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型男>正文

別點贊,我們還沒有認識過

看上去,這裡充滿了財富、美妙而健碩的肉體、活潑的小嬰兒、漂亮的女朋友、美麗的新世界,還有愛。

但為什麼這些在我的生活裡卻並沒有看到?難道我的朋友圈是經過排練的嗎?

並且“為什麼大家過得都比我好?”

坦白講,這個局面讓我有點焦慮,“我很危險”。

刷朋友圈帶來的焦慮和負能量超過發朋友圈分享的快感和正能量?那說明你可能駕馭不了自己的朋友圈。

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頓巴提出了一個“150頓巴數”,即“保持社交關係人數的最大值是150人”。

如圖,

羅賓·頓巴

發現:

150頓巴數

一個人的核心“朋友圈”最多不超過5人,多數是家人、伴侶、朋友。

一個人真正的“朋友圈”是15人,在這個小圈子裡,你可以相對安全的說話並尋求安慰。

一個人能保持社交關係的“朋友圈”人數最大值是150人,如果超過150人往往會因為太複雜而難以駕馭。

當一個人的“朋友圈”擴大到300人甚至上千人時,你只會記得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朋友”——而且只是“點贊之交”的朋友。

當一個人的“朋友圈”擴大到300人甚至上千人時,你只會記得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朋友”——而且只是“點贊之交”的朋友。

而微信官方給出的平均好友數是多少?

——159個,已經超出了150的閾值,按照這個標準,我們每個人都已經是瘋的。

而且,有研究顯示,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通訊錄好友數要遠遠超出159的平均數,而且對於20-35歲的工薪階層來講,收入越高,微信好友的人數越多,也就是說,出色的人瘋得更嚴重。

所以,你就會因為“駕馭不了自己的朋友圈”,進而產生焦慮和抑鬱情緒。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文青、中產、知識青年開始熱衷於“逃離朋友圈”了。因為觀賞朋友圈所產生的焦慮,已經大於發朋友圈帶來的滿足。

然而,加拿大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ErvingGoffman)在60年前,就已經洞悉了一切,他將之歸納為社交網路中的表演型人格。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現》這本論著中,用“擬劇理論”完美解釋了如今朋友圈焦慮症的病因。

所以壞消息是,這是病,得治;

好消息是,現在瞭解病情,治好的希望很大。

歐文·戈夫曼

(加拿大著名社會學家,“擬劇理論”提出者)

擬劇理論

日常生活就像劇場,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演員,只要占到前臺,就會帶上面具,有意識的通過各種符號美化自己,進行合乎他人期待的表演。

演員們還需要給彼此回饋,以融入共同的社交場景,還要互相配戲,與觀眾進行互動。

為什麼刷朋友圈會帶來負面情緒?

因為以下這三類表演型人格,已經擠爆了你的朋友圈,我們將詳細分析這三種表演風格,希望你能夠理解並防範,或學會(微笑)。

理想化表演(Idealisaiton)

這種表演策略的重要特徵是“美化”——表演者會掩蓋或部分地掩蓋與他自己理想的形象不一致的活動、事實和動機”,以便集中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

這也是朋友圈中最常見的一種症狀——你想像中自己應該擁有的美好生活。

最突出的就是“秀炫曬”黨,仿佛自己無堅不摧,不會遇到任何挫折。只要在朋友圈發一張照片,表示對當前生活感到幸福、滿足、快樂,包括但不僅限於秀恩愛、曬娃,旅行、聚會、深夜發美食、曬心情等。曬經過包裝的生活方式,塑造想成為的自己,並在點贊和評論中獲得滿足,這是“理想化表演”的最佳代表。

多項調查表明,超過半數網友說到個人生活會啟動“理想化表演”,而曬幸福甚至成了一種壓力,大資料分析企業DAUMSOFT的調查研究表明,33.9%的Instagram用戶誇大地曬幸福原因是“不想落後他人”。

誤解型表演(Misrepresentation)

這種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使別人產生錯覺,從而得到假印象。誤解表演有兩個目的:

1.獲取利益——不懂裝懂從而獲得圈子的尊重。

2.引發關注——通過抱怨、自嘲的方式滿足虛榮心。

誤解表演有善意的,也有惡意的,比如富人哭窮——其實是變相炫富,引發關注,從而滿足虛榮心。同樣,窮人擺闊,大智若愚,假裝高冷等都屬於“誤解型表演”的範疇。

自稱各種狗,“人醜就該多讀書”,類似自嘲自我矮化,實則秀出優越感,求表揚、求安慰。

比如,前幾天刷爆朋友圈的爆款:《一封刷屏的中產絕望信:手握500萬,北京卻讓我無家可歸,再見了……》。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矯情的嗷嗷叫的中產階層的“誤解型表演”,通過哭窮來引發關注,從而滿足虛榮心。

神秘化表演(Mystification)

保持完美形象的絕佳方式就是與互動方保持一定距離,從而使對方產生一種崇敬心理,讓別人產生“不明覺厲”的觀感。

譬如在朋友圈自說自話說,發一些普通人根本看不懂的東西(最常見的是語言學校發小語種文案);發圖馬賽克;說話說一半;發一張看不懂的圖配一個微笑的表情。欲拒還迎;猶抱琵琶半遮面等。

總之,以上三種類型的表演中,“理想化表演”最容易讓觀眾產生心理壓力,引發圍觀者的焦慮、恐懼以及心態失衡——“朋友圈裡,每個人都過的比我好”。

而誤解型和神秘化表演相對來說好一些,但對於圍觀者來說,也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

尤其是當你的朋友圈社會關係承載量和複雜程度超越了你的掌控和駕馭能力的時候,你會愈發焦慮和抑鬱。

有用v.s.討厭

但是在戈夫曼看來,表演是否成功與表演技巧密切相關,相比而言,表演內容似乎反倒成為次要因素了。

這句話翻譯到今天,相對的就是朋友圈裡常見的四類人:

1.沒用並討厭

2.沒用但並不那麼討厭

3.有用但討厭

4.有用但並不討厭

在人際互動中,表演內容和表演技巧均好的人,其演出效果自然好,會成為“有用但並不討厭”的人,相反,表演內容和表演技巧均差的人,其演出效果自然差,“沒用又討厭”的人。

不過,內容好而技巧差的表演者卻很難取得好的演出效果,而內容差但技巧好的表演者則完全可能獲得理想的演出效果——這也就是說,如果想在朋友圈生龍活虎,首先是“不招人討厭”,其次,才是“有用”。

所以結論是?

表演技巧在人際傳播中的重要性要超過表演內容。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大家的微信好友基本都在150人以上,又或多或少地充斥著以上三類表演型人格,你無法改變別人發朋友圈的頻率和內容,但你至少能通過提升“表演技能”並優化“表演內容”,簡而言之一句話:

藏好你的優越感。

朋友圈是個“資源優化配置”的線上社交場所,許久不見,可我瞭解你——這也許就是朋友圈令人沉迷的魅力。也正是因為這些圈子裡若隱若現的優越感,讓你焦慮、難過、失落以及身份危機。

所以,如果你無法逃離朋友圈又無法駕馭他的時候,為了最大程度降低對你情緒的影響,那就藏好你的優越感,在朋友圈做一個有用又不討厭的人。

但話又說回來了,關鍵時刻一個電話就火速趕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靠譜朋友,勝過一百個秒贊你朋友圈的人。你說呢?

“和你一起研究如何把錢花得漂亮”

我們的微信號:caixin-enjoy

我們的網站:www.whyenjoy.com

我們的Mr.Why:mister-why

“會花錢的人都在這裡”

我們的APP:

雅趣(點此下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