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每天好吃好喝,孩子還是營養不良了!這就是原因

每天好吃好喝的供著,但是看到寶寶依然營養不良確實讓我們不知所措,孩子的營養不良雖然是小問題,但卻嚴重的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為一個營養不良,卻能折射出很多問題。

孩子的營養不良按輕重可分三度:

一度營養不良:精神狀態正常。體重低於正常15%-25%,表現為皮膚乾燥,身高不會因為營養不良而有太大的影響。

二度營養不良:精神不振,煩躁不安,體重重低於正常25%-40%,表現為皮膚蒼白、乾燥,毛髮無光澤,身高比正常減低。

三度營養不良:精神萎靡,嗜睡與煩躁不安交替出現,嬰幼兒智力發育落後,肌肉萎縮,肌張力低下,體重低於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皮膚蒼白、乾燥、無彈性,毛髮乾枯,身高明顯低於正常,常有低體溫、脈搏緩慢、食欲不振、便秘。

營養不良的表現

一,蛋白質缺乏:

蛋白質是人體需求量較高的一種營養,尤其是寶寶更需要豐富的蛋白質補充。蛋白質一般要是缺乏,會有很多種的症狀出現,他會從各種器官上表現出來。

(1)體重不增:以致減輕是最初症狀。體重低於同年齡、同性別的寶寶。

(2)生長遲緩:早期身高不受形響,隨著病程的進展,身高停止增長。繼之明顯低於同齡兒。

(3)消瘦或水腫:皮下脂肪減少,逐漸出現消瘦。皮下脂肪減少的順序:最先是服部,以後是軀幹、臀部、四肢.最後是面部.部分小兒可因血漿蛋白明顯下降而出現全身凹陷性水腫。

(4)皮膚肌肉症狀:皮膚乾燥、蒼白、失去光澤。有皺紋、鬆弛。失去彈性,肌肉發育不良、鬆弛,肌張力低下。

(5)毛髮指甲症狀:毛髮乾枯、失去光澤。指(趾)甲生長緩慢,脆薄易斷。

(6)運動功能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反應淡漠,記憶力減退。

(7)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可出現取吐、腹汙、低血鑽,易發生低血枯而引起休克。

二,脂肪缺乏:

因為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又是許多組織器官的構造材料。

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是合成磷脂的必需物質,磷脂又是神經發育和髓鞘形成的重要原料,小兒飲食中不飽和脂肪酸長期缺乏,會給腦髓神經正常發育和智力發展造成難以補償的缺損。

體脂不足的小兒,體質下降,抗禦能力低下,機體各器官受損害的機會會增多。缺脂可導致脂肪性維生素A缺乏,使小兒生長發育受到全面影響。

三,糖類缺乏:

如果孩子缺乏糖類,小兒就容易發生低血糖,孩子就會表現出沒力氣、生長發育遲緩。頭發暈,打不起精神。有時還會有心慌的症狀。不過一般情況下,糖在體內主要是供給能量,多餘的糖也可以轉化成脂肪,只要飲食正常,一般都不會出現缺糖症狀的。

四,鈣不足:

缺鈣的寶寶常表現為多汗,與溫度無關,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使小兒頭顱不斷磨擦枕頭,久之顱後可見枕禿圈;

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有時家長發現小兒不如以往活潑;

夜啼嚴重,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

1歲以後的小兒表現為出牙晚,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

常有串珠肋,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肋軟骨增生,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臟,使小兒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五,磷不足:

磷雖然不常提起,但是它是多種酶的組分,生物膜磷脂的組分,是構成骨骼、牙齒的重要成分。缺磷會引起骨骼,牙齒發育不正常,骨質疏鬆,軟骨病,食欲不振等症狀。

如果寶寶有缺乏症狀,建議多吃些含磷高的食物:如牛奶、蝦、巧克力、蛋黃、內臟、豆腐、酵母、小麥胚芽、麥片、全谷類、堅果類、果汁粉、蛙、蝦、葡萄乾、豆腐等小兒常有食欲不振,臨床易發生軟骨病,表現為骨骼和牙齒發育不正常,嚴重的可發生病理性骨折。

六、食物纖維不足:

纖維最多的食物就是水果和蔬菜,如果孩子缺乏食物纖維,日常膳食纖維補充不足,很容易便秘。膳食纖維它本身雖然不是建構我們身體組成的營養成份,但是它可以幫助我們順利排便,將身體有毒的廢物排泄出,維持腸道的健康。

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

一,排除身體疾病

如果孩子有腸胃及消化的問題,那家長給孩子吃的再多再豐富都是無濟於事,因為營養無法吸收,孩子的腸道問題會引起腹瀉,吃到肚子裡的食物和營養都沒辦法被人體吸收,可想而知,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一定要重視。

二,及時添加輔食

喝母乳的寶寶要掌握好時間,添加輔食的時間是4到6個月,也就是說6個月以後的寶寶光是母乳或配方奶都已經無法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在添加輔食後,母乳就是替代品了,主要的營養來源應該是每天的水果蔬菜和主食。

如何預防營養不良

一,長期營養不良的孩子大多又矮又瘦小,對外界反應遲鈍,不喜歡活動,很少與人交往,頭髮枯黃稀疏,皮膚乾皺,口角發炎,舌苔光剝,四肢清冷,體溫偏低,經常發生各種感染炎症。

家長如果注意觀察,不難早期發現孩子營養不良的情況,應儘快帶孩子去醫院診治。

二,母乳是小兒最完善的食品,提倡母乳餵養,但要注意餵養方法,按年齡及時添加輔食,掌握先稀後幹,先素後葷,先少後多的原則。1歲左右斷乳,給予易於消化而具有營養的食品。

三,注意戶外鍛煉,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增強體質。

四,按原有之飲食逐漸增加。每次增加之量不可過多,如有消化不良症狀出現,應酌量減量。另外缺鈣是最普遍的,多食用鈣質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優酪乳、乳酪、蝦米、小蝦皮、海帶、牡蠣、花生、豆腐、甘藍菜、花椰菜、白菜、油菜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