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直則生怨,傷人
子曰:友直,友諒,友多聞,益也。朋友直一點是好事,大家在生活中也願意結交那些正直、直爽的朋友。但是一個人說話如果太直接,容易讓人下不來台,這樣就會產生怨恨,人們會慢慢地離開他。
錢學森是中國大科學家,當時他剛剛在美國回國,一派外國作風。說話直來直往,經常刺得人下不來台。
戴汝為1955年畢業分配到中科院力學所,做錢學森的學生,他試著表達自己的見解,錢當面批評說:“聽不懂你的話,你的表達沒有條理性。”有一次甚至說“你簡直是胡說八道!”戴汝為說,研究所裡很多人都有過被錢學森批評得滿臉通紅的經歷。很多年過去,戴汝為已成為中科院院士,還記得被錢老師“刺”的那種臉紅的感覺。
直到有一次,一位北京大學數學系的副教授來向錢學森請教問題,副教授就站在錢的辦公桌前畢恭畢敬地談了十幾分鐘,錢學森最後就說了一句話:“連這樣的問題你都不懂?”副教授頓時臉漲得通紅,很尷尬地站了一會兒,向錢學森鞠了一躬走了。
當時秘書張可文在外屋看到這一幕,覺得有必要提醒錢學森注重國內的人情世故,她委婉地說:“樹有皮,人有臉。”錢學森沉默不語,一聲不吭。不過,張可文發覺,從那以後錢學森再也沒有那樣對待別人。
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臉面,直來直往,你以為是坦率,其實已經傷到了人。直言不是優點,反而是修養不夠,不能為別人著想。
曾國藩有句話,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
勸人或者批評人的時候,不要直接指責他的錯誤,應該先誇誇他,使他不要產生抵觸,人高興了容易聽進話去,人如果不高興,那麼就很難聽取你的建議。
所以,我們以後說話,不妨現在腦子裡停留一下,先過過腦子。如果要提建議呢,不妨先把他做的好的地方誇獎一遍,然後再委婉的表示,事情已經做的很好了,如果哪個地方再稍微改進一下,就更完美了。既説明別人改進了錯誤,還讓別人舒服,這樣的人到哪裡會不受歡迎呢?
真易生情,傷己
一個人如果對人太真心,就容易產生感情,到頭來反而傷害到自己。那如果我們不付出真心,難道要虛偽待人嗎?
《紅樓夢》裡有句話說的好,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一個人要遇到真正的知己,實在是難上加難。如果遇到的只是普通人甚至是小人,那麼你又何必掏心掏肺的付出所有呢?
常言道,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對待每個人都付出真心,那就只能被一次次辜負,傷害。
和氏璧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中獲得了美麗的玉璧,把它奉獻給了厲王。厲王認為這是石頭,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獻給那位武王。武王也認為這是石頭,而砍去了他的右足。等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文王聽到後,派人問他原因,說:“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卞和說:“我哭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為石頭,誠實的人卻不被相信。”文王於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開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寶玉,於是命名是“和氏璧”。
一個人上來就把最珍貴的東西交托出去,不識貨的就容易當石頭,你一上來就把自己一片真心付出,不就等於白白浪費了嗎。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如果你手裡有個稀世珍寶,想要找到買主。那麼要先給人看劣貨,就是先給他看很差的東西,如果他不滿意,轉身要走,那麼再給他看稍微好一點的中等的物品。如果他還是不滿意,那麼就說明他是個識貨的,這個時候才能把好東西拿出來給他。
商鞅變法的故事天下皆知,但是商鞅入秦的故事卻不為人知。當年秦國國力衰弱,秦孝公勵精圖治,求賢若渴。商鞅入秦之後,實地考察數月,寫了一份詳細的《治秦九論》,但是他卻沒有直接交給秦孝公。
秦孝公第一次召見他的時候,他給出的卻是上古時期堯舜禹的王道治國,孝公大失所望。第二次召見他的時候,他又提出了西周的以禮治國,孝公更是失望。直到第三次,商鞅確定孝公是難得的天下英主,是個識貨之人的時候,才把自己依法治國的《治秦九論》和盤托出。如此,才有了後來秦大出於天下,一統六國的傳奇。
人與人之間不要過於直言與真誠。過真則傷情、傷己,過直則生怨、傷人。真與直均屬剛性,宜加以柔性稀釋,則悅己樂人。
不要太直,委婉一點更好,不要太真,找個“識貨之人”再付出真心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