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過程中有關釣魚餌料使用的一點小常識 在未釣之前,首先要瞭解魚情、水情,再酌情選餌。常規來說,不管是腥、香、淡都能釣到魚,釣魚並非越香、越腥、味越大越好,魚的嗅覺靈敏程度要遠遠超過人類的嗅覺,所以對於魚餌的味道人和魚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但在日常垂釣中,味道大的魚餌,招魚可能快,但無法說明釣的就大、就多。在沒有比較的前提下,看不出有什麼差異,有的時候,用味道濃的魚餌,也可能把魚薰跑,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所以用餌要以季節、氣候、水溫、魚情為依據適當選配餌料。常規是春腥、夏淡、秋香、冬濃,這也僅指休閒,競技專業池塘就不一定按此選配魚餌。
在同一水域多人共釣的場合中,有人先上魚,就認為此人的魚餌用的對,其實,應該看釣的什麼魚,大的,還是小的,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釣點是否有差異。 如野釣自然水域:魚的密度不一定像養殖塘那樣大,而野生魚吃餌膽小,警惕性高。 在多人同釣的釣場上,先上魚的不一定最後收穫大,後上魚不一定收穫的少,所以,先上魚的釣者可能亂七八糟亂配一團餌,連結釣上幾條小魚,而你一條沒釣到,就否認了你自己調配的餌,向釣到魚的釣者要餌,其實這是心態問題,否認了你自己的餌,用了別人的餌不一定就能立馬見效,這也叫做盲從,在釣魚大軍中,會釣魚的多,懂釣魚的少,能把理論和實際的應用以及休閒和競技的知識綜合起來的釣者更少。在眾多餌料面前,釣友們不要盲目隨從,應該培養自身的見解和實用經驗,有的魚餌下竿就上魚,但魚越釣越慢,越少。有的魚餌需釣一段時間才上魚,但吃口真實,信號漂亮,並且越釣越快,上魚不斷。前者的餌突出誘和氣味作用,而後者卻是魚真正愛吃的動植物原料。 考慮到上述因素,釣友們可在垂釣中針對季節、水溫、魚情及垂釣物件,適時的選擇和搭配餌料,是非常關鍵的。
*推薦理由:武漢天元神酒,1號藥酒為天元隊十四次獲得全國錦標賽冠軍立下汗馬功勞,對鯽、鯉、草、鯿均有很好的作用,休閒釣效果也非常明顯。2號專門針對鯽、鯉而開發的高濃度藥酒;3號專門針對鯽、鯉、草、鯿而開發,休閒釣效果也非常明顯;4號主要針對鯽魚設計開發的高濃度藥酒,重在味覺誘食,從生口到猾口適應範圍廣;5號獨特的味道,味覺和嗅覺並重。對滑鯉魚和大鯽魚很有效的高濃度藥酒,重在味覺誘食。
釣魚技巧和餌料的使用似乎是一個永遠解釋不清楚的問題,也可以用“怎樣釣怎樣用都可以”的說法去理解,也可以說在某一釣場離了某一種餌品就不行的說法去認為,如果變成簡單的話去解釋:釣技、釣餌、運氣。釣魚人誰都不服誰,誰都覺得自身釣得很好。六十歲的爺爺領十幾歲的孫子用拋竿在自然水域裡釣魚,一天下來就孫子釣了一條七八斤的大鯉魚,你說誰的釣技好?在某一競技池釣魚比賽,此塘小魚多,而大魚少,高手們都用細線小鉤抓小魚,一場下來釣了幾十條,而一參賽老者卻粗線大鉤大餌,扔進去就不管了,嘴裡還說,玩技巧,我哪能給這幫小夥子們比,“它愛吃不吃,也免得累得慌”一場下來,就釣了一條魚,但這條魚卻重3.5公斤,而釣幾十條小魚的加起來也不過二三公斤,老者拿了一分,你們說誰的釣技更好一些?我認為倒是老者心態好,尤其是自然水域休閒釣,好多釣友都想大小兼顧,線用得不粗不細,鉤用得不大也不小,但不是出現遇到大的斷線跑魚,就是遇到小的釣不上來,最後魚獲平平。
在比賽場上,筆者經常看到,有的參賽釣友準備了四五種餌,實際上,其一是對魚情不瞭解,未作深入調查,其二是不相信自己,一開釣不到五分鐘就換餌,不是這塊就是那塊,把水下的魚都搞糊塗了,這位先生倒底要給我哪一種餌吃?還沒有適應過來又給換了口味,通常的說,在比賽中一場超過三種餌,那非輸不可! 接下來蝦粉:釣喜腥的魚,是最好的添加,減少拉絲餌的殘留,加蝦粉是第一選擇。當加入蝦粉是為了誘魚的時候,要在你的主餌充分吸水而未加揉搓之前加入,在餌盆中把吸足水的主餌攤開,再把占主餌量5--8%的蝦粉均勻撒在主餌上,輕輕的揉成團即可,這時最好用粉末中帶蝦肉顆粒的蝦粉,要讓餌團到水底後,餌中的蝦肉粒散開在餌的周圍,這才能起到誘魚的作用,而且窩子打的要大要薄,儘量上一次魚補一竿窩子,這樣進窩的魚兒會對散落的小蝦肉顆粒極感興趣,不厭其煩的吸食,從而達到誘來魚能留住魚的目的,讓窩子裡始終有魚,也能以魚誘魚,魚兒才越釣越多!
當加入蝦粉是為了提升餌料的味道的時候,加入量,加入方式和加入時間一定要掌握好,香餌少加,腥餌可多些。如果主餌是香型餌,加入量在2--5%,這時足以提升主餌的鮮香,不要加多!如果主餌是腥型餌,加入量在5--10%,即可突出餌的鮮腥!加入的時候不要直接加進去,而是把你要加入的蝦粉先倒入你已經量好的開餌用的水中,泡10分鐘左右,然後再用這種水去開餌,讓蝦粉的味道充分溶入水中,這才能起到你想要的作用。
就算是玩休閒的釣友,也是會考慮到餌料的配比或者狀態,畢竟這會直接影響到漁獲。對於餌料學問比較多,今天我所要說的就是餌料配比基礎和常識還有,細節。首先市面上的餌料根據味型主要分為香型、腥型、腥香以及香腥。這些味型的存在,可以是一袋餌料在出廠前就確定的,當然也可以由我們調配出來,例如香餌+腥餌=腥香/香腥。產生不同結果的條件在於,餌料種類和比例。如果腥餌多(動物蛋白多),香餌少,這款餌料配出來就是腥香(味道以腥為主),反之結果自然也相反。餌料除了味型上存在差異,在功能上也有非常大的區別。主要分為四類:基礎類、主攻類、狀態類、添加類。狀態類和添加類我們比較容易區分。狀態類主用於減比重,加霧化,增粘度等,就是常說的功能性餌料。如尺上、雪花粉和粘粉。
我們。在實際中區分用於特殊情況(如水肥,魚不開口等),起輔助作用,促進魚開口,一般不過多添加。而剩下的兩種我們從字面上是比較好理解,但在實際上選擇中就會有些困難。基礎類主要由穀物,胚芽等製成,一般來說占整個釣餌中的百分之50以上。主攻類則主要由動物蛋白或植物蛋白加上複合型添加劑添加至餌料中製成。我們在實際中區分基礎餌和主攻餌的依據:基礎餌由於是穀物,胚芽所製成,所以一般呈穀物味,本香或者淡香,顆粒粗,比重大。顏色一般接近糧食的顏色,黃色,褐色等。主攻餌味型就是在上面提到的腥,香各異。其形態成片狀、粒狀和粉狀不等,加水後比較細膩,主要添加動植物蛋白和魚所喜愛的各類添加劑等。沒有錯,很多餌料中其實已經配好了小藥的,所以小藥不能多加,而且某些小藥和某些餌料是會起衝突的。在市面上主攻餌的種類最為繁多。很多廠家為了方便釣魚人使用。在餌料中就完成了各種添加劑的添加。很多餌料是可以單開的,不需要加拉絲粉,小藥等。
在垂釣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開好的餌料剩下的情況。很多釣友習慣在收竿走人時,將剩餘的餌料盡數拋到水裡,一方面可減輕輜重,另一方面也有給魚嘗些甜頭,留點福利之意。其實這種做法一方面容易污染水質,同時也是一種浪費。其實,剩餘的餌料,稍微發酵後再利用,可以起到很好的垂釣效果。為什麼稍加以發酵的舊魚餌加上新餌,在垂釣中能引起極快、極好的誘魚效果呢?原因有這樣三個方面: 首先是因為“舊餌”實際上是為釣物件魚精選配製的餌料,它經過稍加發酵,是將混合了的各種餌料再進行化合,如果說原調配的餌料是物理上的混合,那麼,經過發酵則是將這些混合餌料進一步的化合(近似化學作用)。精選幾種餌料的混合調配,與進一步的化合(化學反應),這兩者的香氣與味道,既一脈相承,又增加了類似酒香與甜味。顯而易見的是,稍加發酵的餌料,在原有配製的餌料香、味基礎上,發酵出了新的類似酒香和甜味。但這不是一般白酒的香氣與一般蜜糖的甜味。而是從原配制餌料香味基礎上產生的類似酒香與甜香味(舊餌料稍加發酵後的誘魚奇效也正在於此)。
比如原配制的是一款腥香味的餌料,稍加發酵後則散發出腥香酒味和腥香甜味。如配製的清香型餌料,稍加發酵後則散發出清香酒味和清香甜味,這與加白酒和蜜糖調配是很不相同的。尤其是剩餌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相當於游離氨基酸所呈現的“鮮”味,摻進新拌制魚餌中有如“味精”。“稍加發酵”,是指舊餌料在經過1到2天或低溫情況下數天發酵,當能嗅出酒香和甜味時即可放入冰箱冷藏,防止長久過度發酵變酸、變苦、糜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