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2年央視那次著名的“你幸福嗎?”採訪活動嗎?今天要特別分享的書籍就跟這個神問題有關,名叫《幸福經濟學-創造真實財富》。其提出了一個基本的觀點,即:金錢只是財富的其中一方面,收入不能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組織和個人財富多少的唯一標準,而應納入人的幸福等更多因素。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本書(針對什麼問題)?(Why)
作者安尼爾斯基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幸福經濟學家。他注意到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經濟在不斷增長可是人們的幸福感和快樂程度卻沒有隨之增加,反而有整體下降的趨勢。從而透露出了GDP作為反映人類進步關鍵指標是有缺陷的,於是採用了新的真實發展指數(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GPI,來對一個地區的財富進行重新衡量)。其實,央視的那個問題,也說明了我們國家的GDP雖然不斷增長,但是人們的幸福程度是否隨之提高卻無法確切知道,暗含了兩者沒有必然聯繫無法根據收入直接判斷的意思。
書裡主要講了什麼內容?(What)
其分別從國家、組織/企業和個人三個層面對真實財富進行了再定位。首先,從財富一詞英文和希臘文的起源談起。由英語中weal(康樂)加th(情形)的組合可以看出,財富最初有幸福和康樂的意思。而希臘文財富對應的euporeo則是en(健康的)加poros(通路)組合,即有通往健康的路徑的意思。從而反映了財富自古就不僅僅指物質上,更多的則是表現在精神領域。
書中舉的兩個例子(不丹王國與因紐特人)比較有意思。
不丹與中國西藏接壤,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GDP全世界排名只有117位,屬於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但是全民信奉藏傳佛教,環境和空氣品質極佳,幸福指數極高,也是全球唯一一個不用國民生產總值(GNP)而用國民幸福總值(GNH)來衡量福利和發展程度的國家。雖然,諸如幸福、環境、文化保護和個人的情感等很難去量化,但這個國家的政府依然堅持以此為導向制定發展目標和措施。
還記得梁朝偉和劉嘉玲08年的那場世紀婚禮嗎?其舉辦地就是位於不丹境內的Uma Paro酒店(國王名下的)。據稱,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劉嘉玲覺得這裡的人們很快樂不是來源於物質,而是精神的富足,是一個快樂的國度。
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人(跟我一樣同屬黃種人),人們相處得十分和諧,雖然依靠捕獵為生過得沒那麼容易,但是自給自足社區整體的幸福指數較高。在那裡,人的核心資產或財富是各種技能,如打獵、唱歌、醫術、講故事和蓋房子等。他們看中心理、精神、情感和生理的整體平衡,社區成員之間互幫互助,注重知識的分享,彼此之間高度信任。而這些都是用金錢和傳統意義上的財富難以衡量的。
書中內容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如何加以利用?(How)
其中的個人真實財富的章節跟我們是直接相關的。實際上,網上不時就會爆出因為健康原因英年早逝或者因為婚姻問題而人生亮紅燈的明星的新聞,而這些普遍認為擁有很多財富的人實際上卻難以跟真正的幸福劃等號。而作者提出的如下個人真實財富的內容,對我們或有很大的啟發。
1、 生活滿意度
2、 健康(生理和心理上)
3、 事業有成令人滿意
4、 與愛人/家人/朋友等關係的和諧
5、 社交豐富
6、 有個人的閒暇時間,能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
7、 財務自由,有保證
8、 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也就是說,真正的財富不能僅滿足人的部分需求(如財務上),如果其影響甚至剝奪了我們在別的方面的需求,其價值是要打折扣的。
其實,我們在求職應聘時已經在運用類似的原則。因為,除了考慮薪資和待遇,我們還會看公司的文化、加班情況(是否有足夠的休息和自由時間)、工作環境如何、同事及上下級關係相處情況和企業的社會責任等。也就是說一個公司和組織的真實財富和價值,也不能僅僅從營收、利潤等去衡量。
總之,這本書能帶給我們看待金錢和財富的新的更加全面科學的視角,同時也是跨學科(跨界)研究的典型案例(經濟學、會計學、宗教和社會心理學等),仔細讀下會有更多的收穫和啟發。最後提下,此書的作者是加拿大阿爾比政府的高級經濟政策顧問,還被中國政府聘請參與綠色GDP核算專案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