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黃色、藍色的自行車進入羊城後,生活簡直方便太多——上下班、買個菜、去趟超市……只要不想走路就能隨時用上一部自行車,這也讓很多不騎車的人突然愛上自行車了。然而有一些人也是矜貴,沒騎多少次就開始發現,膝關節、腰部相繼發現不舒服。
騎行第一易受損部位——膝蓋
我們腳伸直時,膝蓋呈現放鬆的狀態,當膝蓋彎曲得越多時,這個關節的髕骨就會越來越緊,摩擦越來越大,壓力也跟著不斷上升,久而久之,騎自行車時,由於腿反復的彎曲、伸直,這就會讓膝關節不斷摩擦,關節就容易勞損。
所以,在騎車的時候,最好能夠將坐墊調到適當的高度,能在最省力的狀態下活動,避免膝蓋肌肉的疲勞以及關節部位的損傷。可以說,我們平時騎的那種普通自行車,只適合短時間騎行,長時間騎行肯定對膝蓋有損傷。
對於騎行用的專業執行車,則可以調整坐墊的高度來減少膝關節的屈伸度,一般來說坐在自行車上,腳蹬置於底部,足後跟踩在腳蹬上,腿部應伸直。而當腳趾踩在腳蹬上時,膝部應能屈曲15°-20°為益。
為了避免騎車導致的膝關節受損,還可以做伸展運動與重量訓練來鍛煉股四頭肌和大腿後側的彎曲肌肉。如果股四頭肌有力,膝蓋會較強壯,也就不容易受傷。所以,在騎行前應該做10-15分鐘的伸展練習,比如壓腿、高抬腿跳等調整肌肉-肌腱的狀態,以適應蹬車的重複運動。
騎行後也還需要做伸展練習,這樣可以放鬆緊張疲勞的肌肉,並能提高肌肉的適應性。這一點倒是很多人沒有注意的一項保護措施,實際上任何一項運動前後都應該坐拉伸以及調整動作,以讓肌肉得到調整和適應。
騎行第二受傷部位——前列腺
男人與女人不同之處,在於身體上有一塊突出的部位,而這個部位在騎車的時候明顯會受壓。所以,愛騎車的男人們該注意了,有的人騎車還真的會傷到前列腺呢。具體來說,前列腺位於盆腔的底部,靠近會陰的地方,在肛門與陰囊之間,與皮膚只有幾釐米的距離,正好是自行車座前方受力的位置。
騎單車時,車座正好壓迫到前列腺,會陰不斷與座板發生摩擦,很容易引起前列腺腫脹充血。前列腺炎患者如騎自行車姿勢不當、道路崎嶇不平或長時間騎行,都會因過度摩擦、撞擊而刺激前列腺,使前列腺發生腫脹、充血或損傷,導致前列腺液排泄不暢,從而使前列腺炎加重。
有沒有辦法不傷到前列腺?
我們都知道,座椅又窄又硬的車,你別騎,肯定磨屁股。記得丞媽有一次心血來潮,在四會貞山上與家人一起騎車,一開始很開心,呼啦啦跑得飛快,沒過10分鐘,天啊,屁股磨得生疼。那自行車的座椅是又硬又窄,真的不知道為什麼生產商要製造這樣的坐墊,難道設計師自己重來就不試一試?
反正小時候騎自行車的時候,就會自己再買一個內襯海綿軟墊座套,往車座上一套,坐上去柔軟舒適。所以,建議經常使用這種便捷自行車的人,最好能夠自帶一個海綿座套(就好比坐飛機需要帶一個圍脖一樣)。
最後,還是要建議騎車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以內。如果路途較長,應在騎車途中適當停下來稍作休息,以緩解長時間處於壓迫狀態的前列腺,使血流通暢,避免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生或加重。
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