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指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名木指具有社會影響、聞名於世的樹,樹齡也往往超過百年。生長百年以上的古樹已進入緩慢生長階段,幹徑增粗極慢,形態上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
喜歡雲南普洱茶的人,一定會經常聽到古樹茶、大樹茶、老樹茶、小樹茶、喬木茶、灌木茶、臺地茶、高山茶、生態茶、有機茶等稱謂。那麼,怎樣去區分它們呢?它們各自又具有什麼特點?哪一種更好?古樹茶真有那麼多嗎?
古樹茶由於歷史的原因,有一部分基部很粗的古茶樹被砍斷矮化了,這部分被當地茶農稱作砍頭茶的茶樹採收後則被稱作老樹茶。古樹茶有些也需要施肥管理,施肥難度大且方法比較講究,茶農一般先將樹基周圍的泥土刨開,然後將土肥放下去,再將土重新掩回,填埋好,壓實。並且施肥必須在臨近下雨或下雨時,這樣才有利於肥料滲透進土壤後再被根系充分吸收。
古茶樹的生長環境一般都很自然,沒有工業污染,氣候宜人;另外,周邊地區植物的多樣性、原始性保存較好,因此鮮有蟲害,無須噴藥殺蟲;大樹茶生長在高海拔山地,那裡晝夜溫差大,白天氣溫較高,光合作用強度大,芽葉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糖的數量多,而夜晚氣溫低,一方面可以減少呼吸消耗,保存較多的有機物,另一方面,茶樹體中的果膠物質充分發育,芽葉中果膠含量增加,因此,茶樹生長茂盛,茶葉品質優異。
另外,山高穀深,層巒疊嶂,森林茂密的自然環境,使得濕潤的水汽化為層層雲霧,繚繞徘徊于群山之間,增強了光照的漫射效應,茶樹是喜陰耐陰植物,在漫射光的作用下,葉片無折卷或折卷少,枝條向外展開,葉面幅度加大而隆起,葉色變深而更具光澤,芽葉中芳香物質及含氮類鮮爽物質增加,而粗纖維含量減少,嫩度更持久,而澀類物質的茶多酚不多不少,相對平衡,因此茶湯的飽滿度較好,苦澀味較均衡,而芳香度和鮮爽度卻得以提升。
每年春茶時,雲南的古樹茶都要比小樹茶遲十天左右才采,古樹茶的生長成熟天數明顯長於小樹茶,所以,古樹茶更肥碩,更耐泡。因古茶樹的葉子更大、更厚(相對於小茶樹而言),葉綠素含量更高,光合作用更強,生成的有機物(糖)更多,茶湯口感更醇、更甜。
所以,古樹茶往往外形肥壯,色澤油亮,手感重實,葉底的柔韌性好,茶湯香氣高揚,綠豔油亮,口感清甜、綿柔、充實,生津回甘稍慢且柔,如汩汩細泉,綿綿不絕,滋味前後變化不劇烈,耐泡度好,韻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