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雜談】
清明將至,生無可戀的小編在風雨中拖著軟弱的軀殼走向約伯斯的墓碑。任雨水射在臉上,仰天聲嘶力竭,敢問在如今手機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行業的暴風雨何時將至?心中感慨天妒英才,如果上帝沒有過早的帶走這位絕世天才,他還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究竟還有多少創新在等著我們。
放眼望去這無際的手機死海,像夏威夷海浪般巨大的創新少之又少,有不少廠商都在嘗試通過差異化獲得更多的市場。然而,並不是所有丟進水裡的石頭都會迸起水花。在差異化這條道路上總是不會少了摸金校尉的身影,那麼他們的命運又何去何從呢!敬請收看小編的下文。
微軟的移動辦公夢
“移動辦公”也可稱為“3A辦公”,也叫移動OA,,即辦公人員可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處理與業務相關的任何事情(Anything)。這種全新的辦公模式,可以讓辦公人員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單位資訊可以隨時隨地通暢地進行交互流動,工作將更加輕鬆有效,整體運作更加協調。 利用手機的移動資訊化軟體,建立手機與電腦互聯互通的企業軟體應用系統,擺脫時間和場所局限,隨時進行隨身化的公司管理和溝通,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的辦公工具都是基於微軟Window作業系統,所以在強大的基礎上創建移動辦公體系時自帶天賦優勢,微軟的移動辦公夢是由千絲萬縷互相關聯而成,若要美夢成真,產品線的陣容每一環都相當重要,根據來自市場調研機構 Net Applications 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Windows 市場份額仍然高達 90.42%,而Mac OS X的份額為 8.00%,Linux僅有1.57%。
Windows依然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作業系統,而且未來將很難被打破,因為現在無論是Mac OS X還是Linux作業系統的市場份額,均不足以對微軟的Windows平臺產生威脅。PC端的商務辦公發展命運已經被微軟牢牢掐在手裡,比爾蓋茨真的是蓋的。
在PC端坐有鞏固的地位之下,移動終端對於移動辦公生態來說等同于深夜加班時的清粥小菜,對於餓貨小編簡直就是救命稻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去年年尾,微軟更是在貧瘠的產品線上注入Microsoft Studio這款美味。作為微軟的終端主力軍 Surface已更新至第四代,經過前三代產品的不斷積累,尤其是Surface Pro 3成為了業內“標杆式”產品,獲得了使用者的極大認可。
Surface Pro 4搭載Intel最新的第六代Skylake酷睿處理器,性能較Surface Pro 3有了顯著提升,尤其是i7高配版在生產力任務的處理上可謂遊刃有餘。加上SSD固態硬碟的助力,讓這款平板電腦在運行流暢度上可圈可點。因此可以看出Surface Pro 4的製造理念之一就是讓使用者更便捷地辦公,隨時隨地想幹就幹。
明明說好的三件套呢?PC有了後來平板也有了,寶寶分秒不離身的手機應該走一個。可是微軟在這方面沒能交出一份讓小明老師滿意的答卷,當2010年10月11日微軟發佈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的時候,iPhone 4已經熱賣了一個季度,Android Market(那時候還沒有改名為Google Play)也正在慶祝第10萬個應用上線,而微軟的移動作業系統連苟延殘喘都算不上,因為從2007年末代Windows Mobile 6.5直到2010年秋季Windows Phone發佈這三年間,其他廠商奮力向前,微軟卻不知道躲哪棵樹下睡覺了。
殘酷的現實等待著醒來的微軟,Windows Phone的確是太年輕了,一方面,所有APP都是重新開發,先前幾十萬數量級的APP積累灰飛煙滅,不復存在,新系統不僅完全拒絕了相容Windows Mobile軟體的可能性,就連Windows Phone 8/7.8都不能相容Windows Phone 7/7.5的應用,成為當時的一大笑談,可見忙中出亂的微軟被另外兩個對手都逼成什麼樣了。
作為移動辦公生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手機終端。微軟做這門功課的時候就像是一個春困夏乏的學生,本來就是坐在班裡最後排的差生小霸王,產品的更新週期還十分緩慢,在關鍵幾年間昏招迭出,種種跡象都是一副“小學生”的做派,而在這些現象掩蓋的背後,是積貧積弱的Windows Phone軟體商店,跟不上步伐的硬體設定,以及貌合神離的無縫連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微軟的移動辦公夢無法得以實現歸咎與Windows Phone,估計這貨不是親生的。然而各管道皆透露Windows Phone將會有大動作,難道是要證明自己是親生的?咱們拭目以待。
Moto X的定制夢
撞衫不可怕,誰醜誰尷尬,擁有一部定制手機不僅是避免撞衫的好辦法,在女同學面前更能瞬間提高逼格。對著消費者對個性化的追求,越來越多的廠商會選擇為自家產品推出定製版,而在定制方向上廠商多會選擇一個強IP,原因自然是因為其擁有大量定位用戶群,能吸引到消費者的注意,進一步促進手機的銷售或是提升影響力。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也有不少廠商推出了定制的手機產品,不止是強IP的定制手機,為了得到消費者的主意廠商們也是絞盡腦汁,手機這巴掌大的地方可謂是物盡其用,各種配色各種圖案,可有各位看官的菜。
摩托羅拉,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說它熟悉是因為這個名字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是手機制業的王者,伴小編走過了最青澀的時光,說它陌生是因為經歷過這幾年的急速下滑,兩度改嫁之後,當年的風華絕貌已蕩然無存。可喜的是,在經歷調整之後,摩托羅拉又重新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2013年摩托成功發佈了新一代旗艦--Moto X,把這款手機稱作摩托的救贖之作也毫不為過,精美的外觀、舒適的手感、扎實的做工都是它能吸引這麼多人關注的原因。作為Moto X最大的兩點,有一個原因肯定會被提及的最多--可定制後殼,這也是這款產品引起這麼大關注的最大原因。尤其是木質後殼的Moto X,舒適的手感和精緻外觀本人都非常喜歡,沒事就喜歡把玩一下,拿出去約小夥伴時也總是大家最感興趣的手機。
作為一個玉樹臨風的美少年,當然不希望路人甲的手機跟自己一模一樣,我們對於自己的手機總是有一些特殊的要求,總會覺得擁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數碼產品會顯得很酷。摩托羅拉顯然是看到了這一點,率先在一款旗艦機上選擇可定制後殼的產品策略。這一次在後殼材質上的大膽嘗試,也讓摩托在經歷了幾年的低迷之後終於有了復興的希望。定制化的後蓋即使很靚麗,但它卻又自己的副作用,如螢幕和後蓋的縫隙變大等。加之行銷策略的原因以至於最終沒能火起來,紅顏薄命,如今也只有少數的廠商進行模仿其個性化後蓋。
模組化手機,是一類允許用戶自行更換配件的智慧手機,這就像PC上的DIY,用戶自己選購手機處理器、攝像頭、記憶體、通信模組、無線模組等配件,你可以為所欲為地玩弄即將成型的手機,從而組成一台從外觀到性能上都能符合自己要求的智慧手機。
在2016年初,LG發佈了自家旗艦LG G5,這部手機的主打賣點便是模組化定制。不同于谷歌的全系統模組定制化,LG採用了類似於可更換鏡頭相機的策略,在手機“下巴”的位置做出了一個可拔插的介面。通過這個介面,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更換定制化配件,不支持熱拔插,和手機一同發佈的配件包括一個自拍手柄和一個HiFi模組。
LG的創新之路
LG G5也許是吸取了穀歌模組化手機設計失敗的教訓。為了對外形設計和體積進行控制,模組化選擇了相對保守的部件——HiFi模組和自拍手柄。這麼做,LG G5保證了手機依然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而不是穀歌概念手機那樣拆得四分五裂。事物都有雙面性,再好看的妹紙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LG G5雖然避免了手機模組化給手機本身設計造成的影響,但卻也只能設計出雞肋的功能。
LG G5的模組化設計包括了電池模組,這可能是許多手機重症患者的福音,但卻不支持熱拔插。模組之間的連接方式則是依靠卡扣,正常使用情況下不會有問題,但如果受到很強的外力衝擊,發生損壞的可能性非常高,有用戶這樣調侃,“這要是掉地上了,還得一個一個找回來拼”,“大姐啊,別踩我的HiFi,哎呀,我的電池啊”。
儘管只是一些調侃,但模組的不穩定性確實客觀存在,且可能對模組配件的壽命造成不可預測的影響,這正是模組化手機最為致命的地方。目前智慧手機的平均更換週期為18個月,很多消費者手機壞了都不願意去修,更何況是去更換那些價值不菲的手機零部件。除去品牌本身的行銷因素,模組化手機天生就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在未來突破相關的技術之後有望填平此坑。
小結
差異化或許在現階段還不足以成為改變行業的創新,但是這些創新的出現是整個行業向前發展的動力,所有顛覆性的創新都是因為每一個微小創新積累的結果。一個小小的差異化設計可能是通向未來的時光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模糊的樣子。在智慧手機創新這一塊,越來越多的驚喜背後是人類科學技術的飛升,帶給用戶更多奇妙體驗。