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15日14點33分,隨著一聲沉悶的巨響,我們目擊了工作了超過半個世紀的杭鋼煉鐵廠老一號高爐煙囪及值班室被爆破,從此不復存在。
潮流浩浩湯湯,車輪滾滾向前。
(點擊動圖跳轉到那天的故事)
我們只是記錄了杭鋼的一個瞬間,而持續記錄杭鋼變遷的大有人在。
今天,小鬧就介紹一位本塘攝影師——潘傑。
幾乎每一位本塘攝影師的出發點,都是西湖。潘傑也不例外。
小時候家住少年宮(昭慶寺),就讀于斷橋小學的潘傑,童年都與家門口的這片湖水息息相關。
恰巧他的父親在單位做攝影工作,忙的時候,會讓潘傑一起來幫忙。
攝影與西湖。
他很自然的就把兩者結合了起來。
幾十年下來,拍西湖自然有他的一套方法,
比如只選擇清晨太陽升起前後的這段時間,
比如勇於挑戰自己的技術用大逆光的拍攝手法,
再比如喜歡一個人不受干擾的在湖邊思考和創作。
可潘傑在攝影圈的名氣也在這幾十年中越來越響,頭紮一個辮子的他在西湖邊拍照也格外顯眼。
清晨在西湖邊扛著長槍短炮的“老法師”們看到潘傑都會上去叫一聲:“潘老師……”
然後就是寒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當然,大多數時候,潘傑還是能安心的拍攝,於是就有了以上的這段視頻。
你問我為什麼他拍出來人噶少的,
好的攝影師不就是要在尋常的畫面中展現出別人看不到的景致麼。
可從去年9月份後,西湖邊的“老法師”們見潘傑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而到了最近更是一面難求。
潘傑沒有隱身術,也沒在西湖邊找到個讓人不察覺的角度。
他暫時放西湖一馬。
他去半山拍杭鋼了。
潘傑在杭鋼創建60年主題攝影展的布展現場
2015年,杭鋼關停的消息傳遍杭城的大街小巷。
關停似乎跟潘傑無關,也似乎有關,小時候雖也去過,但記憶很模糊了。
但作為一個老杭州人,他知道這個消息對杭州這座城市意味著很多。
一次應一家機構的邀請給杭鋼員工拍合影的機會,潘傑再次接觸到了杭鋼。
以前看到杭鋼的影像都是火花四濺,熱火朝天。
關停後,再置身於這一大片廠區,就會發現很多以前不為人所關注的細節。
出於攝影人的本能。在潘傑的意識裡,感受到了這裡面包含著無數我們可能很快就將忘卻的故事。
他想用鏡頭來記錄這樣一次蛻變的時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潘傑最出名的給姑娘們拍時尚寫真。杭州的女人,如果不知道潘傑,那一定是離時尚和潮流很遠很遠的。
但這次,他不想當創作者,他想當一名記錄者。
杭鋼廠區有很多地方,在生產的時候,是上不去的。
關停後,潘傑扛著器材帶著午飯就上去了。
一呆就是一整天。
進入拍攝時,杭鋼已經在拆了,一些向上的臺階,腐化的嚴重,一腳就可能踩斷。
“五個月裡,我爬過了不熟悉也未曾爬過的高爐,鑽過了無數連杭鋼工人自己也不熟悉的角落,以至於後來,我見到樓梯就想往上爬……”
本來也可以用航拍的手法來完成作品,但他覺得不親自體驗,總缺乏了些厚重感。
在杭鋼廠區的角角落落,一雙鞋、一頂安全帽、一輛手推車都是他的照片中的主人翁。
照片中的它們余溫依存,總感覺這只是暫時的休憩。
不用多久,工人們就又會拾起它們走上工作崗位。
好的故事總少不了人。
得到杭鋼的支持後,潘傑找來了112位不同工種的杭鋼員工。
聽他們講杭鋼的故事,為他們拍了一組肖像。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歷史的符號,歷史應該是真實的存在,一個記錄者將它記錄得再華美,失去了真實將不再擁有讓人銘記的意義。”
在採訪時,為了不讓工人們緊張,把場景佈置好後,所有人都退出,就讓他們自由發揮。
於是,從退休的老廠長到普通的煉鋼工,杭鋼每個時代的故事都從他們的口中娓娓道來。
龍廣 16年 轉爐煉鋼廠 煉鋼工
馬炳華 19年 電爐公司 煉鋼工
“他們的履歷或許並沒有多麼讓我們敬仰,但他們的付出卻讓我感動。”
這是潘傑採訪完這112位杭鋼工人後的感概。
他把這些照片和故事取了名字——《百面杭鋼》
將在杭鋼創建60周年主題攝影展“甲子風華,百面杭鋼”上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進行展出。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雙休日去參觀。
潘傑在布展現場
杭鋼創建60周年主題攝影展
“甲子風華,百面杭鋼”
展覽時間
3月31日—4月6日
地 址
杭鋼集團公司原電爐廠區
(拱墅區半山路325號)
主 辦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
和潘傑聊天的時候
發現他一講杭州話的時候就會笑
活脫脫一個杭州大男孩的模樣
無論他身上的有多少光環
內心最重要的一塊地方
仍舊留給了他的家鄉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