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提到雙腳給板子加壓時,我們會下意識地想到雙腳給板子施與同樣的力量。這樣的施壓僅限於我們站在平地上,即當我們垂直站立在水平線上。我們在雪道上滑行時,雙腳對雪板加壓的形式與平地站立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滑行中做轉彎運動時,山下腳的壓力會比山上腳大一些。山上腳的壓力大於山下腳的情況幾乎沒有,如果有的話,那只能是出現在特定的練習動作裡。
*【Burton初級入門款,雖然它沒有其他板子的彈性好,沒有更多的技巧,但它可以讓你從一個菜鳥變得越來越有自信,帶你一步一步邁向更多的水準】
既然我們滑彎時,雙腳的壓力強度不同,為什麼我們使用雙腳加壓(或者施壓)這樣的術語呢,這樣講的目的是說明兩隻腳給雪板加壓不是孤立的動作,而是一個相互配合的整體動作:即,山下和山上腳對雪板加壓力度的大小雖然不同,但是兩隻腳加壓的動作不是孤立,而是相互配合的,這種配合是為了身體整體的運動。換言之,為了身體整體平衡的運動,達到驅動雪板轉彎的目的,兩隻腳需要相互配合,以山下腳為主,山上腳為輔,根據滑行速度和離心力的大小,合理地支撐身體達到平衡。
*【整體鏡面用深球面形狀設計,可以提供大視野,大大減弱色差,從而提高娛樂性和安全性,良好的彈性能更好防止運動中滑落的情況出現,可調節卡口,讓您更好的掌握最舒適的感受】
下面根據個人滑行平行式的體會,詳細說明一下滑行時,外腳(山下腳)和內腳(山上腳)的作用。簡單點說,外腳的作用是維持轉彎的力量,讓身體保持平衡不倒,內腳來引導轉彎的方向。換句話說,山下腳是汽車的油門,山上腳是方向盤!當然,山上腳作為方向盤控制方向時,不是一點都不加力,根據需要山上腳也要給雪板施加壓力。那麼如何有效使用山上腳呢?需要借助一個合理的滑行站姿來向雪板傳遞壓力,同時充分吸收雪面對雪板的阻力。轉彎過程中,如果站姿不穩定左右亂晃,雪板就無法準確地承受來自雪面的壓力。例如,當重心後置即後坐時,腳部會喪失微調的能力,這時如果用身體整體的傾倒來調整立刃,就非常容易失去平衡,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摔倒的經歷,尤其是在初學階段。
*【高密度材質,抗寒耐衝擊,有效提高您滑雪中的安全係數,設有自由開關,可調節風口大小;柔軟天鵝絨棉,保暖親膚,佩戴舒適,可拆卸耳套,方便日常清洗,清晰不縮水不掉色】
把上面的描述總結一下,基於合理的滑行站姿,讓山下腳施壓與雪板,讓山上板有效地引導滑行方向;換言之,讓山下腳施壓與雪板引發做出合理的滑行站姿,引導山上板來控制轉彎的方向。雖然現在的大頭板被加壓後,雪板變形能自動滑出彎,但是不等於雪板就完全地自動地有方向。高水準的滑雪者在入彎後,以合理的站姿驅動並控制雪板立刃,能更主動地控制雪板的滑行方向。能否做出這個合理的滑行站姿取決於你對內腳(山上腳)加壓與控制山上板的功夫!
*【選用科技防水面料,防風,保暖透氣,並具有防油污功能,迴圈鎖溫,保留溫度,快速透氣,時刻保持身體舒適乾爽】
在C彎的後半個彎裡,雪板斜坡向下滑行時,假想:山下腳的大拇指外側和腳後掌的內側連成一條線,壓力全部集中在這條線上,這條線的朝向要和板刃的朝向一致;另一方面,山上腳的小拇指外側要和腳後掌的外側連成一條線,山上腳的壓力要集中在這條線上,這條線的朝向要在板刃朝向的內側一些。如果,內板不做這樣的運動,而只是隨著外板加壓而加壓,會出現什麼現象呢,內板板頭會直接切雪,會出現雙板的板頭分開,板距呈V字狀。還有一種情況,如果內板頭不往山上旋轉,就會出現板頭相互打架,板尾分開倒V字的情景。前者容易出現在中級水準者身上,因為你已經開始知道如何立刃加壓了,後者會出現在初學者身上,因為你還不會主動地驅動雪板,尤其是山上板!無論哪種情況這樣的板型是導致滑行中板子顫抖的一個原因。
*【採用高檔橫紋塔絲隆,表層防潑水,潑水後會自動凝珠滑落,不會浸濕手套。保暖舒適,防風吸汗,透氣性好、手感乾爽、不易褪色,色澤牢固經久耐用】
觀看那些真正的高手們滑平行轉彎時,尤其是大彎和中彎時(如果你在雪道上看不到,可以看我土豆網上翻譯的視頻),入彎時,內板會有往回收的動作,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雙板的滑行方向一致,順利做出這個動作,必須有內腳加壓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