的機器來說存在一些困擾。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們改用有效圖元代替轉移特性,來進行信噪比對比分析。

有效圖元的意義:當將原始圖片縮小到該有效圖元的數值時,縮圖後的圖片具有給定的信噪比數值。或者說,當對畫質的要求限定在需要xxdB信噪比的時候,該相機在當前條件下最多能輸出多大的合要求圖片。

A7S2的長曝性能令人驚訝,可能跟片上電晶體數量偏少(相對於現在的主流全幅感測器),易於控制發熱有關。但由於圖元太低,並不推薦用於風光拍攝……

五:高感光度測試

從本次評測開始高感光度性能也以有效圖元作為評價標準,測試的來源資料為18%中性灰信噪比,通過演算法轉化成有效圖元數值。有效圖元的意義和寬容度部分的類似,指在給定的信噪比條件和感光度下,某款相機最大可以獲取的畫質合格圖片的大小。

很顯然,限定信噪比30dB的情況下,在ISO12800以下,A7R2都比A7S2有實際畫質的優勢。考慮到一般人常用的感光度不會超過25600(誰整天趴黑森林裡拍老虎獅子豹的,再說有這種需求為什麼不考慮1DXII和D5呢),不太建議僅僅為了高感光度畫質去考慮A7S2。

六、非畫質部分測試

>>>>合焦速度

採用自製的特殊碼錶進行對焦速度測試,環境照度200lux,合焦區間0.8m到無窮遠,測試三次取平均值。鏡頭為索尼FE 55/1.8ZA。

差距其實並不大。甚至從實際體驗感受上來說,如果不看型號我無法分清a7s2和a7r2兩台機器的對焦體驗——a7r2在PDAF之後也有靠反差對焦進行合焦確認的步驟,一定程度上以速度換取了精度。不過,如果是追焦的話,A7R2就甩飛A7S2無數條街了——A7S2的追焦基本只能用不可用三個字來形容。

>>>>最小對焦亮度

A7R2相對於A7S2來說在這方面表現稍稍弱一點,但相對於採用獨立相位檢測模組的單反相機來說,依然是極為優秀的水準——相對于單反相機普遍0.x lux的最小對焦亮度,這基本上是數量級的差異。

七、畫質部分測試總結

>>>>A7S2:不是我畫質不好,奈何超采太暴力

其實從純粹的資料對比當中我們也能很明顯的看出來,純粹為了拍照的話,A7S2在各方面都被A7R2甩飛出去,即使是S系列引以為傲的高靈敏度性能。單就單圖元的感光性能來說A7S2十分給力,但是面對4200萬圖元的暴力超采,雖然在極高(≥25600)的感度下,A7S2存在一定幅度的畫質優勢,但是普通人用這種級別感光度的時間會有多少,真心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總而言之一句話:以照片拍攝為主的用戶不建議購買A7S2,即使你對高感的需求比較大,也同樣如此,畢竟縮圖大法好。

然而到了視頻這一塊,情況恰巧反了過來——A7S2有著全幅超采的加持,A7R2由於現在技術限制讀取速度跟不上,只能在APS-C畫幅當中實現超采。看過我們關於等效光圈的文章(

什麼是等效光圈?)的用戶應該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那麼視頻一出,A7S2能否翻身?能翻多少?視頻能否成為A7R2/A7S2的一個新生糾結點?請看下一部分【動態視頻篇】。

動態視頻篇

一、白天4k視頻、全幅模式、無S-Log畫質對比

由於視頻畫質目前來說做量化有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還是採用傳統的方式,用比較截圖的方法來對比視頻畫質。

所有圖片均可點擊查看大圖。

首先是白天光線良好情況下的測試,都開啟全畫幅採樣,此時A7S2工作於超采模式(實際1010萬超采到829萬,超采得不多,但仍然是超采),A7R2工作于傳統的抽行模式。理論上來說4200萬抽行829萬對於畫質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實際如何呢?

(所有對比截圖均有對應的原始視頻可供下載,下載連結見官網。視頻拍攝、編輯、輸出均基於最高畫質的25p/100M模式)

可以看到,在光線良好的前提下,A7R2和A7S2的畫質不存在明顯的區別。抽行相對於超采損失的面積並不會明顯影響視頻畫質。

二、白天4k視頻、超采模式、無S-Log畫質對比

本環節當中A7R2使用APS-C裁幅模式,鏡頭焦距設為16mm。A7S2採用全幅模式,鏡頭焦距設為24mm,使得二者都開啟各自的超采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測試採用的鏡頭16-35/4ZA在16和24焦距下畫質存在少許差異,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仔細對比可以發現超采模式下A7R2的字體細節相對於A7S2來說偏糊。不排除是由於FE16-35在16端的畫質不如24端造成,僅供參考。

三、白天4k視頻、全幅模式、S-log開啟對比

A7R2和A7S2支援的s-log級別並不相同,A7R2最高可以支援到S-log2,開啟S-Log2時最低ISO為800。A7S2最高可以支援S-Log3,開啟時最低ISO1600。測試時兩台相機均設為以上的設置,鏡頭光圈收到f/11防止過曝。

四、白天4k視頻、超采模式、S-log開啟對比

本環節當中A7R2使用APS-C裁幅模式,鏡頭焦距設為16mm。A7S2採用全幅模式,鏡頭焦距設為24mm,使得二者都開啟各自的超采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測試採用的鏡頭16-35/4ZA在16和24焦距下畫質存在少許差異,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A7R2和A7S2支持的s-log級別並不相同,A7R2最高可以支援到S-log2,開啟S-Log2時最低ISO為800。A7S2最高可以支援S-Log3,開啟時最低ISO1600。測試時兩台相機均設為以上的設置,鏡頭光圈收到f/11防止過曝。

畫質基本相當。s-log3依然有著它本身的優勢。

五、夜晚4k視頻、全幅模式、S-log關閉對比

暗光視頻畫質測試環節統一使用ISO6400,f/4的設置。此時快門速度為1/25-1/30s,可以滿足25fps視頻的要求。

A7RII相對於A7SII的差距一下子拉開了。畢竟從有效感光面積上來算的話,A7R2只相當於M43畫幅的水準(抽行只用到了20%的感光元件面積),跟A7SII的真·全畫幅拼高感,自然是毫無勝算。

六、夜晚4k視頻、超采模式、S-log關閉對比

暗光視頻畫質測試環節統一使用ISO6400,f/4的設置。此時快門速度為1/25-1/30s,可以滿足25fps視頻的要求。

本環節當中A7R2使用APS-C裁幅模式,鏡頭焦距設為16mm。A7S2採用全幅模式,鏡頭焦距設為24mm,使得二者都開啟各自的超采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測試採用的鏡頭16-35/4ZA在16和24焦距下畫質存在少許差異,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差距有所縮小,畢竟A7R2從M43 vs 全幅進化到了APS-C vs 全幅,有進步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七、夜晚4k視頻、全幅模式、S-log開啟對比

暗光視頻畫質測試環節統一使用ISO6400,f/4的設置。此時快門速度為1/25-1/30s,可以滿足25fps視頻的要求。

S-Log3對於夜景色彩的保留明顯好於s-log2。畫質差距進一步拉大。

八、夜晚4k視頻、超采模式、S-log開啟對比

暗光視頻畫質測試環節統一使用ISO6400,f/4的設置。此時快門速度為1/25-1/30s,可以滿足25fps視頻的要求。

本環節當中A7R2使用APS-C裁幅模式,鏡頭焦距設為16mm。A7S2採用全幅模式,鏡頭焦距設為24mm,使得二者都開啟各自的超采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測試採用的鏡頭16-35/4ZA在16和24焦距下畫質存在少許差異,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九:測試總結

其實結合靜態圖像測試篇和本篇,我想大家的結論應該和我是一致的——

A7S2的價值僅限於弱光視頻,其他需求都應該選擇A7R2。

縱然有超采加身,但實際上光線好的情況下拍攝的視頻,A7S2在A7R2面前占不到多少畫質便宜,除非仔細對比。有人說到s-log3,s-log3本身是好東西,但是A7S2在開啟S-Log的時候有一個ISO1600的限制,而對於A7R2來說,這個限制是800,明顯實用得多。君不見多少人拿個大光圈鏡頭想拍s-log素材,還需要滿世界去找ND鏡(笑)

而且APS-C畫幅也並不是完全的劣勢,至少你可以用APS-C畫幅專用鏡頭來拍攝4k視頻了,而A7S2的APS-C裁切模式下原生就只有563萬圖元,只能拍1080p。更何況好多優質電影鏡頭的像場是super35(略小於APS-C),你有全幅底子也用不上。說到這裡,反而是A7R2在偷著樂了。

更不要說A7S2缺失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功能——片上式相位對焦,跟焦只能拿手擼,對於非專業用戶來說,確實也只能徒增煩惱。

還是希望A7S3能提升一下圖元(2000萬左右,至少裁幅之後可以1:1輸出4k),加入相位對焦,才好更進一步提升它作為強力視頻器材的價值。

最後,還是再強調一遍這個結論:

A7S2的價值僅限於弱光視頻,其他需求都應該選擇A7R2。

十:番外篇——等效光圈能否拯救世界?

評測當中反復提及這樣一件事——A7R2只能在APS-C畫幅模式下實現超採錄制,此時就畫質而言應該說相當於一台“A6000S”。然而在之前的文章當中,我們提到過一件東西,可以讓APS-C畫幅相機的畫質逼平全幅,這件東西是什麼大家還記不記得?

(我說的當然不是嘴炮了)

就是這個東西——

減焦增光接環。其原理可以參見:

等效光圈原理的幾個推論

現在唯一帶EF卡口轉接後自動對焦的,同時也是畫質最好的接環就是Metabones Speed Booster,縱然價格十分坑爹(4000元以上了),但相對於再購買一台A7S2來說,投入的預算只有它的零頭。如果能達到相當的畫質,對於有需求的人來說,也不愧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我借了一個接環做了簡單測試,視頻截圖結果如下:

A7R2加了減焦環之後可以放低一檔ISO,於是在暗光畫質上就這麼追平了A7S2。甚至銳度上還有所超出,畢竟1500萬圖元、無低通相對于1010萬圖元帶低通的先天優勢在這擺著。

然而這種方案也是有局限性的,主要在於:

1、無法使用索尼自家鏡頭,只能轉接佳能頭

2、視頻當中無法連續自動對焦(A7S2好歹還有一點連續自動對焦功能,這貨是一點都不行,用過普通Metabones接環拍視頻的人應該知道我說的是什麼)

3、個別佳能鏡頭可能會有相容性問題

所以此方案畫質上沒有問題,但是終究只適用於少部分人。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