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小米,亦稱粟,通稱穀子。穀子去殼即為小米。小米是粟脫殼製成的糧食,因其粒小,直徑1毫米左右,故名。小米原產我國,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最為有名和最好的小米就產在陝北一帶。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選育馴化而來的。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國傳去的。它適應性強,農諺“只有青山幹死竹,未見地裡旱死粟”,說明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乾旱、貧瘠,又不怕酸堿,所以在陝北山區廣泛種植。
陝北光熱資源充足,晝夜溫差大,養分積累多,因而穀子成熟後稍加工,即成黃燦燦、香噴噴的小米。小米熬粥營養價值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黃香柔滑、回味悠長。小米除食用外,還可釀酒、制飴糖。許多陝北婦女在生育後,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的習慣
小米是養人的好東西,走在陝北,你到處都可以看到如雲的美女,風姿綽約,是小米養出了魅力四射的女人,也養活了健壯如牛的男人。陝北男人那寬闊的胸懷,有力的肩膀,在風雨之中的那種從容,在處世之中的那種坦蕩,在浪漫之中的那種豪放,在信天遊裡的那種粗獷,都令人想起小米那悠長的回味。
陝北的小米成就了中華民族的歷史。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就是吃著陝北的小米,縱橫黃土高原,統一了中國各部落。我們的祖先黃帝最終選擇在陝北棲息,也許就是難以割捨對陝北小米的依戀。
毛主席說:延安的窯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窯洞裡也有馬列主義。其實,陝北的小米也是最革命的,陝北的小米裡也有馬列主義。吃著陝北的小米,陝北紅軍創建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為中央紅軍結束長征、落腳陝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黨中央在陝北的13年中,陝北小米滋養了千千萬萬的革命戰士,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反動軍隊的飛機和大炮,建立了新中國。
陝北小米滋養著紅軍用步槍打了十幾年的勝仗,為什麼?還是要歸功於陝北的小米。陝北高原的黃土,這片通人性、識善惡的土地,深感它的責任與使命,它就傾盡所有的力氣,將全身的營養從厚厚的黃土層裡調出來供給穀子,這裡的黃土滋養了小米,小米又滋養了我們的紅軍,紅軍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感恩小米!
陝北的小米裡也飛出了動聽的歌謠。陝北民歌《小米飯香來土窯洞暖》裡唱道:“山丹丹紅來(喲)山丹丹豔,小米飯(那個)香來(喲)土窯洞(那個)暖。”由歌唱家劉秉義演唱的陝北民歌《回延安》裡唱道:“小米兒香啊延水甜,邊區的人民養育了咱!”更有著名詩人賀敬之寫的《回延安》享譽華夏,裡面有一句:“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