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勸酒的人就會說:
事實真是這樣嗎?
喝酒迅速上臉的人,真的更能喝酒?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喝完酒後,
酒精在體內是怎麼運行的▼
首先,酒進入體內後,乙醇脫氫酶(ADH)把乙醇(酒精)變成乙醛;
然後,乙醛脫氫酶(ALDH)把乙醛變為乙酸;
最後,乙酸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
★ 接下來,我們步入正題:
一、喝酒臉紅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人喝酒就會臉紅呢?大多數人肯定會說:因為酒精裡有乙醇呀!
對於這樣的回答,只能無情地給朋友們打上大紅叉了。
其實,導致人臉紅的並不是乙醇,而是乙醛(yǐ quán)。
乙醛有擴張毛細血管的功能,喝了酒以後,酒裡的乙醛使得人面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通過得更多,人的臉才會紅起來。
人的身體裡有兩種酶會對酒精產生作用,一種叫做乙醇脫氫酶,這種酶能夠迅速將乙醇轉化為乙醛,體內含有大量這種酶的人,往往能夠在喝酒後很短的時間內出現臉紅的症狀。
另外一種稱為乙醛脫氫酶,喝酒臉紅的人是只有前一個酶沒有後一個酶,所以體內迅速累積乙醛而遲遲不能代謝,因此會長時間漲紅了臉。
二、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大嗎?
酒桌上,喝酒臉紅的人經常會被多勸上幾杯,理由是,酒精都隨著通紅的臉排除體外了。
其實,恰恰相反,喝酒臉紅,其實代表已經中毒了,而不是酒量大。
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70%的漢族人體記憶體在“杜康基因”,有助於加快乙醇分解至乙醛,但大量累積的乙醛會導致人體內毛細血管充血,外在表現就是喝酒臉紅,而人體此時其實已經進入酒精中毒的狀態。
從生物化學的角度分析,“杜康基因”其實就是乙醇脫氫酶;但“杜康基因”其實只是參與了酒精分解過程的第一步,降解了大多與乙醇相關的毒素,對於第二步分解過程卻是“無能為力”。
從乙醛轉化為乙酸,需要依靠乙醛脫氫酶,而60%左右的亞洲人體內這種酶很少。科學研究證明,乙醛的毒性其實比乙醇還高,其作用於心血管系統,引起血管擴張、毛細血管破裂,外在表現就是喝酒的人面紅耳赤、頭暈目眩。
人酒量的大小,完全由體內分泌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多少來決定。這兩種酶的多少,是先天形成的,目前沒有任何辦法能促進它們的分泌。因此喝酒臉紅者尤不適合過量飲酒,否則會大大加重肝臟負擔。
三、喝酒臉紅有什麼危害?
有研究表明,對於酗酒的人來說,讓你臉紅的基因缺陷同時對食道癌的高發也有著重要影響,那些有著“一好一壞雜交基因”的人如果酗酒,得食道癌的風險可能比沒有這種基因缺陷的人高。
所以醫生可以通過問病人是不是喝酒容易臉紅來判斷他們是否存在乙醛脫氫酶2缺陷,並且應該勸告他們少喝酒,並且增加食道癌方面的檢查。這項研究中的主要物件是日本和臺灣地區的人群。
作為補充,2010年的一篇論文對大陸人的情況也進行了研究。結論類似:存在乙醛脫氫酶2基因缺陷的酗酒者比正常酗酒者患食道癌的幾率更高。
結論:喝酒臉紅不是壞事,它提示你有基因缺陷。
許多人依據自己是不是醉倒來判斷該不該繼續喝,甚至有人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酒量見長就沒事了,這些都是不對的。
其實,本來不勝酒力的人經過鍛煉對酒精耐受了,反而會喝更多的酒,導致體內積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
所以,喝酒臉紅的人還是不喝或者少喝為好,不僅是為了防範食道癌,對很多疾病都是這樣。
請大家以後多多愛護喝酒臉紅的的孩子。
他們需要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