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Design Award 最佳設計獎一經公佈後,在短短數周內,一位華人設計師被多家媒體爭相報導,他就是 JS shoe 3D 針織鞋的設計師,也是早前諾基亞手機的設計師:時曉曦。在 2015 年,設計癖就曾報導過時曉曦的 JS shoe 3D 針織鞋,但那時他所設計的 JS shoe 3D 針織鞋還只是作為「樣品」並沒得到量產。
轉眼一年,他的設計成果連連獲獎:德國紅點,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 G-mark )和 美國 IDEA 。其中 JS shoe 同時獲得了 G-mark 「Good Design Best 100 」設計大獎和 IDEA 的銅獎,而連獲兩項德國紅點獎的是為華米科技與高圓圓聯名設計的手環:Amazfit 月霜和赤道。
「好」設計師的綜合定義是什麼?除了產品被大眾市場作為「認證標準」,同時還要看他們的設計延線能否解決、改變行業內的種種繁複問題,而這些都難以脫離個人「天賦」、敏銳度和生活經歷,以及當設計師站在設計角度上進行思考時夠不夠「聰明」。
JS shoe 3D 針織鞋和 Amazfit 手環是最能體現出時曉曦的設計思維並具代表性的產品。通過瞭解產品細節和製造緣由,能看到這位「聰明」的設計師是如何將成熟的產品和技術上汲取精華加以運用,創造出新產品。用時曉曦的話來說:他是用智慧方式製作出簡單的產品,但每件看似簡單的產品背後,都經歷了智慧與時間。
2-LA工作室成員(左邊為時曉曦,右邊為 Matti )
產品獲獎分類圖
用「科技產品」的設計思維改變傳統製造行業
時曉曦從事設計行業已經有十幾年,大部分時間都是與科技類產品打交道,曾經全球銷量在 1.5 億的「諾基亞1200」和品牌其他系列的手機,就是由他設計的。然而,他也設計過傢俱產品並榮獲德國紅點獎。
之所以後來會選擇設計鞋,是因為時曉曦本身就對鞋感興趣。他告訴我,大學時同學們都在畫車,而他在畫鞋,畢業後也曾差點選擇去「銳步」工作,但因那幾年科技行業蓬勃發展,就選擇了科技行業,直至 2014 年他與芬蘭設計師 Matti 創立了 2-LA 設計工作室。
雖從事科技行業十幾年,但對於時曉曦來說,對鞋的喜愛只增不減,或多或少還是會關注時尚、鞋類產品。在正式設計 JS shoe 3D 針織鞋之前,他總會跑去「比弗利山莊」最有名的購物街去看男鞋。那時他很想設計「司機鞋」,為此還瞭解「司機鞋」的發展史。
JS shoe 3D 針織鞋並非走高端時尚,而是專注于便捷、舒適等方面。時曉曦告訴我, JS shoe 3D 針織鞋的 idea 是從生產角度開始思考,從而慢慢發現 JS shoe 能滿足生活場景的特點,由此延展。當時正好有一個契機,時曉曦發現市面上知名運動品牌的運動鞋大部分都是針織材料,採用 2D 針織方法。這使他突然想到:可以不可以找到更節省工序的方法去製作鞋?
同時,他們瞭解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如何用 2D 針織方法製作跑鞋的過程。先織一塊平布,再把布縫成鞋面再粘到鞋底。除了粘合的部分,其他部分和普通制鞋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卻需要很多產線。當時曉曦看到制些過程時就有想到:這和襪子的製作方法一樣,能不能用製作襪子的方法去制鞋?隨後就嘗試了很多方法,結果發現襪子做不成鞋,因為織襪子的機器是有固定的製作方法,只適合織襪子。
為了能用織襪子的方法制鞋,他們改裝了製作襪子的機器。現在 JS shoe 採用的 3D 針織做法,完全是一體成型,減少了「粘鞋」過程。包括現在使用的針織機,在機織部分幾乎用不到人工,留有一個專業技術工人進行調適機器就足夠。這種方法節省了 80 % - 90 % 的工序,減少繁複的生產流程,大量的人力和生產線產生的碳排放量。
對於他們來說在製作過鞋方面,完全是零經驗,所以多少都會用原來的「科技產品」思維看待現在的事情,但時曉曦認為這種「跨界思維」確實能產生「新機會」。
JS shoe 3D 針織鞋在造型和使用方面很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針織鞋適用的場景很多:比如說在開車時穿,城市步行,旅行都可以。因為是針織材質加上一片式鞋底,會很輕很透氣,而且出差放在行李箱內也不占空間。
在行銷方式上,他們也選用了最人性化的方法。因 JS shoe 製作方法很像織襪子,完成後是不分左右腳,在最後定型的時候才會定好左右。為了滿足構於使用者會有不想穿顏色一致的鞋,或者是其中一隻鞋有磨損,再或者是殘障人士可能只需要一隻鞋,鞋的左右腳可以個人喜好和需求進行單只購買。
JS shoe 3D 針織鞋外包裝
時曉曦提到, JS shoe 3D 針織鞋獲獎是因為日本 G-mark 獎項除了設計本身產品以外是很注重「社會貢獻」,社會層面、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型方面的創新和執行的產品設計。官方評價是:「用最新技術做傳統行業,解決了都市人穿鞋的輕便問題」。目前 JS shoe 在中國市場還沒有進行正式推廣,產品剛結束眾籌,在官網開設了面向世界各地的銷售管道,今年年底會加入中文的銷售管道,並開發女鞋。
簡單而智慧的產品形態背後,註定有挑戰和野心
既然瞭解了 JS shoe 3D 針織鞋的創新點和獲獎的原因,那獲得了德國紅點獎的 「Amazfit手環」的獨特之處在到底是什麼呢?時曉曦說到,這次紅點獎官方對 Amazfit 手環的評價為:「電子產品可以設計成珠寶般的精巧」。整個產品從到造型到內部器件來說都和時曉曦的個人經歷有關。具體設計概念過程可以說是快速迸發,這種快速是因他對可穿戴設備概念有著根深蒂固的生活體驗,從內心深處已經知道自己的設計方向。
Amazfit 月霜
Amazfit 赤道
時曉曦在新疆長大,瞭解新疆的孩子有佩戴玉石的習慣。在眾多玉石裡他對於「平安扣」形態的玉石情有獨鍾,簡潔而飽含寓意的造型蘊含著從古而今前人智慧,玉石的質感是人見人愛。同時這個簡單而智慧的形態具有穿戴的無限可能,但要把這種質感和平安扣的造型和現代可穿戴科技融合還是有一定的挑戰和野心。第一是材質的要求,第二是如何將各類感測器和電池,晶片等堆疊進一個中空的造型。
在材質上有兩種解決方案。第一是親膚,能夠類似玉石的質感,在這種思路下很快派出了塑膠和金屬,他很自然的想到曾經在 Lumia 手機上接觸過的陶瓷材料,工業陶瓷在高級腕表,首飾的運用是很普遍,所以運用在小型可穿戴產品上再合適不過。
陶瓷親膚,防刮,堅硬,光澤溫潤的特點很適合可穿戴設備,質地偏脆的軟肋不會像在大尺寸如手機上那麼凸顯。在研發過程中,因要對陶瓷工藝有深入的瞭解,時曉曦在國內的幾大陶瓷廠磨泡了一個多月去和廠商共同探討研究,不得不說對於設計師來說下廠是極好的學習和體驗。
從設計師的角度對材料和工藝的瞭解和工廠本身對其的瞭解有很大不同。每次下廠首先就是要瞭解材料的加工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去有針對性的設計來體現材料優勢。以 Amazfit 來說,外側分件線的擺放偏向一邊充分利用了陶瓷成型後拋光的必要過程很自然地將分型線去除,相比起金屬和塑膠在類似處理上要增加額外工序,這一個小的細節就是充分瞭解材料製成特性的設計。
為了將手環內的器件都能顯現出精巧和簡單,手環的電池都是定制扇形電池。同時分件線沒有設置在外側中間,讓佩戴者在觸摸時不會有刮手的感覺,能充分享受陶瓷質感的溫潤和光潔。有方向性的設計讓產品有了正反面之分,用戶在進行充電時就知道如何放置 。在佩戴方面,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自訂喜好的佩戴方式,更換手鏈或者當做項均可。當然,這也離不開華米供應鏈團隊的大力配合和 CMF 團隊的細緻跟進,讓產品的最終品質達到很高的水準。
這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叫做「優秀的年輕設計師」
時曉曦之所以能通過 JS shoe 3D 針織鞋改變了傳統制鞋行業,又通過 Amazfit手環將傳統手環提升至時尚科技產品,這些都離不開他十多年的設計經驗和設計思維。而提到這些,就不得不用諾基亞的設計項目來舉例。
大學畢業後,時曉曦在國內工作兩年就到美國的諾基亞公司工作,專門負責美國市場的 CBMA 。既然接管了美國市場,那他就需要瞭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使用手機的習慣,去思考,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那時的中國慢慢已經逐漸進入智慧手機時代,但美國人大部分使用的還是翻蓋手機。
剛進諾基亞時他還是一名「新手」,所以公司普遍會將低端產品線分配給新人,既然是低端那對成本的要求就很嚴格。他認為這非常棒,因為可以有機會「在局限性裡做出好設計」。在設計諾基亞1200手機之前,要前往非洲做調研。
諾基亞1200
一開始以為覺得是便宜才這樣做,調研才發現,因為是最低端的手機類型,受眾群體都是面向低收入人群:海邊的漁夫或者是餐廳洗碗工。他們的工作環境都較惡劣,所以諾基亞1200 1系列都採用的是一片式橡膠鍵盤。這種「一片式」的橡膠鍵盤不會有水滲入,而且這一類的手機前置都是安有手電筒,在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如需要應急就可以打開前置的手電筒功能。
通過一步步的調研和琢磨,這使他就認為工藝很重要,需要對工藝瞭解透徹,哪怕是面對低端產品,也會做的很精彩。之後每次做專案都是作為設計師去工廠看製作過程。瞭解工藝的局限和優勢,有針對性的設計,效果圖和產品才會如出一轍,而不是和效果產生很大差異。
榮獲德國紅點獎 X-plus1 傢俱
無人機
在網路極度發達的今天,這種經歷已經被碎片化,很多的設計師在做設計前就是去 Pinterest 這一類的網站搜集相關圖片尋找設計參考,但是這種快速的靈感激發往往不足以支持一個成熟的設計思路,或許可以在某些細節上有所借鑒。
時曉曦一直覺得設計師需要從個人經歷上去挖掘靈感和思路,如同作家都會在個人經歷上加以發揮形成文學作品,設計師應該是運用設計思維去折射出個人的經歷的事,物與人。轉化提升為美輪美奐的產品設計,同時不失個人的風格特點。
這種經歷越豐富越精彩對於設計的轉化越有幫助,多年前他看到一位設計界前輩的話大致意思是:這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叫做優秀的年輕設計師,年輕和優秀在設計的地界不能對等。現在想來也是設計基於個人經歷轉化的思考,這些年來他一直將這句話作為自己的職業箴言,可以使自己在設計的道路上保持謙卑,不斷學習。畢竟,以自己的年紀來說,在設計圈還太年輕。
圖片來源:時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