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將於3月2日正式亮相北京的國家博物館,3月1日,“老北京城新生活”小編特地提前去國博探訪,一覽這些“跨越200萬年曆史、涵蓋世界所有地區文明”的文物真容,並給大家透露☆禁☆點資訊,提前過過眼癮!
先來看國博發出的一款海報:這張海報,記錄了人類探索世界的勇氣,也讓人想起永不歸來的冒險者。海報上的文物是為慶祝歷史上第二位實現環球航行的船長法蘭西斯•德雷克的成功而製作的紀念章。
紀念幣上展現了一張世界地圖:一面是歐洲、非洲和亞洲,另一面是美洲。德雷克的航線用虛線和其旗艦“金鹿號”(Golden Hind)的微縮圖片標示,“金鹿號”是三艘航船中唯一平安返回英國的航船。
重點文物揭秘
1、“大洪水”記錄板,西元前700—前600年,出土於伊拉克尼尼微古城
舉世皆知的楔形文字泥板,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大洪水紀錄泥板文獻”。它載錄了世界文學史最古老長篇史詩《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的大洪水傳說。1872年經破譯後,發現其與《聖經》舊約諾亞方舟的內容相仿,曾引發各界爭議。
2、印度文明印章,西元前2500—前2000年,出土於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哈拉帕
南亞次大陸最古老的文明是印度河流域文明,這一文明最早發現于哈拉帕(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內),因而也被稱為哈拉帕文化。一般認為,哈拉帕文化存在的時間為西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印度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是這一文化的創造者。在哈拉帕文化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印度最早的文字。
這種文字多刻在石頭、陶土或象牙製成的印章上,因此被稱為印章文字。目前已出土的印章有2500多枚,印章正面刻著銘文,反面有穿孔的突出物,便於人們懸掛。
據估計,印章上出現的文字符號約有500多個,但並未完全解讀成功。印章上的銘文還有各種圖案,題材多為當時印度常見的動物,如水牛、犀牛、短腳公牛、大象等。
牛在哈拉帕人的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他們對牛的刻畫也最為成功(見圖)。有的印章表現了古代印度河流域人民狩獵、航行、娛樂等情景,還有的具有宗教神話含義。
3、薩珊國王狩獵盤,西元309-379年,可能制於伊朗
這個薩珊皇家狩獵主題的變體作品是薩珊帝國甚至是所有古代藝術的銀製品中技術水準最高的一個。作品中的超高浮雕實際上是將獨立製作好的部件(一共有18個)貼附到銀盤預先切出的開口處,國王、國王的坐騎和幾頭公羊都是用此方法製作的,除了馬的右腿(這條腿是立體雕刻出的)。銀盤上鑲嵌了一些烏銀,這是一種硫和銀的合成物,此外盤上還鍍有水銀。
4、路易斯棋子,約西元1150-1175年,發現於路易斯島,可能制於挪威
“路易斯的棋子”被譽為“世界上最出色的古代國際象棋棋子”,發現於蘇格蘭路易斯島,全部由海象牙精心雕刻而成,共78枚。其中67枚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館,另外11枚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這些棋子的形象反映著中世紀時的權力結構,比如兵是沒有具體造型的,僅僅是一小塊直立牙板,而國王則坐在寶座上,膝蓋上放著一把寶劍。
5、三彩文官俑 約西元730年
這只陶俑出土自我國河南省,在西元700年左右的唐朝,達官顯貴都很在意自己在後人心目中的形象,於是呢,他們就把自己的墓誌銘寫得恨不能上天入地,死後去陰間還能再去選官似的。這只陶俑來自唐朝名將劉廷荀的墓,其曾擔任忠武將軍、河南道與淮南道校尉以及中央樞密使,在公園728年以72歲高齡去世。
劉廷荀顯赫而起伏不定的仕途正處於唐朝的鼎盛時期,無論內政外交,都成績斐然,與中東阿拔斯王朝的阿斯蘭帝國一起建立了西起摩洛哥東及日本的龐大的奢侈品專營市場,而西歐還是由許多小國與城邦拼湊在一起、政局混亂、岌岌可危的落後之地。
6、丟勒的《犀牛》,西元1515年,德國紐倫堡
此幅版畫出自德國藝術家阿爾佈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之手,畫中犀牛為古吉拉特(Gujarat)王國君主于1515年贈予葡萄牙國王的禮物,當時葡萄牙正準備在印度成立永久基地。
還有哪些展品呢?
★Tips:這個展覽五星推薦哦!
★展期:2017/3/2-5/31
★地點:國家博物館北10展廳
★開館時間:9:00 — 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16:30清場,17:00閉館)
★注意:國家博物館週一閉館!!!
★展覽票價:50元門票
★購買指南: 國家博物館實行免費參觀制,遊客可提前預約或憑有效身份證件現場領票獲取國家博物館免費參觀券;入館後,在“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廳門口購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