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都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寶寶滿月前後逐漸的開始喜歡吐泡泡,像小魚一樣。那麼寶寶吐泡泡是怎麼回事呢?是生病了嗎?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寶寶吐泡泡這件事呢?
【寶寶為什麼愛吐泡泡?】
寶寶流口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寶寶較小時流口水是正常現象,因為他們的咀嚼能力和面部肌肉收縮能力都比較弱,以致嘴巴總是合不上,才會出現流口水的情況。
當寶寶長到4~5個月大時,需要添加輔食了。這時,飲食中逐漸補充了含澱粉等營養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這些食物的刺激後,唾液分泌明顯增加。再加上寶寶的口腔小而淺,吞咽反射功能還不健全,不會用吞咽動作來調節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會流出口外。另外,不少寶寶喜歡將指頭、橡皮乳☆禁☆頭等放入嘴裡吮吸,這樣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長到6~7個月的寶寶,開始長第一顆牙齒。乳牙萌出時,小牙頂出牙齦向外長,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從而刺激了牙齦上的神經,導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所以,小兒流口水大多屬正常生理現象。
看到半歲多小寶寶流口水了,往往提示寶寶要長牙了,年輕媽媽應該高興才是。由於每個寶寶的成長發育情況不同,發育較快的孩子一歲半時就會停止流口水,大部分寶寶在兩歲之前,也會因為肌肉運動功能的成熟,能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咽動作停止流口水。
【吐泡泡和肺炎有什麼區別?】
有些新生兒肺炎也會吐泡泡。這是因為新生兒的氣管又短又窄,且呈漏斗狀,呼氣時,肺內氣體通過狹窄的氣管沖出,將氣管內的痰液通過短短的呼吸道沖出口腔,氣體通過污濁的痰液時產生泡泡。
但除此之外,小嬰兒肺炎還會出現呼吸增快、重度的胸凹陷這兩大反應。呼吸增快是由於肺裡有炎症,有滲出,需要加快氧氣來獲得。胸凹陷則是當寶寶缺氧的時候,他需要更用力的吸氣才會造成胸壁的向內凹陷。另外,判斷是否有肺炎跡象,可以從寶寶的呼吸、進食、精神狀態、以及是否有其他異常狀況來近一步判斷,以進一步決定是否要去看醫生。
【寶寶吐泡泡怎麼辦?】
1、及時清潔寶寶的口水和泡泡
寶寶流的口水、吐的泡泡會將嘴角周圍及脖子、前胸等地方弄濕,如果媽媽沒有及時幫忙擦乾淨,讓寶寶的皮膚長期處於潮濕的狀態,可是很容易引發一些皮膚類的疾病問題哦。
此外,唾液呈酸性,內含消化酶及其他物質,因為口腔裡有粘膜保護,就不容易侵犯的深層,但口水若外流到皮膚,很容易腐蝕皮膚表面的角質層,造成皮膚發炎,引起濕疹等小兒皮膚病。因此,新媽媽們要及時查看寶寶的衣服是否被口水弄濕,然後及時更換,或者給寶寶的衣服上墊一塊質地柔軟口水巾,勤更換勤清洗。
2、圍嘴,育兒的好助手
圍嘴是寶寶的一種特別服飾,更是媽媽的育兒好助手,它不僅可以保護外衣不被弄髒,還是一種裝飾品,潔白的圍嘴還可幫助孩子從小養成愛整潔、講衛生的好習慣。此外,圍嘴應經常保持整潔和乾燥,這樣寶寶才會感到舒服,樂於使用。
3、準備一些磨牙棒、磨牙餅乾
四個多月的寶寶開始萌芽時,也是流口水的高峰期,媽媽們可以準備一些磨牙棒、磨牙餅乾給寶寶咬,不僅緩解牙床不適,也能讓口水流的少些。
4、及時去醫院檢查
若寶寶流口水的症狀很嚴重,那就得去醫院看看了,檢查寶寶是否有口腔異常疾病,吞咽功能發育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