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偶然流覽到一則去年的新聞。一個2歲的寶寶窒息15分鐘後被家長送到醫院,最終沒能搶救回來。而導致孩子窒息的原因竟然是孩子不肯吃藥,家長捏著鼻子強行將藥灌下。結果藥物不慎被孩子吸入氣管,釀成了無可挽回的悲劇。的確,喂寶寶吃藥一直是讓爸爸媽媽們大叫頭疼的一件事。有時家長沒辦法了,只能捏著寶寶的鼻子強行灌藥,殊不知這種行為隱患重重,大錯特錯!
強行灌藥不僅會引起寶寶咳嗽、嘔吐,還可能會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引起窒息,危及生命。其他還有一些常見卻錯誤的喂藥方法:讓寶寶躺著服藥,這樣很容易把藥嗆入氣管,引起窒息。有些家長忘記給寶寶喂藥,會讓孩子一次服用2倍的藥量,想把錯過的補回來,這樣擅自改變劑量也是很危險的。自行終止服藥。某些藥物(如抗生素)必須按療程把藥服完,即使寶寶看起來已經好了大半,也不能隨隨便便停藥,否則病情很容易有反復。雖然寶寶生病了,當父母的希望孩子能乖乖吃藥,病快快好,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使用正確的喂藥方法,才能讓寶寶更快恢復健康哦。這樣喂藥,既輕鬆又安全知道了強行灌藥的安全隱患,媽媽們就更犯難了。寶寶不肯配合吃藥,家長又不能硬來,那咋整啊?給孩子喂藥,的確是全天下媽媽的共同難題。據美國兒科學會的一項調查顯示,25%的兒科醫生稱他們的病人不能按處方正確服藥,主要原因包括藥的劑量過大和味道難以忍受。雖然現在的藥都做的很漂亮,花花綠綠好似糖果。但大部分藥還是很苦的,就算不苦也是一股似甜非甜的怪味兒,我們大人都不愛吃,更何況是寶寶們呢。所以今天特意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喂藥攻略,不用那些不靠譜的強硬辦法,也能讓寶寶乖乖吃藥,需要的媽媽們趕快收藏起來吧!
1.借用輔助工具。寶寶自己不肯好好吃藥,甚至會吐出苦的藥,我們可以使用一些工具來減少苦味的刺激。比如使用藥用滴管,或是注射器,將藥慢慢送入寶寶的臉頰和牙齦之間,一次幾滴。注意避開寶寶嘴裡敏感的部位,比如味覺靈敏的舌尖和舌頭中部,還有容易引起嘔吐的舌根。這個喂藥方式的好處是讓寶寶少嘗到苦味,也不容易把藥吐出來。
2.Hold住亂動的寶寶。喂藥時最怕寶寶激烈鬥爭,頑強抵抗。想要hold住亂動的寶寶,媽媽們可以試試把他固定在嬰兒座椅上,或是讓娃他爹抱住寶寶,這樣服藥會相對容易一些。如果沒有嬰兒座椅,又是一個人的情況下,媽媽們可以把寶寶抱在懷裡,坐在你的腿上,讓寶寶的頭靠在你的左手臂彎,並用左手中指或食指輕輕拉開寶寶的嘴,右手趁機將藥喂進寶寶的嘴裡,輕輕吹寶寶的臉,促進寶寶的吞咽。如果藥從寶寶嘴邊漏出來,用手指把藥推入寶寶嘴裡,寶寶會吮吸掉手指上的藥。注意,要提前準備好藥,並放在手邊夠得著的地方,姿勢要用對,講究“快狠准”,否則,被機智的寶寶察覺到你想做什麼就晚啦。
3.權力與遊戲。如果寶寶長大些了,可以自己服藥了,給他一些選擇,比如選擇愛吃的藥品的口味(如果同一種藥有不同的口味,合口味的藥會更容易下嚥),或是他更願意用哪種器具服藥,吃完藥想玩積木還是讀繪本。給寶寶一點決定權,能讓他們更合作。媽媽們還可以和寶貝玩假裝遊戲。先由媽媽給寶寶喂藥,寶寶勇敢地吃完藥後,再給毛絨玩具們喂藥。在“小夥伴們”面前,寶寶總是會表現地更出色、更勇敢,十足一個小大人。
讓藥變得“好吃”些。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詢問醫生配給寶寶的藥能不能和其他食物一起服用。如果可以的話,在藥裡加入少量果醬、果汁、配方奶,或母乳,能改善藥的味道。不過加的量一定要少,不然寶寶吃不完,就會影響藥的服用劑量。另外要特別特別注意,某些藥物是不能和特定食物混合(或先後)服用的!所以一定要和醫生再三確認哦。還有一種稍微安全點的方法,是將藥品冷藏後再給寶寶吃(當然也必須事先取得醫生的同意)。低溫會讓藥的味道變得不那麼濃烈。也可以在喂藥之前讓寶寶吮一口冰棒,讓舌頭麻木一點再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