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們都會發現寶寶以前說話很俐落的,但是忽然有一段時間說話不俐落,磕磕絆絆,斷斷續續似乎很難表達自己,很多家長們非常的著急,害怕自己的寶寶是結巴。其實,很多寶寶有一段時間忽然變得說話磕磕絆絆或者不願說話,這都是正常現象,尤其是2-3歲的寶寶居多。有的寶寶說話斷斷續續,家長們總是很擔心,害怕寶寶是結巴。
寶寶不是天生說話結巴,但為什麼說話總是斷斷續續、不流暢呢?很可能是因為以下這些原因:
1、語言跟不上思維:幼兒的言語發展要經歷一個腦、嘴協調、學習表達的過程。2歲的孩子思維發展迅速,但是說話的技能卻趕不上思維的速度,思維和語言發展的不對稱性導致孩子在想要表達某種意思的時候,語言會跟不上思維。像這樣階段性的口吃,家長不要擔心,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進步,這種口吃現象會減少,終致消失。
2、認知發展與詞彙量矛盾:孩子在2-3歲的時候容易有口吃,是因為孩子的形象記憶的效果高於詞語記憶的效果,也就是孩子認識的事物已經很多,但掌握的詞彙較少,且不牢固。當他迫切地想表達自己的意思,一下子又找不到適當的詞彙,再加上發音器官尚未成熟,對某些發音會感到困難,而神經系統調節言語的機能又差,也就容易形成口吃。
3、心理原因:有些孩子在和陌生人交談,或者在一些人多的重要場合上,情緒緊張、激動,以至於出現結巴現象,無法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是孩子缺乏人際交往的經驗所導致的心理因素。這些由心理因素導致的語言障礙,會在緊張情緒得到緩解時而消失,父母不必急於糾正。
【糾正寶寶說話不利索的誤區】
爸媽看到寶寶說話不清楚,或者表達斷斷續續,心裡焦急得很呢!但是家長們不要太過刻意去糾正寶寶的說話哦,因為你的催促會讓寶寶心理更有壓力,糾正結巴孩子4大誤區,家長快來看一下!
1、過於刻意的糾正問題:
這裡說的不是不去糾正寶寶說話不利索的問題,而是過於刻意的去糾正寶寶說話不俐落,因為這樣可能會讓寶寶對說話變得反感,導致不願意說話等。其實糾正孩子說話結巴,家長不必操之過急,家長的耐心是最重要的。家長在日常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慢慢說話的習慣,家長可以給孩子進行語言訓練,讓孩子在肌肉放鬆時練習發音,讓其放慢說話速度,延長說話時間,並進行反復訓練。
2、笑話寶寶:寶寶想要表達但又表達不出來,把小臉都憋紅了,媽媽看著就覺得十分好笑。家長這樣嘲笑孩子的說話方式,很容易讓寶寶有自卑的心理,萬一寶寶因為不想出糗而緘口不語,後果更是嚴重。因此,當寶寶說話出現結巴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嘲笑寶寶,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自由和信任的說話環境,讓孩子多說話,增加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你發現孩子發音的時候過急過重,卡在那裡表達不出來,家長可以幫助誘導孩子發音。
3、催促孩子說話:
孩子說話總是斷斷續續,想要表達的東西說不出來,搞到家長心裡很是焦急。因此會不自覺地催促孩子說快一點,有時候甚至會嚴厲批評、大聲訓斥孩子,家長這樣急於糾正往往很容易會適得其反。建議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關注點放在孩子“話說得怎麼樣”上,而是要鼓勵其敢於張口,且不要著急,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家長鼓勵孩子在講話時放慢速度,隨心所欲地講。
4、過多使用短句交流:
孩子說話斷斷續續,難以表達清楚,家長便讓孩子用短句交流,這樣似乎能夠改善孩子說話口吃的現象。但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孩子過多地使用短句交流,一旦形成習慣以後就很難改變。而且人的思維是連貫性的,因而人們在說話表達的時候也是邏輯、連貫的。孩子思維與語言表達的能力是相互促進發展的,短句交流不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會對孩子的思維發展造成影響。
【辣媽辣言】最後再次各位粑粑麻麻,寶寶突然說話不流暢時,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
(關注辣媽萌寶控,搶鮮看資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