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本年度最佳裝逼手冊已上線

711期《看電影午夜場》雜誌來了

先定個小目標

把時鐘倒撥100年

本期的封面策劃欄目

將帶您回到1920年代

圓滑的爵士樂、滿大街的福特轎車、摔碎的酒瓶、操著小義大利區口音的“生意人”、酒吧裡戴著圓帽抽著香煙的女士、星光燦爛的好萊塢、蠢蠢欲動的法西斯;

慷慨激昂的文藝青年和滿懷憤懣的一戰傷兵,在巴黎的大街上擦肩而過;

光腳的乞丐和皮鞋鋥亮的電影大亨,同在萊茵河畔遊蕩;

希區柯克在摩拳擦掌,劉別謙暗度陳倉,愛森斯坦搖晃世界,碧克馥星光熠熠,“聲音”謀劃著吞併銀幕,洛杉磯高朋滿座,蘇維埃戰歌嘹亮,傑拉德描繪著夜色溫柔,達利還不是蛋黃派。

啊,朋友們,這是個多麼精彩的年代,電影於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記錄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文化的大航海,它記錄了世界的中心由歐洲滑向北美的全過程。

711期的《看電影午夜場》將和您重點聊一聊,電影和1920年代。

我們將列出1920年代編年,為您盤點那個年代的重要事件,涉及政治、經濟、文學、繪畫等各個領域,從巴黎和會到華爾街股災,所有事件都和電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沒有這些事件,就沒有電影今天的樣子。

來看看100年前的明星們都是什麼派頭吧,絕對亮瞎人眼。1920年代,好萊塢明星制度已經形成,俊男靚女們已然成為大片場的一張張王牌。

他們叱吒風雲、一呼百應,在偶像還未氾濫的年代,這些人的社會影響力是如今的明星們無法想像的,其一顰一笑、衣著打扮和個人生活,幾乎構成了人們的某種信仰。範朋克、碧克馥,正值巔峰的斯旺森、朗·錢尼、或是西渡而來的瓦倫蒂諾、嘉寶……原諒我戴個墨鏡,先。

如今,好萊塢成了國際影壇的絕對標杆,諸國電影多以“我拍得像好萊塢大片”為榮,然而100年前,電影語言還未“書同文,車同軌”,那還是個“諸子百家”的時代。

那時,好萊塢跨越大西洋,開始針對歐洲的“東進運動”,歐洲電影人拒絕向文化暴發戶低頭,本著“雖然我們錢包小,但我們腦洞大”的原則,開始探索新的電影語言,印象派運動、表現主義運動、超現實主義運動、蒙太奇運動,古老的歐陸上空,綻放出無數短暫卻絢麗的花火。

當然了,藝術是超越國界的嘛,所以一些歐洲藝術家也就超越了國界,來到了美國。這些西遷的歐洲導演為好萊塢的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劉別謙、茂瑙、斯特羅海姆……橫跨大西洋的導演力量,將歐洲的靈氣也帶到了新大陸,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這些彪炳史冊的、了不起的“脫歐者”。

1920年代的歐洲和美國在各個方面都在角力和賽跑,龍騰虎躍地追逐著“世界中心”的繡球,我們將以專門的版塊,分別為您展現政治經濟、文化思潮、科學技術以及衣食住行的精彩圖卷,為您解析電影藝術如何於其中汲取養分。

好萊塢自然是那個年代的絕對主角,行銷與創作雙管齊下,其崛起之路充滿了奇謀與遠見,也為後世留下無數寶貴經驗。

一方面,我們會為您勾畫出,好萊塢內部調整及產業擴張時的縱橫捭闔,看各路大亨你來我往,玩兒著資本的豪賭,遊戲規則的背後是怎樣的博弈,弄懂這一點,才能理解“美國無不勝,歐洲無不敗”之理。

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還原好萊塢發明類型片的過程。類型片直到現在,也是好萊塢克敵制勝的法寶,它的存在,需要一個強大而分工精細的工業水準的支撐,它是商業與藝術聯姻的產物,類型片的涵義,體現著燈光、剪輯、表演風格、膠片及聲音等各個方面的總體風格。

1920年代,歐洲人的頭腦風暴,迫使好萊塢熬制出了這款終極殺器,在這一過程中,英雄人物粉墨登場,改革的過程,精彩異常。

1920年代,電影藝術經歷的最刻骨銘心的陣痛,便是由無聲到有聲的轉變了。自電影誕生起,人們對聲音的渴求就從未停止,無論是現場樂隊,還是銀幕背後的擬音裝置,都體現著人們力圖將影像與聲音澆築在一起的努力。

但是當這一刻真正來到之時,電影,這座優雅而沉默的古堡,似乎有了坍塌的危險,聲音與影像的磨合著實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過程,且聽我們為您細細道來。

如果看完了封面策劃欄目,覺得信息量太大無法消化怎麼辦?別擔心,我們很貼心地為您準備了詳細的高(zhuang)雅(bi)指南,為您抽提出關於那個年代最經典的知識條目,適合您在不同場合高(zhuang)雅(bi),它們有的高端大氣有檔次,有的低調奢華有內涵,還有一些能顛覆當代人自以為是的刻板印象。

您沒看過蘇聯第一部科幻片?您對德國表現主義沒有印象?統統不是問題,只要遵從我們簡單的指導,您簡直就是發明了德國表現主義的那個人。

711期《看電影午夜場》,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呃,不是——文明撕逼,必備良冊。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臺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